第315章

  “一千六百六十四人,包括码头那边威远镖局的贺师傅他们。”
  “棉衣呢,我打算发一人一件,尺码由他们自己提供。米粮则发粟米,一人五升。不过粟米只有铺子的人和矿区的人发。这两样加起来差不多二百出头。咱们身边的人不缺吃,粟米就不发了,直接发钱吧。想要什么,他们自己去买。”
  袁博文想了想,两百元出头的年货是有点少。但除了这两样,还能发什么?
  不能发油,油太贵,也不能发盐,这里对盐的管制很严。即便他们有,也不能随便拿出来。被发现私自贩盐,在大顺这里可是大罪。
  “那就再发点钱吧,铺子上和矿区干活的人,年底这个月薪资翻倍!两边府里和商师傅他们则另外再说!”
  谢云溪点头,袁博文的办法跟她想的一样。发钱其实最实在了,有了钱,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
  袁博文想的更远。今年整个北地的日子都不好过,许多人家都没有熬下来,熬下来的人也过得很艰难。
  他们如今不缺钱,光卖粮食和棉衣棉布就赚了不少。这些利润是北地的人们让他们赚到的。
  都要过年了,让点利出来,让周围的人吃顿饱食,并不是一件难事。
  “你觉得谢记粮行在年底搞一个打折销售的活动,怎么样?”
  袁博文一开口,谢云溪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你想怎么促销?是粮行所有的商品都打折吗?如果价格太低,对其他粮行可是个不小的打击。”
  没有其他粮行,光靠谢记想要撑住郴州的供应,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郴州和晋州的体量完全不一样。
  现在,又加了一个贺州。而且,贺州那边的情况看起来也不太好。
  袁博文想了想。
  “米糠打八折销售!其他米粮打九折销售!”
  谢云溪点头。这个力度不大不小。米糠那是穷苦人家吃的,原本就不贵,打个八折,一些居无定所的流民都能买得起了。
  米糠的也利润不大,一些粮行都没有售卖,所以米糠打八折对其他粮行基本上没有影响。
  其他米粮打九折,也没有便宜多少,对其他粮行的冲击并不大。
  而且只有三天的打折的活动,其他粮行即便受到了影响,也影响不大。
  “我听说城外的流民也不少,城里的也有。要不要年节期间,开两个粥棚?你也说,要过年了,让他们也有口吃吧。”
  袁博文点头:“我明天跟张时文说,粥棚的粮食,先让张时文在城里征集。如果不够,咱们再补出。”
  他说着,想到了进城的时候看到的情景。排队进城的流民都快有一两里路。
  为了保障郴州的稳定,府衙和巡防营对进城的流民审核的非常严格,只要身份有一点儿可疑的,都卡在外面,没有放进来。
  他们拿下郴州后,一直都有流民进来,泗阳关破了后,流民更是陡然多了起来。在北凉治下的日子不好过,郴州既是北地第一重城,现在又是他们在管,北地许多人闻声而动,都在往这边过来。
  这些人身强力壮的可不少,要是能收纳到军中,无疑能增强他们的实力。
  自他们进郴州以来,军中的士兵已经补充了不少,如今各主将麾下兵力都已经过了八百,新兵营也陆续有人加入。
  现在他们不缺钱了,再增加些兵力,也养的起。想要在眼下的乱世里有更多的话语权,实力自然是越强大越好。
  第二天,袁博文就把袁归叫过来,让他先把棉衣和粟米这两种年货发放下来。又商量定下来冬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谢记粮行三天打折销售活动。
  袁归高兴说:“好,我马上让人把棉衣和粟米发下去。”
  这件事情的风在统计尺码的时候已经在吹了,几个铺子的伙计天天翘首以盼了。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一件棉衣,但是棉衣没人嫌多。家里父母兄妹好多都只有一件夹衣,冬天里,不到非不得已,连门都不敢出。
  多出来一件棉衣无论给谁穿都可以,甚至有人都盘算着领到后,将里面的棉花取出来,改做成几件家里孩子能穿的棉衣。
  棉衣和粟米被搬了出去。袁博文正要去找张时文商量粥棚事宜,姚青山找了过来。
  袁博文让人上茶:“这几天我抽不开身,连府里都没有回来了,怠慢了!”
  姚青山连忙说:“袁大人事务繁多,原是我们打扰了,这几天幸亏有袁夫人帮忙医治,莲月和琴儿才能康复,我实在感激不尽。”
  他早就知道谢云溪所说的是托辞了,但是他一直装作不知道,就是想见袁博文一面。
  直到昨天见到大批将士进城,他这才明白袁博文这些天不见踪影的原因是什么了。
  那可是北地十六州之一的贺州,前几天袁子虚还坐在这里跟他谈笑风生,几天不见,人家就打下了贺州!贺州那里,可是驻守了不少北凉骑兵。
  郴州商会陈会长等人对袁博文惧怕,他一直不以为然,昨天做实惊了一下,也立刻明白,他是不知者不畏惧。
  想着自己心里那些算计,姚青山有些胆寒了。
  袁博文淡淡笑着:“琴儿她们没事就好。我听云溪说,你前些时候在谢记的铺子里买了不少东西。那谢记是云溪名下的铺子,你以后过去,提前说一声,看上了什么,只管跟铺子里的伙计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