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拿下贺州后,袁博文虽然只在那里呆了一天,但感觉到那里的情况远不如郴州,整座城池没多少生气,流民倒是不少,姚家粮行这波促销,估计要拿出不少米糠。
粟米和黍米在现代卖四元左右一斤,但是米糠的价并不比这两种便宜多少,米糠的利润是所有粮食最低的。
第124章 年关
姚青山默默点了点头。
袁博文站起来要走了,姚青山突然叫住了他。
袁博文疑惑看向姚青山。
姚青山舔着脸笑着,不敢抬头。他刚才是情急之下出声。属实是问题在心里埋了太久,太想知道答案了。
“大人,我前几日去了一趟晋州,看到晋州的谢记粮行有一种过滤壶售卖,属实是好东西……但郴州这边的谢记粮行并没有,不知道这东西,贺州能不能售卖?”
袁博文笑了:“这种过滤壶也是我们从海外带过来的,东西不多,若不是晋州那边遇到了北凉投毒事件,我们也不会拿出来。现在差不多快卖完了。”
姚青山愣了愣,一脸遗憾。
前几天,他家的小厮终于买到了车票,他去了一趟晋州。被城里景象惊到了,没想到如今的北地还有这样繁荣的小城。
城内人流如织,欣欣向荣。许多人家门口或旁边搭着轻薄的油布棚子,棚子里面种着绿油油的小菜。城里的米粮比郴州便宜了许多,米糠仅售十二文钱一升,许多流民都在排队购买,更有一些粮商在抢购粟米和黍米等。
他也看到一直想见的过滤壶,并且买到一个带回来。这几天一直在用。属实是好东西。用了过滤壶过滤的水,不仅口感更好,那烧水的壶里也不见一点水垢。
张莲月也赞不绝口。
一两银子一个,还送四个过滤芯。那壶是个整体,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他看出来起过滤作用就是那过滤芯。为了弄明白,就把过滤芯拆了一个,里面是一些白色和黑色的颗粒。他不认识。找了几个人过来,都没看明白。外面那壳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
研究了几天,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今日实在是忍不住了,这才找袁博文问。
不料,却是这么个结果!
这么好的东西,居然没有了?!
“姚掌柜,还有问题吗?”袁博文仔细看着姚青山。
姚青山连忙回魂:“没有了!没有了!”
袁博文告罪一声,转身离开了。上了门口停着的车,他看着车窗外面许多驻足观看的人,陷入了沉思中。
晚上回来,袁博文把跟姚青山谈好的事情告诉谢云溪。
谢云溪说:“姚青山这人头脑灵活,胆子也大,看到商机马上抓住。难怪姚家的生意能够做这么大了。”
袁博文静静想了一会儿,又说:“他还问了过滤壶的事情。”
谢云溪愣了愣,点头:“他前几天去了一趟晋州……他不会是也想做过滤壶的生意吧?”
袁博文点头。
“这个怕是不行吧?过滤壶,那都是塑料呢!”
“所以,我跟他说,过滤壶快卖了!”
“这些东西在这里造不出来,咱们拿出来了,面对疑惑,总往海外扯……”
袁博文摇头。
谢云溪想了想。他们拿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情急之下的迫不得已。一些寻常百姓或许好糊弄,但总有一些人会打破砂锅探究到底。一句海外所得,恐怕打发不了他们。
“前几天我跟淼淼聊天,她跟我说起了从西方世界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开始的……”
“这珍妮纺纱机,我们有了,这里的工匠应该也能做出来,那蒸汽机……这里能不能制造出来吗?”
袁博文心里一动,看向谢云溪。
谢云溪笑着说:“我是胡乱想的,现在的科技不就是从几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吗?在此之前,西方跟这里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吧?都是农业社会。既然他们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边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咱们有淼淼帮忙,应该要不了多长时间吧?”
袁博文的眼睛亮了,想了想,点头。
很快就到了跟袁淼见面的时间。
袁淼看到镜子里面的袁博文很高兴:“爸,你这些天都在忙什么?”
袁博文笑着说:“爸爸出了一趟远门。”
袁淼知道父母有事瞒着自己,她毫不客气揭穿:“你们又再骗我!这十几天肯定不是出远门这么简单!你们越这样,我越担心!”
袁博文陪着笑。谢云溪笑着说:“你爸爸确实出去了一趟,他们这些天去了贺州,贺州在郴州的东边,也是北地十六州之一,他们打下了那里。”
袁淼心里一紧,连忙问:“顺利吗?没有人受伤吧?为什么突然要打贺州?”
话一出口,她就想收回来。拿下一座城池,怎么可能没有伤亡?
袁博文笑着说:“这场战很顺利,伤亡也不大。”
至于为什么要打贺州,他忽略过去,并没有回答。
袁淼松了一口气:“以后有事,你们不要瞒着我了!你们越这样,我越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