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微臣惶恐。”
张英在康熙点名之后,就立刻双手一打袖,整个人直接躬身跪了下来。
“诶~你惶恐什么?”
康熙摆摆手:“张廷玉能在弱冠之年,敢于就领着那么几个人,只身进入苦寒之地,最后不仅能平安到达尼布楚,还给咱们大清带去了谈判胜利的决定性证据,此子可堪大用啊!”
“承蒙圣上看中,犬子能为皇上效劳,能为大清出力,是犬子之荣,亦是犬子身为大清子民该有之责,然犬子年轻气盛,尚需磨砺,臣斗胆,还请圣上帮微臣严加管教,莫要让犬子心大,以至于将来试了分寸。”
张英让康熙帮忙管教儿子这话一出口,大家看向张英的目光变得更加新奇了。
毕竟他们可从来不知道,一向低调内敛的张英,这一次不仅儿子大出风头,连他自己都开始说出让皇上帮忙管教儿子这样的话了!
虽然说皇帝从某种说法上来讲,是为“天下万民之父”,但你也未免有点……太直白了吧?
“哦?这不仅不跟朕讨赏,还要让朕帮你管教儿子?”
果然,康熙也听得十分有趣,说话都带着调侃了。
随即调侃完,他不等张英再说什么,便摇头道:“敦复啊,你这样可不行,管教子女,要宽严相济,张廷玉既然此次为我大清立了功,还是几近于开疆拓土的大功劳,那朕就得赏!大大的赏!”
掷地有声的赏字说出口的时候,站立着的大臣堆中,有几个人立刻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他们暗暗的点了点头。
而龙椅之上,康熙说完了赏,眉头便又皱了起来:“不过朕也不能让你这个当父亲的以后不太好管教儿子,所这个赏,朕还得再斟酌斟酌……”
“启禀皇上,奴才有一个法,或可让皇上与张大人两全。”
就在康熙“为难之际”,人群中一个满臣忽然出声,这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位满人臣子的身上。
“托合齐?你能有什么两全之法?”
康熙的语气里带着玩味,但他一发话,就代表着他允许了托合齐的发言。
“禀皇上,奴才听闻,张大人的二子张廷玉,至今还未婚配,想必是此子自有一腔报国之心,无心婚配,如今既然已功成名就,皇上何不赏此子一桩婚事,成人之美,待此子顺利归家,岂不双喜临门,更加欢喜?”
托合齐发言结束的那一刻,朝堂之上,直接安静了一瞬。
康熙没有说话,张英也没有开口。
这时:“启禀皇上,奴才觉得托合齐大人的说法有失分寸了,向来咱们满人的婚事,由皇上定夺,此为常理,而汉人婚姻,历来是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圣上下旨,虽无不妥,但恐对满汉和谐造成影响啊……”
居然是纳兰明珠开口了。
“纳兰大人所言有理,但既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廷玉的婚事应与其他汉人没有什么干系吧,只要张大人同意,圣上只做牵线指婚,于满汉和谐应当无碍才是……”
“奴才觉得托合齐大人的提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满臣们居然开始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待到众人发觉康熙已经许久不出声,就连纳兰明珠也是只说了那么一席话,就不再言语之后,众人终于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敦复……张廷玉……居然没有婚配吗?”
康熙在众人安静下来之后,第一个问的,就是张英。
而垂着头的张英,在听到康熙问的这句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是轻轻的闭了闭眼,随机睁开:“是,犬子……尚未婚配,但……并非像诸位大人所言,只是因为有一腔报国之心,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婚事,如此而已……”
“这倒是奇了。”
像是在自言自语一般,康熙的目光,从张英的身上,转移到了刚才“踊跃发言”的诸位满臣身上。
“这么好的苗子,直到过了弱冠,都一直没有合适的婚事……反观咱们八旗子弟……”
满臣们心中不禁一个咯噔。
“别说是出几个能看的好苗子了,这不足弱冠的之年,尚未出仕的,不思在家习武念书,反倒是天天出门斗鸡走狗,串花溜巷,惹是生非……”
一句句讽刺之余砸下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满人都缩起了脑袋。
康熙冷笑一声:“最后居然都能欺负到先皇、朕、以及阿哥公主的头上,这么一比,简直是连人家的一根脚指头都不如啊,众卿,惭愧与否?”
“奴才——有罪——”
在一群“扑啦啦”打袖声中,扑通扑通的跪地声响彻在了九经三事殿内,人群中不少儿子此刻被关在顺天府的满臣们忍不住的抬头擦汗,生怕康熙一个不高兴,把他们待在大牢里面的儿子统统拉出去砍了。
要知道“天子一怒,伏尸万里”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行了!”
康熙没好气的回应响起:“成日里的有罪有罪,你们要真知道自己有罪,就不会舔着脸站在朕的面前让朕看了心烦了!都下去吧,关于张廷玉的赏赐,押后再议!”
说罢,他一个甩袖起身,迈着四方步离开了九经三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