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陈睦点头:“好啊。”
“嗯嗯,那我拿一下相机。”杨糕说着去车上翻背包,把一款入门级微单挂在了脖子上,顺手还给自己扣上一顶牛皮帽子。
还真有点摄影师的样子了。
从车上爬下来见陈睦还没动,他略一迟疑,忍不住问道:“你就穿这身拍吗?”
陈睦也低头看了一眼——运动防晒衣加工装裤,不挺好的嘛:“就这样吧,我其他衣服差不多也就这个风格。”
杨糕是信的。
这一路上他也看得出陈睦这人个人风格强得出奇,虽然这边穿白色连衣裙更出片,但陈睦看起来实在不像是愿意为了拍一个景点专程换一套衣服的人。
这就十分考验摄影师的功底——就是甭管她穿的啥,得让她能跟景色融到一起去。
“知道了,那我们先坐摆渡车到湖边,然后我再来确定一下怎么拍。”杨糕说着率先往摆渡车站点走去。
上一次过来他没有拉到任何一个客人,这一次回来他自带了一个客人。
虽然是为了换算成蹭车费用,但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杨糕人生中的第一次客片。
他一定要把她拍美咯。
*
兜兜转转终于来到青海湖边,陈睦的第一反应是,还挺冷的。
炽烈的太阳也不耽误风大,吹来清冽的湖水味道,也吹来湖上的冷意。摆渡车在这样的风里驶过一段柏油路,路中间不是黄线也不是白线,而是粉、黄、蓝三种颜色的长实线,看上去颇有童趣。
还在车上杨糕就已经开始了,陈睦本身还在看风景,听到相机的声音才回过头来,在杨糕的取景框里比了个剪刀手。
pose略显普通,但既然客人喜欢就有她喜欢的道理,杨糕还是积极地按下快门捕捉下来。
然后陈睦就继续扭头看湖了,看上去对拍照的事情兴致缺缺。
这反倒让杨糕压力减轻不少,似乎客人这边是糊弄着也能过关的,主要是看他能不能过了自己这关。
他不停变换角度,看着取景框里的侧颜。也是直到这时他才开始仔细观察陈睦的长相——
头发半长不短,能扎能散,倒是很有发挥空间;眉毛浓密偏粗,这也是为什么这张脸看起来一点都不和善;眼睛不小,但是单,仔细一看还有点小内双,这种眼睛杨糕不会贴双眼皮贴;高颧骨高鼻子,侧脸比正脸好看;嘴唇薄但颜色深,嘴角略微向下,乍一看像个严肃的外交官。
就是,哪哪都写着,老娘不好惹。
杨糕这就有思路了:“姐。”
“嗯?”
“我觉得你适合拍硬照。”
第11章 姐姐 好大个湖好多鸟。
夺新鲜那:“硬照是怎么照?”
“就是类似广告图、杂志封面那种。”
陈睦明白了:“就是很高级的那种是吧?可以啊,我也觉得我很适合——我这么些年被问得最多的,一是怎么不去打篮球,二是怎么不去当模特。”
杨糕有被逗到,想笑却还没忘记陈睦是怎么拿他当猴耍的,所以一抿嘴又把笑憋了回去。
话说这个事他也好奇很久了:“所以你到底多高啊?”
陈睦一点儿磕绊没打:“你多高啊?”
好明显的拒绝,杨糕又急起来:“这也需要保密吗?”
“我问你你也没回答我啊。”
“我……”像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觉得这很冒犯一样,杨糕顿了顿,然后“大方”地回答,“我一米八。”
“正正好一米八吗?”
“……对啊。”
应完等了几秒,不见下文,杨糕只得追问:“所以你呢?”
陈睦:“我也差不多吧。”
*
五分钟后,保密局局长陈睦在湖畔下车。
她隐约记得来之前她在视频里看到说西北大环线“囊括海洋以外所有地貌”,但到了这儿她不禁要想,这跟有大海还有什么区别。
这湖可太大了,一眼望不到边,远远地与天相接。
只不过脚下踩的不是沙滩,而是坚硬的土地、石块,偶有小片的绿草从这样的硬土中顽强探出。
一如杨糕所说,6点天还大亮,像是东南地区下午4点的模样。湖面被风吹起道道水波,在这样强烈的日照下波光粼粼、璀璨耀眼。
陈睦又不信邪地将墨镜抬起来,过了几秒还是决定焊在脸上。
3200米海拔的太阳真不是闹着玩的。
正这么感慨着,身边又是“咔嚓”一声。陈睦扭头看去,杨糕刚拍完一张,正用帽子挡着光,费劲地看着相机。
也是,这么强的光,看清屏幕都费劲吧。
“干摄影也不容易啊,到了这么美的地方也看不了景,只能看我。”
杨糕才不在乎她的调笑,他知道陈睦只是拿他当小孩子逗,还是自顾自地调整好参数,然后重新举起相机:“再来一张试试,对,还是像刚才那样抬一下墨镜……”
得,这胳膊跟刚长出来似的,完全没有抓拍的自然。
不过光线是找得差不多了:“好,就这样拍吧。所以这组照片的核心立意应该是‘有心事的旅人’。”
“哇哦。”陈睦感叹,“搞这么文艺的吗?”
“是啊,你不是秘密很多吗?”杨糕的脸藏在相机后头,手指头有一下没一下地按着快门,“反正你在我眼里已经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