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月寻归醉眼朦胧望着手中那一方染了血的袍角,任凛冽的春雨胡乱打在脸上,他却如哭般笑着。
“也敬你。”
月如笙拿着伞站在石后,叹了口气。
这五年月家活得太过窝囊,他们不能展露些许悲伤,他们必须得变成另外一个人,忘掉前尘旧事,忘掉血海深仇,苟延残喘地活着,活得像只整日担惊受怕的老鼠。
连他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也许他们一辈子都走不出这梅山。
“父亲。”看着雨愈下愈大,月如笙还是走了过去。
“如笙。”他听到声音,拉着他的衣袖让他坐下,面容平静得看不出才刚恸哭过一场。
“陪为父坐会儿罢。”
月如笙有些不忍,解下披风披在他身上,才撑伞靠在他身边坐下。
“父亲,雨下大了……”
“你看。”月寻归指着不远处那棵焦黑的松树,“发新芽了。”
月如笙循着他的目光望过去。
一根嫩绿的芽颤巍巍立在风雨中,不过一尺高,仿佛一阵狂风就能将它折断。
“是啊,发新芽了。”
虽然生于焦土之上,但总归是新芽。
山脚下,一辆马车从山那头晃晃悠悠行了过来,径直停在山门处。
“走吧。”月寻归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伸手拉他起来。
“家里头来了客人,总归是要见见的。”
·
“月兄,真是好久不见。”
一名书生打扮的中年人迎面走来,笑着朝着月寻归拱了拱手。
月寻归同样拱了拱手,问道:“方兄,这几日骤雨连天,不知有何大事还要劳烦您亲自来一趟。”
“诶,月兄此言差矣,你我交情深厚,就算是小事,也得亲自走一趟来才算不辱了你月家门楣,也能显出我方某人求人办事的诚心。”
月寻归笑意不改,“不知方兄所求何事?我月某能帮上忙的,定倾力相助。”
方既哈哈一笑,“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听闻那沈见月在逃走前曾经留下一把剑,想借此查明他的藏身之处。不过月兄放心,方某知晓您与那叛臣已经割袍断义,并未有怀疑您的意思。”
“若我没有记错,沈见月五年前就死了。寻他去向,也该去地府。”
一把剑能查出什么。将强讨之事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他并非头一次见,并不意外。他惊讶的只是为何方既能如此断定见月还活着。
明明……连他都不知道他的生死去向。
“哈哈,月兄深居简出,有所不知。我们挖了那叛臣的坟,里头什么也没有,就是个衣冠冢!他定还活着,说不定,就在听你我二人谈话呢!哈哈哈!”
挖坟……
月寻归血气上涌,只想一剑结果了这畜生。
可是他不能动手,心中愈气,月寻归的表情却愈松弛,气到极点,他甚至笑了。
“方兄说笑了,五年前满山的大火,他又能逃到哪儿去?”
“话虽如此,可保不齐有人窝藏他呀!毕竟这梅山也不全烧了。”
月寻归上前一步,看着他的眼睛:“那方兄可知,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月某记得,这里可是您亲自领兵来查的。”
他一早就知道,纵使他与见月表面上绝了交,这群疯狗还是会追着他和见月咬。可是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五年来,他没有任何见月的音信。他也曾暗中派人去寻,可每次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
月寻归年轻时曾是赫赫有名的剑客,砍过的人头比方既走过的桥还多。方既不过一个羸弱书生,被他的目光逼得有些气弱,低头用杯盖拨了拨茶叶避过他的视线:“月兄不知,我又怎知?这不是来找月兄借剑,好查查他的下落嘛!”
他喝了口茶,露出几丝嫌恶,又搁下茶杯:“不过,近几日有了些线索,听说有人在抚州见到了他。”他分出一缕目光,不露声色瞥着他的神情。
月寻归像没有听到他的话,自顾自说起剑来。
“剑,确有此物。”
方既身子往前一倾,问道:“在何处?”
月寻归淡然回:“丢了。”
“丢了?!”方忌面上可没有那般淡定,他两手撑桌,怀疑又惊怒地盯着月寻归,摆明了不相信。
“不知方兄可还记得,一年前有人闯入梅庄一事。那把剑,就是在那时失窃的。”
方既:“那为何不告知我!”
月寻归摊摊手,颇为无奈:“不是不肯,而是不敢,谁都知道我和那沈见月早就割袍断义,若说我月某人曾经藏有他一把剑,岂不是惹人怀疑?再说,我巴不得那剑丢了。”
“不对。”方既正要发怒,窗外一阵冷风吹过,他冷静下来,直直审视着他。
他一边摇着头,脑海里将有关这把剑的往事细细捋了一遍,“不对,当年火灾后我里里外外搜了一遍,都没有找到这把剑。”他语气一凉,看向月寻归,“莫非月家,还有别的密室?”
放得了剑,自然也藏得了人。
月寻归忽然笑了,一边笑一边摇头,喝了口茶才堪堪止住。
“你笑什么?”
“方兄啊,我这梅庄到底有没有藏这把剑,您不是最清楚?毕竟您当年可是里里外外搜过一遍都未找到。您现在又说有,怎么,是五年前没有搜刮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