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户部尚书像是一场大梦惊醒,立刻道:“荀大人的话怎会有假,是真的,是真的……”
皇帝手一拂,赫然而怒。
“他可真是好大的胆子!”
龙案上奏疏四散,惊得众朝官立刻跪下。
“陛下息怒!”
“荀喻,速速给朕拟旨!朕许他十日,如若钱粮交不上来,便贬去儋州,永不回京!”
“是。”
*
诏书送到赵玄言手中时,已只剩七日。赵玄言却谁都没有告诉,独自去了一趟薛家。
这是唯一一次薛庆山没有将他赶出来,两人围炉而坐,谈了许久。提及圣旨,他长叹一声,道了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大诏衰矣!
翌日,薛家粮仓天未亮便送来了米粮。薛家不仅有春风阁,更有粮店数家,贮有万斤米粮。却一粒未留,尽数送来了官府。
赵玄言对着官府满当当的粮仓,相顾无言。
人到不惑之年,便不自觉回忆起往事。
他当初身无长物便娶了圆圆,一心只想让薛家放心,便是再苦也不道一个难字。圆圆爹嘴里说着勿要来见他,可总会暗地里托人赠予钱财供他们度日。
如今几十年过去,他官至太守,早已是朝廷四品官员,却还是要靠他周济。这太守之位,于民于己,他都当地太过失败。
他抚了抚怀中亡妻的灵位,心下怅然。
圆圆啊,你要我如何有脸下来见你?
*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朝廷加重朗州赋税的消息不知何时传了出去,愫愫听说此事的时候,已是三日以后了。
阿浮和斯湫在屋中急得坐立难安。
谁都知道,此事关乎重大,如若处理失当,便是掉脑袋的罪过。但朗州六成的粮食,如若全数上交给朝廷,朗州百姓
愫愫来到官府门口,发现大门外密密匝匝皆是人。举目望去,只见朗州百姓排成长长一列站在门外,队列一直延伸至长街尽头,仍能隐隐约约看见攒动的人影。
他们肩上担着粮食,脚底踩着泥,似乎刚从田地里出来。
门外,负责税收的官员难掩感激,高声道:“人要下官给各位道谢了,多收的米粮都已经登记在册,算是官府借各位父老的。”
“借什么借,咱们朗州若不是有大人,今年还不知如何过这灾年,怕是也要当流民讨饭去了!大人不说财税的事,本就是为了我们这些百姓着想,我们要是什么都不管,岂不是无情无义之辈?”
“就是!”
“让大人放心,这些米粮都是多出来的,不会少了我们吃的!”
见到这一幕,年轻官吏擦擦眼泪,忙道:“多谢各位,多谢各位!”
正门已经堵满了从朗州各处来的百姓,愫愫从侧门进了官府。
府中空荡无人,连前几日那看粮仓的老伯也不见了影子。不过几日,这里什么都未变,却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多年未来,愫愫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找爹爹住的院子。
这里是府邸最里,被几间存放文书的屋子环绕着。仲秋时节,院中的枫叶渐红,仿佛染上了丝丝血意。
愫愫踩上落叶,唤了一声,却无人回答。她正要走,却闻到一丝酒气。
瑟瑟秋风中,一声碎裂之音。
愫愫循着声音过去,只见一人醉倒在院子角落,脚边堆满了空酒坛子。
是她的爹爹。
“愫愫来了。”赵玄言抬起朦胧的双眼,撑着墙角跌跌撞撞站起来,晃悠这走了几步,却又跌了下去。
愫愫将他扶到桌边,从屋内端来一碗水给他解酒。刚将碗放下,便听见他轻声道:“愫愫,爹爹想你娘了。”
说完,他又自顾自笑道:“圆圆若是看见爹爹,又该要数落我喝酒了……也不知,她在那边一个人孤不孤单,有没有想我们。但是,爹爹想她,很想……”
她糊里糊涂说着醉话,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愫愫起身往外走:“我去将铺子当了。”
赵玄言拉住她的衣袖,轻轻摇摇头,“愫愫,罢了,不够的,勿要再去了。”
“为何?”愫愫不解,“今日官府门前来的全是挑着粮的百姓,万一能凑出来呢?”
一人虽少,但朗州几万百姓,也能凑不少。若是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事也能蒙混过去。
“不够的,愫愫,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朗州的财税。你可还记得,那个‘日’字?”
愫愫攥紧双手,沉声道:“是荀家。”
赵玄言摸了摸她的头发,长叹道:“此番是爹爹不自量力,竟妄想以一己之力扳倒荀家。是爹爹不好,害了愫愫。”
他以为单凭他一人,就能对抗朝堂的污浊。他以为满怀着忧国之赤诚,陛下就能听得进去他的谏言。
是他太过天真,在朗州做官太久,早已忘却了官场的凶险和污浊。
朝堂太小,容不下一个说真话的人。
第30章 离开
◎ 百姓挑来的米粮,除却照赋税应当收取的,赵玄言派人尽数归还。
◎
百姓挑来的米粮,除却照赋税应当收取的,赵玄言派人尽数归还。
而朝中文书也随之而下:贬儋州通判,永不返京。
都城,荀辜适才回朝述职,便于荀家门口遇上了荀喻马车。
荀辜是荀家二房庶子,因生母早逝,年幼时抱至荀喻嫡妻膝下。荀辜行事与荀喻颇为相似,因而深得荀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