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小丫头瘪瘪嘴,不服气“宛秋才没有……”
  她说的话都是真心话,大家不都是没有饭吃吗?驿卒伯伯吃得多,她吃得少,抓她岂不更为值当?她年纪小归小,却也曾随着爹爹学过几年算术,不是傻的。
  景原解下腰间玉佩,攥在手里,朝母女二人走来。
  妇人误以为景原要对宛秋不利,连忙上前一步,警惕将她护在身后。
  景原蹲下,目光与她平齐,将玉佩轻轻放在宛秋手里,“我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事,只有这枚玉佩能换些银两。你将她当了,应当能换几件好衣裳。”
  那妇人紧绷的表情未及收回就被惊在原地,手足无措地站着。
  “既然是大人给的心意,便收下吧。”驿卒神色稍缓。
  “既然事出有因,我们便不再计较了。”月玲心念不忍,心底一番筹划估量。如今是夏日暂且能够得过且过,一旦入了冬,寒冰彻骨,这几间破屋何以拦住这风霜。
  她招手让手下放开驿卒,解下钱袋,利落地抛到他手里,“到城里买些吃的去,多的留着给他们买衣裳。”
  “这……”
  “这什么这,快去。”
  驿卒声音都含着颤,“姑娘的大恩大德,在下替他们谢过了!”
  “行了,快去吧。”月玲别着脸挥挥手,神情颇为不自然。向来只有人暗地里骂她是奸商黑心眼的,如此明面上夸她好的打着灯笼也寻不到几个。
  驿卒牵了匹马,趁着日头不盛骑着马往城内去了。愫愫几个也随之离开。正要走出们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
  “多谢姐姐!”
  是那名唤宛秋的小丫头。
  景原的脚步顿了下,眉眼轻轻弯了弯。
  三人穿过连廊,缓步上到二楼的住处。楼下月家人正打点物事准备上路。马厩边宋三郎正在喂马,马槽里头倒了满满一槽豆子。
  景原:“有件事情……”
  愫愫和月玲一齐回头。
  “这些日子有件事情一直瞒着你们,我想如今也到了该说的时候。”他顿了顿,“我叫萧晋平,是先皇长女。”
  她愧疚地看向愫愫,“赵姑娘,抱歉,是我利用了你。我不愿去大周合和亲,只能出此下策。”
  愫愫轻抚着剑穗,指尖绕着低垂的流丝,不徐不疾地捻转着,心绪也仿佛随着丝缕得以舒展。这是平日沉思时她惯常的举动。
  “既然已经逃了出来,又为何告诉我们。”她上辈子见过晋平,从初次见面便知道她的身份。她只是好奇她将这秘密告诉她们的缘由。
  晋平心漏了一拍,血液如冰彻。
  “你们……”
  “猜出来了。”月玲得意扬眉,“萧姑娘,你这名字起得也太草率了些。”
  景原,晋平,这两个名字难免不让人多想。纵使她一身衣着清简,但那神态举止究竟不是普通人所有。
  晋平看向愫愫,以为她也是这般猜出来的,面色露出几分难堪,她捏了捏手心,鼓足气势直直看着两人,坚定道:“我不想走了,我要回都城去。”
  “回都城?”月玲伸手触了触她的额头,以为痴语,“莫不是被晒狠了,竟说出这等妄语来?”
  晋平不辩,只是指了指她们来时的路,“你看这些穷苦人,个个朝不保夕。生在乱世,有如浮游朝生暮死。我以公主之身过了近二十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却未曾承担过什么。临阵脱逃,绝非我萧家人之德行,纵使不能却敌虏于国境之外,但尽自己之能事,也好过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她侧身朝向愫愫,“赵姑娘,前番都是我欺瞒于你,以后若有补过的机会,定会偿还您救扶之恩。”
  月玲面上不显,因常年行商,她凡事也比常人看得长远,近乎不近人情。“你一介女子,除了去送死还能如何?和亲终究是权宜之计,若非大周鸣金收兵,否则难救这些百姓于水火,至多也只能挽救一时,你还要回去么?”
  “去大周和亲也好,在朝中等死也罢,总归我萧晋平也做过了,改日到了地下,也好与萧家人交代。”
  她此番言语平淡,月玲听在耳中,却不由赞赏。她以为自萧华诏死后萧家之后再无气脉,七年之后却又出了一位,也不算损了当年血溅城楼时候百姓的嗟叹。
  “那便回去罢。”愫愫背起剑,目光北望穿过千山万水,落于那座屹立于风雨中三百年的皇城。
  “眼下动身,快马黄昏末便能望见城门。”
  也许会迟一个时辰,但总会到的。
  月玲一脸惊悚,“你也要回去送死?”
  愫愫回道:“总比等死好。”
  “好吧好吧,真是服了你们。”她摇摇头,冲着底下正忙活的人大声道:“月钦,给我备三匹马,要顶壮硕的,我要回都城去!”
  “不怕死?”愫愫问。
  月玲袖中扇面一展,笑道:“我月玲上头有神爷护佑着,断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晋平纠正她:“那也该求观音才是。”
  月玲摆手,“无妨无妨,让财神爷也管管人间的生死,别什么都让观音占了去。”
  三人相视一笑。
  天地飘渺,白日高悬,无限拉长倒影,高耸的歧城墙被抛至身后,渐缩成米粒大小的黑点。
  半个大诏都在她们身后。
  三匹快马蹄急,一路北上,不得片刻停息,终于在日沉之前见到了沉没与黑雾之中的苍茫皇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