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是。”陆六摇头,“我们发现食材有问题——不是品质或品种问题,而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
“什、什么东西?”陆五声音发颤,不知想到了什么恐怖的猜测,“人……吗?”
他怂怂地咽下“肉”字发音。
君不犯从冰箱制冷区拎出一把芹菜、一块牛肉:“规则第七条,爸爸不喜欢吃牛肉,母亲不喜欢吃芹菜,做饭时必须规避这一点。”
正在冲洗菜刀的陆三言简意赅:“但我们发现这两把刀的刀刃上分别沾有芹菜汁液和牛肉碎末。”
陆六朝旁边的木桌扬了扬下巴,上面用塑料罩子盖着陆母原本要热给他们吃的剩菜。
“昨天的晚餐里有一道清炒芹菜,今天早饭的粥里加了牛肉丁。”
陆一、陆二、陆五没想到,他们只比自己早进来半分钟,就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讯息,当即瞪大眼,纷纷跑去查看剩菜。
确认信息无误后,陆一皱起眉头:“第七条规则是错的?但这不是跟《家规》开头那句‘规则永远正确,且不可更改’产生了冲突吗?”
“不,不冲突。”陆二掏出规则纸,脸色微冷,“第七条规则有一点涂抹痕迹,应该是用铅笔写了句什么然后擦掉,再在没擦干净的位置写上我们看到的这句话。这条规则违反了‘不可更改’的规矩,因此前面的‘永远正确’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这是条板上钉钉的假规则?”陆一拧开水龙头涮洗豆芽,“那我们要不要也做清炒芹菜和牛肉粥?这是‘父母’昨天的晚饭,照做应该不会出错。”
“还是谨慎点,换道别的菜色吧。”陆二说道,“我无法确认我的猜测百分百正确,你还想再犯缺了一个妹妹那样的错误吗?”
陆一尴尬地清了清嗓子,低头挑豆芽里的豆子皮,假装很忙。
一旁的陆五也深深垂下头去。
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君不犯将芹菜与牛肉放回原地,一边淘米煮饭,一边思素。
陆二的话不无道,但第七条究竟是不是假规则,他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规则上的涂改是铅笔字没擦干净的痕迹,与书写规则的字体没有关系,不能算是对规则本身的涂改,由此判断规则是假站不住脚。
其次,剩菜里同时出现了牛肉和芹菜,且都有食用过的迹象,虽然似乎可以作为第七条是假规则的佐证,但结合上一条,依旧有模棱两可的感觉。
爸爸不喜欢吃牛肉,母亲不喜欢吃芹菜……
等一下,这条规则对“父母”的称呼为什么是错位的?
一般来说,中文词语有很多是固定搭配,没有必要拆开或混杂使用,那不符合正常的语言习惯。
爸爸对应的是妈妈,母亲对应的是父亲,二者混合使用乍一看没什么,细想就会觉得很怪异。
而且不仅是这一条,其他规则似乎也是父母与爸妈两个词组交替使用。
第二、三、五、九条用的是父母。
第八、十条用的是爸妈。
第四、六、七条是二者混用。
看似无序的称呼改动,又隐隐透着别样的深意。
想到这里,君不犯终于明白自己第一次阅读《家规》时感受到的违和感是什么了,那是称呼经常变化带来的文字整体的不和谐感。
规则是不会出错的,即使有矛盾之处,也往往藏着能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内在关联。这种明显不正常的细节就更不可能是措辞不严谨的问题,它们一定另有用处。
系统书写规则时,为什么会特意选择同类词组混搭的写法?
或者换个问法,这种写法,具体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同类词组、替换混用……
难道是区分?
区分规则的适用领域、适用范围、适用时间?
“诶,你们刚才晚进来几分钟,在外面干什么呢?”陆六低沉的嗓音响起,打断君不犯的思绪。
陆二眼神一动,还没来得及张口,陆一就平淡地答道:“哦,我们被‘母亲’拉住嘱咐了几句。她很疼我和陆二陆五,叮嘱我们做饭的时候小心,别伤到自己。"
“……”
陆二把手揣进兜里,握住被体温蕴得温热的苹果。
陆五咽了下口水,舌尖似乎还残留着不久前喝下去的那杯茶的味道。
两人默认了这个说辞。
系统已经验证苹果和茶都属于“身体素质强化类”道具。
陆五那杯茶已经下肚无法分享,自不必说,陆一和陆二的苹果虽然还留着,却也不打算与另外三位临时队友分享。
不过,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看三人反应也猜到了他们有所隐瞒,面上不显,心里却暗暗调整之后对待他们的策略与态度。
陆三陆六怎么打算不知道,君不犯反正是不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推断了。
信任是相互的,隐瞒也是。
都属人之常情。
由于时间紧张,只有半个小时,三位男主播没做什么复杂菜式,一锅白米饭、一盘炒豆芽、现成的鸡肉解冻切块后做了一大盆辣子鸡丁,味道如何不评价,反正熟了,而且量大管饱。
一点二十八分,陆一与陆三各自端了一盘菜走向客厅,君不犯单手提着电饭锅边沿,另一只手握紧玉缠枝,跟端着餐具的陆六并肩而行,陆二与陆五落在最后,仔细观察客厅是否在他们离开后发生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