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江宜却是不说话。
若是没有随宗训到过横屿,说不得他也是明哲保身的想法。然而……
“你想说什么?”狄飞白敏锐地问。
江宜卷起袖管,给狄飞白看小臂上断续浮现的,蜉蝣般拨动的黑字。那是穿过海面稀薄的雾气时留下的。
体内的天书可以净化一部分秽气,可是接触过于频繁还是会留下痕迹。
“又是秽气。”狄飞白说。
江宜点头:“徒弟,你觉得,当年那些神仙,为什么要把天书交到我手中?”
“神仙又不是人,我怎么能知道他们的想法。也许那根本是一种没有脑子的物类。”
江宜说:“以前残剑对我说过……”
“你怎么又提起残剑兄?”
“……突厥金山下,与且兰府,都是秽气积郁之地,到了东郡横屿,海上亦是秽气翻腾。我们有意沿着李桓岭的道路游历,我想这未必是巧合。残剑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现在想来,的确我们每至一处,都必有所作为,清理污秽之气。也许在东郡还有该做的事。”
狄飞白大感意外。
江宜从不会说这样的话,他这人虽然总似在找寻什么,却绝不是在自找麻烦。遇到事情,他是躲得最快的一个。每与他周游四方,狄飞白总感到与其说江宜目标明确,不如说他是漫无目的。
江宜究竟要做什么,毋宁说连他自己都还不清楚。
“这不像你的作风,”狄飞白说,“突厥人想让你给他们的可汗送灵,是有求于你。谢书玉治下不严,让你被掳走,是有愧于你。徐牟可对你没那么客气,就算想插手,也没有余地。”
“徐大人未必不会有求于我,”江宜话说了一半,想了想,“罢了,且静观其变。船上三日劳动筋骨,先容我休息一宿。”
第80章 第80章徐牟
王征乃是听信了江宜的话,派了儿子前来东郡听训,江宜隐隐有种预感,这事之后或者还有他的用武之地。
狄飞白不敢苟同,因徐牟与宗训见面就摆了他一道,他心中始终不信任,巴不得早点离开东郡。不过他答应了风伯屏翳,一路护持江宜,也便随他一同留下。
初几日风平浪静,二人闲游静待,这日到得东郡道院外。
江宜问:“传闻李桓岭设立道院,座下收了五十弟子。这五十人中十八般武艺各有特色,你可知其中有否高手剑客?”
狄飞白道:“我哪里知道。这五十人是民间故事,朝廷著作局编撰的史书中从未正式提到过。单我小时候听到的版本,都不下三种。”
“我那本神曜皇帝传里,”江宜说,“倒是介绍过,李桓岭自己乃善枪法,弟子中亦不少枪法高手,却没有一个剑客。”
“这有什么奇怪。师父教什么,徒弟自然学什么。神曜陛下大名鼎鼎的先帝剑,那是他成为天下共主后,集百兵之英炼成。登基以前,他大概只用过长枪吧。”
江宜一想也是。
那本野史传记中提到的,有名讳的弟子,凡有四十九人。
巧合的是,道院先帝殿中壁画上,如宗训所言也只有四十九人。
一想到这,江宜脑海中自然而然便浮现出那只使剑痴鬼的模样。
寸刃说它是剑器修成的果,具有出神入化的武艺,其主人生前定当也是一代高手。能与寸刃一较短长的剑客理应青史留名,然而却连江宜都想不起来,东郡何时出过这样的人才。
“我想再去道院里转转。”江宜说。
“你随意,我就不去了,路边茶寮等你。”狄飞白对读书的地方兴趣不大。
道院学生不少,不过都随来随去,日常看不见多少人。
江宜百无聊赖,走过冯仲衣冠冢与谢若朴洗剑池,心头有一丝若隐若现的线索。到得先贤塔外,竟看见多日不见的寸刃。
寸刃正背身与人讲话,对面那人朝江宜看来一眼,却是个手中一柄竹苕帚的老妪。
“他来了。”老妪道。
寸刃回头,招招手,示意江宜过来。
“这几日我在海上,与它先后交过几次手,都没有结果,干脆先回城再说。”寸刃道。
江宜这才知道,寸刃消失的这几天,原是去找痴鬼了。
老妪道:“以你的道行,也拿它没办法?”
“若是这么简单,十五年前我就解决这个麻烦了。此事我正要问你,一向是由你负责看管它,怎么叫它给跑出来了?”
老妪道:“现在来追究责任,不是时候。姑且把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再问罪不迟。”
扫地老妇气质寻常,平平无奇,若是平日里与她擦肩而过也不会留意。然而听寸刃与她谈话的口吻,却竟然也非等闲之辈。
寸刃道:“你误会了。我是奇怪,它虽不好摧毁,终究是本体材质特殊的缘故,自身修为并没有多么高妙,何以能突破当年我们设下的禁制?”
老妪忽然被激怒:“当年禁制由你亲自设下,出了问题,你来问我?我怎么知道。”
老妪转身就走,苕帚扫得满地飞灰。
寸刃一时无奈,看眼江宜。
二人相顾无言。
因江宜特地来看先帝殿里的壁画,寸刃便陪他进去。大殿内先帝座像威严,手各一书一枪。
寸刃说:“我就是用这柄定海枪,镇压了那只痴鬼。”
江宜意识到他在说什么,有些发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