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法言道人静静看着她。
重华上前拾起稿纸,此正是她从康夫屋子里带出来的,字迹歪歪扭扭,形似手腕无力,勉力而为,不知康夫是何时所写:
一山能令日月移
二剑认主非为主
三百年入川无归期
四象两仪反太极
五花窃自故人手
六狐对镜弹琴中
七薮水漫谁止洪
八方血海日色彤
九州生气数已尽
拨却风云始到终
“这是我在一位前辈学者的遗物中寻得,我认为这应当是一种谶纬,但是无从解读,”重华说,“当今世上于道学一途造诣最深的两地,无非便是名都镇国太常寺,与天下祖庭岳州霖宫。霖宫是当年神曜皇帝飞升得道之地,仙缘深厚,我想到这里来,也许会有解答。”
法言道人目光落在纸上,神情无悲亦无喜。重华心想她怎可如此镇定,难道此人从来没有惊讶或悲异的情绪吗?
也许她是不相信自己说的话,重华解释道:“其实,这篇文写得很巧妙,依我所见,应当是将一些名字与过去未来发生的事隐藏在字句中。这一句'九州生气数已尽',也许暗示着未来将有一场大灾难。可是,唉,我解读不出来。”
“名字?”
“是啊,比如说……”
“比如说,山令为岭?”法言道人说。
她那语气里并无嘲讽之意,重华却脸上一红:“大、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也想过,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你有什么想法呢?”
重华见她似有兴趣,精神一振:“这个第二句,唔,我暂时没什么想法。第三句我想关键在于这个'川'字,不一定是真正的川,也许是个代指,我查了很多书暂时还没有收获。'五花'究竟是指五朵花,还是五瓣花?也可能并非真实的花,而是一句字谜?六只狐狸对镜弹琴,怎么想都不可能是现实发生的,应当是一种指向……至于七薮,原本我也毫无头绪,不过今日出城到处走了走,忽而想到云梦泽本为一片广阔的大泽,数百年沧海桑田,渐在扬水两岸分家,共有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七个大湖。七薮水漫,难道是指未来有一场大洪水,这倒与最后几句的意象相合,预示着将有一场灭世的灾难……天呐,难以相信,莫非那个前辈的意思是,百年后这个世界就会毁于一旦吗?”
“百年之后?”
法言道人专注听罢,目光澄净,却说:“也许就在明天。”
重华看着她,忽然发了个冷颤。
第179章 生因
说了那样可怕的话后,法言道人借了一卷藏书就走了。重华原以为她也对谶纬有兴趣,看起来即使有也不会太多。
康夫留下的那些谜语,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解读。颍川……西川……秦川……金川……水经诀中的名川似乎也与谶纬中提及的无归期之“川”毫无关系。至于那场灭世灾难,更是翻遍典籍也无从预言。
如此过得几日,秋意渐浓。
霖宫的道长们开始添衣加餐饭,勤扫落叶,修理窗牖,排水清淤。舍友法言道长则依旧闭户不出,鲜少能见着她人。
不过,偶尔在藏书阁碰见,也能聊上两句。
重华打听到,此人原来在沧州的一座岛上修行,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离开修行地,来到祖庭霖宫完成最后的大圆满。
“她的儿子,当年听说是在岳州过世的,”生因观主说,“选择岳州作为自己的临终之地,对她而言也许是一个轮回罢。”
“她到底多大岁数了?”重华问。
生因观主摇头不知。
二人在藏书阁,互不打扰,书卷烧烛短,光阴似无言。得空时重华翻看法言道人的阅卷,却大多文字艰涩,竟然不是本朝所书,所刻简牍甲骨,皆是远古人神共治天下时留下的遗物。
“这写的是什么东西?”重华不禁问。
法言道人道:“你翻不到的记载,都在这些简书金文当中了。天地之初的所见所闻,会被完整记录下来,然而经过千百年的润色,就会失去原义,从而无法解读。”
她将一支骨简递给重华,其上十二个字晦涩难明。
历经风霜侵蚀,刻痕已似是而非,形状更像一种蠕虫爬行留下的诡异痕迹。以手指摩挲,耳边仿佛能听见幽远的呓语,令重华产生莫名的畏惧。
“陆地通于九泉凶秽决于妖川。”法言道人说。
重华:“……”
她肃然起敬——能解读如此古老文字的奇人,整个太常寺恐怕都找不出来几个。如果康夫还在,也许他也……?重华忽然一愣。
“这是个川字?”重华抚摸末尾的刻符,有一种古怪的,命运般的直觉在她心里诞生。
“你拿反了。”
“……”
骨简调转个儿。
重华抚摸末尾的刻符,有一种古怪的,命运般的直觉在她心里诞生:“这是个川字?”
法言道人淡然答道:“在前秦人的语义里,妖川在陆地尽头,诸恶汇聚之所,即为九泉。”
尽管法言道人语气平淡,但太多问题萦绕在重华心间,令她无比混乱,不知从何问起,直言道:“妖川是真实存在的?”
“是。”
“那它究竟在什么地方?”
“没有人知道。”
“你不是说,简书金文中,记载的都是古人真实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