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断刃掉落路旁一声轻响。
那人似乎是在叹息,他从剑客胸襟里摸到一卷古轴,道了声谢,收入背后书箱里,接着便转身离开了。直到他的身影远远消失在雾气深处,剑客仍僵持着劈剑的姿势,不敢稍动,冷汗不住顺着额角淌落。
背着书箱的人走出浓雾,来到天边。
天边有清池玉楼,飞岛悬台,三清之气犹如水流一般倒挂台阁,天音渺渺,紫霞生烟,乃是世外不为人知的仙境。商恪携着书箱,踏云而上,到得凌空悬台。悬台外有一方明镜似的湖泊,便是可窥人世百态的圆光池,此地本是世外天一众神君群议聚会的场所。
玄门关闭后,白玉仙京因被李桓岭攫取力量本源而沦为废墟,跟随他点将飞升的仙班亦都成了梦幻泡影。世外天的神君则自认有罪于天地,自囚于悬台,不再干涉天道法度的运转。
商恪为寻找流落的天书,自当日山巅一别,就再未回过世外天。今日得上悬台,却不见神君,只有一团团模糊的光影,在半空中浮动。
“你来了……”光影说。
商恪在这些团团簇簇的光影间穿行,辨认出熟悉的气息。
“吾等行将消散了。改天换地后,万物运行的规则也发生了改变,新的神将在不久后诞生。”
天地规则改变后,旧的神格不被承认,即将被天道抹去。此时便连身形都无法维持,只剩下神格诞生之初的一团团清气。
“你找到他了吗?”光影问。
商恪放下书箱,箱内所藏天书与碧心散发莹润微光。
诸神化作的光雾围绕书箱,青女的声音道:“天地之广,大海捞针,竟真给你找到了。”
商恪答道:“那朵花,不知何故,似乎收纳了当年江宜母亲的魂魄。它一路指引我,在嶂山深处的湖泊里找到了碧心。”
光雾中发出数声赞叹。
“留得三魂七魄在,尚能重塑躯体。”
商恪默然摇头:找到碧心后,姚槿终于放下牵挂,魂魄已离开恒春花,回归天地脉重入轮回去了。
虹霓的声音问道:“既已找到碧心与天书,为何不唤醒江宜?”
商恪道:“我正是为此事而来。当初江宜受到秽气侵害,天书亦有所污染。敢问诸位可知天下何处还能寻得无根水?若不将天书净化,就算重塑躯体,只怕他仍会受秽气困扰。”
屏翳遗憾道:“无根水仰赖雨师的神通,雨师消散,无根水也就此绝迹。也许,你可以等上一百年,待新的司水之神诞生。”
青女道:“商恪,或许你不愿承认,但秽气停留在江宜身体里,早已成了他的一部分。凡人的人格,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正是由他们的经历与记忆构成。如彻底摒弃了秽气,也许唤醒的江宜,并不是你认识的那个人。”
商恪难以抉择,没有立刻回答,蹙眉提起书箱。
光雾见他要走,从四面涌来缭绕不散,似乎在挽留。
“你还留着那朵奇花?”
“那朵花吸收了太多魂魄,”商恪道,“我担心,仍有魂魄被拘禁在花中,是以一直带在身边。”
一时无言。众神君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
玄门虽已关闭,却还有一片阴霾徘徊不去——李桓岭去了哪里?
他的肉身早已不在,唯余灵魂寄托在玄天殿的壁画中。其时虽凭借造梦之术,短暂获得了身躯,最终为了达到魂魄归一的境界,仍是抛弃躯壳,灵魂化作银鱼汇入河汉。玄门关闭后,万千魂魄回归大地,却不见了李桓岭。商恪猜测,帝君的三魂七魄被恒春花吸引了去,至今还在花中,不肯出来。
“千年基业毁于一旦。他就算还活着,也不会轻易露面的。”青女说。
“你一直带着花。如果见到李桓岭,你会杀了他吗?”丰隆问。
神躯变幻的光雾如云似海,寂静翻涌。它们亲切簇拥着商恪,等待他的回答。
这情形却不知为何,令商恪回忆起了那日江宜站在神曜的壁画前,向陛下讨要他的剑鞘。
一把剑鞘,要来做什么?
江宜说,毁掉,或者物归原主。
他说这话时脸上的企盼好似一阵明媚春风,霎时吹拂了商恪的内心。
可是商恪却拒绝了他。他宁愿将选择的权利交到别人手中,而不敢自己决定命运前程。正是因为这份胆怯与自以为是,他才会杀死了江宜。
他修行八百年想学做人,还没有明白人的命运掌握在他自己做出的选择里。
李桓岭锻造了阙剑,可他并不是阙剑。阙剑已断,他却还在。
“如果我见到他,”商恪回答,“会送他的魂魄回归天地脉。”
光影得到了他的答案,安心散去。
商恪背起书箱纵步跃下悬台。
身后千丈高台上,诸神在新的规则力量下湮灭,光雾砰然散开,化作一股长风,吹向人间,风中夹杂着霜雪,一忽儿天边架起虹霓,晴日远远地传来雷声,当作为这些千百年来守护一方的神灵送行。
第199章 商恪
自那日初春陨霜、晴日闻雷的异象过去后,各地流言传说与新兴教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其中教众发展最广的一支单名为“合”,号称大合教。据说其教主于玄门河汉里获得了天机仙缘,某日在河边得金鲤负书而出,授予他救赎苍生、解脱苦难的无双法门。其传教之时,则以“舍身平等,阴阳和合”为教义,到处鼓动百姓、读书人放下教条,行恣意之事、得及时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