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接着去了肉铺。
  牛肉太稀有了,而且贵,买不起,也没地方买。
  叶采苹只好买了5斤猪瘦肉代替,还花了5文钱买了整个没人要的猪头骨和被剔得干干净净的大棒骨。
  接着又买了大小两种粗瓷碗,一共50个,还有汤匙和两个大勺子、两个半人高的大木桶。
  卖木桶的老板还用麻绳给木桶扎了两个肩带,让她们可以背着走。
  母女二人把食材和碗放进大桶里,一人背一个。
  叶锦儿道:“咱们卖的是啥子?是包子馒头,还是面条云吞的?”
  “都不是。晚上做给你们吃,是一些汤汤水水之类的。”
  “那得买些桌椅,还有碗筷之类的。可......客人吃过东西后,我们怎么洗,到哪打水?”
  叶采苹早有主意:“可以买些干荷叶垫在下面,吃完一个换一张荷叶。”
  叶锦儿双眼一亮:“前面云吞摊也是这样做的。”
  母女二人去买了五百张干荷叶,便回到停牛车那里。
  叶八斤连忙接过她们的大木桶:“要买大件东西咋不告诉我,我赶着牛车去。”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还要买几张桌子和凳子。”
  “走吧!”
  叶八斤驾着牛车,最后停在买家具的地方。
  叶采苹买了一张长桌,用来放调料之类的。接着便是二十个小凳子,五张小方桌。
  小方桌是可以拆卸的,只要轻轻一拧,四个腿就能拆下来。用时装上去就行了,非常方便。
  杂七杂八的,花了一两银子。
  桌椅和木桶把牛车占了大半,王家村两人回来时,脸都黑了,只好挤坐在边边上。
  叶锦儿轻吸一口气,原来这么多东西,怪不得娘要花20文钱包车了。
  第31章 胡辣汤
  回到老叶家,叶八斤把两个大木桶放了下来,正要卸桌椅。
  叶采苹说:“桌椅不用卸,明天还要拉出门呢。”
  “也对。就绑在板车上,我明天直接来接你们。”
  叶八斤说完,便驾着牛车离开了。
  叶老太走了出来,目瞪口呆:“这些东西……都是明天摆摊用的?”
  “嗯。”
  “到底要卖什么?”
  “今晚你们就知道了。”
  叶老太心里没底。摆摊其实她和叶老头年轻时也试过,卖的是粥和米线,结果赔了个底朝天。
  叶大全兄弟在十几年前也弄过,学人家卖云吞,结果连桌凳钱都赚不回来。
  在她看来,他们家的人赚不了这个钱,只有老老实实种地才是他们的命。
  叶老太丧归丧,但还是帮着把木桶和各种食材搬了进屋。
  叶采苹走进厨房,就见杜氏正准备把糙米下锅。今天开始,便轮到大房做饭了。
  “大嫂,今晚由我做。”叶采苹把食材放到灶台上。
  杜氏一见她大包小包地拎进来,就知有好吃的了:“行,你做。”
  脱了围裙,迫不及待地出了厨房。
  叶锦儿姐妹、叶老太、杜氏卫氏等都围在外面,从窗里瞧着她弄。
  叶采苹也不怕他们学了去,怎么做的,吃过的人大概都能猜出来。
  但灵魂是她配的大料和白胡椒粉。别人学都学不来。
  叶采苹先把木耳、粉条、花生等放到开水里泡着。
  接着开始做油辣子。
  先把干辣椒磨成粉,跟白芝麻拌在一起,加点她自制的大料粉。
  猪油烧得滚烫滚烫的,滋啦一声泼上面,那香气挠的一下就上来了。
  “好香!”叶锦儿直抽鼻子。
  “这辣子下饭一定很好吃。”杜氏直咽口水。
  叶老太心疼坏了:“这油跟不要钱似的,当然会好吃。”
  叶采苹又开始洗面莇。
  “这个是米粉还是面粉?还能这样洗?”韦氏道。
  叶采苹说:“这是做面筋,北方那边的小吃。”
  叶采苹不知道周朝的北方有没有面筋,但先糊弄着,毕竟消息闭塞,没人知道真实情况。
  一斤面粉,洗了半盆面水和半个拳头大小的面筋。
  这时木耳等也泡发好了。
  一切准备就绪,便起锅烧油。
  水开,依次把面筋、木耳黄花菜、猪肉丁等倒进去。
  滚一滚后,放进她特制的大料粉,加入面水煮至粘稠,最后才放白胡椒进去。
  散上葱花,香味气立刻扑面而来。
  “我滴天,这是啥味儿?”叶大全扛着锄头进来,激动地叫了一声。
  同他一起的,还有叶老头、叶二全和叶勇兄弟。
  几人一进门,就闻到一阵霸道特别的香气,不由精神一震。
  “是我娘在做好吃的。”叶锦儿笑着道。
  叶采苹道:“回来得正好,吃饭吧!”
  叶老太和杜氏进了厨房,把碗筷和整整一锅胡辣汤端到了堂屋里。
  天气已经转冷,叶老头等在田里忙了一天身上也没啥味儿,洗了手,便急不及待地坐到桌前。
  叶采苹给每人舀了一碗胡辣汤。
  众人看着这从未见过,像粥又像羹的东西,不由一阵稀奇。
  叶大全急不及待地吸溜了一大口:“我滴天……好香……烫!烫!”
  “这么猴急干啥,把舌头都烫熟了,我瞧你还怎么吃。”杜氏骂道。
  “熟了也要吃。嘶,这是啥味,咋这么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