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心里却想着:谁还不知你心里那点小九九。
  村民们全都用一种看跳梁小丑的目光看她,就当是个笑话。
  ......
  至于金花和小燕的绣铺。
  除了开张那天销量大,后面逐渐平稳,扣除所有成本,一天能挣二三两的样子。
  金花已经不去沈家上课了,天天忙绣铺的事儿。
  除了她们俩,还有两个绣娘,四人一起忙活。
  叶虎芬也在绣铺帮忙,平时做些搬搬抬抬的活计,铺子给叶虎芬一个月一两的工钱。
  很快,便到了9月28日。
  叶采苹一家刚用过早饭,山子走进来:
  “叶娘子,沈先生来了。”
  叶采苹喜道:“好,我这就出去。”
  叶老太笑道:“这是带修桥的工匠来吗?我们能去看看不?”
  “当然可以,一起去。”
  叶老太、叶老头、锦儿欢儿,甚至连叶大全都来凑热闹。叶大全今天跑来蹭早饭了。
  几人来到外厅。
  不一会儿,就见沈知晏带着一名六十出头的白发老者进来。
  叶采苹看到沈知晏,眸光微亮:“你来啦!”
  沈知晏冷清的眉眼带笑:“嗯。”
  叶老太搓着手臂:“嘶......”
  叶老头看着她:“你很冷么?”
  叶老太:“不冷。”
  她是齁得慌。
  沈知晏道:“叶娘子,这位是这南方一带最著名的桥匠,洪老先生。大家唤他洪老即可。洪老,这位是叶宜人。”
  洪老笑道:“叶宜人,幸会。”
  几人见过礼,便开始商量造桥之事。
  先到两个村子量尺寸,接着便又回到外厅商量。
  沈知晏拿出一幅图来:“关于这道桥,沈某倒是有些见解。”
  打开,上面标了很多东西,叶采苹看不懂,奇道:“这是沈先生画的?”
  “嗯。”
  “你竟然会造桥?”
  “年轻时有兴趣,学过一点。”
  叶采苹眼中带笑:“你怎什么都会呀!”
  沈知晏唇角微翘,脸上仍一派云淡风轻:“还行。”
  一旁的叶老太:“嘶嘶——”越来越齁了!
  锦儿欢儿张着嘴:“......”
  叶老头:他咋闻到了甜丝丝的味道?
  叶大全:“嘿嘿嘿!沈先生真厉害。”
  叶老太同情地看着傻乐的叶大全,你现在就多笑笑吧,等哪天沈先生把采苹拐跑了,你就笑不出来了。
  沈知晏和洪老还在讨论桥体结构和尺寸之事。
  叶老头夫妇、叶大全和锦儿欢儿听了一会,觉得无聊就听不下去了,陆续离开外厅。
  叶采苹也不懂,但却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全程笑眯眯地听着。
  沈知晏说几句,目光就会有意无意地落在她身上。
  洪老:嘶——要不我也走?
  大门外。
  端午正叼着根草,坐在门口休息。
  一旁的山子道:“哥,最近怎么不送小鱼来了?”
  端午:“唉,最近老爷天天忙着写诗,已经好久不钓鱼了。”
  山子一脸感慨:“不容易呀,小鱼苗总算有长大成鱼的机会了。”
  第326章 不是她想看那个
  沈知晏和洪老商量了足足两天,才敲定了桥的结构和各种细节尺寸。
  十月初一,洪老拿着一张单子来找叶采苹:
  “通过计算,这道桥全长11丈(约37米)用以上的材料,预算3250两。”
  叶采苹惊道:“我原以为要上万两呢!”
  洪老笑道:“不用。算上工匠们的工钱,也不过再加三四百两。哦,老夫独占300两。”
  叶采苹噗嗤一笑:“这是应该的。这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吧?可不能给我省钱哦。”
  “放心,都是最好的。保管百年不倒。”
  “不知这桥要建多久?”
  “明年开春应该差不多了。”建桥不是盖房子,难多了。
  叶采苹道:“那从今天起,洪老就住在我家吧。对了,还有工匠们呢?”
  前几天因为要商量图纸,洪老都住在沈知晏家。
  洪老道:“老夫有自己的工匠队,有二十人。过三四天应该到了。也请叶娘子给他们搭几个茅屋暂住。”
  二十人叶采苹家可住不下。
  就算勉强住下了,也太杂了些。
  “好,我这就让人去。”
  叶采苹叫来山子,让他到榕树头喊人,出价一天25文,找人来盖茅屋。
  山子到榕树头一叫,便有一群村民响应。
  听着是为工匠队盖茅屋,纷纷表示不要钱,免费干活。
  几乎每家每户都出了一个人,呼啦啦地跑去指定的空地上盖茅屋。
  茅屋是暂住的,也不用打地基,村民们人多力量大,和泥做土坯、用干稻草搭茅顶,分工合作,不过几天功夫,就搭了一排能住二三十人的简单茅屋出来。
  再放上两个大通铺,就完成了。
  至于吃饭,直接到叶采苹家吃大锅饭。
  十月初二。
  金花兴奋地跑到小燕房中,两个姑娘关起门来,开始分账。
  金花拿着个账本:“咱们是9月22开业的。开业那天,曼曼让那秦小姐带了好几个富家小姐过来,一天就赚了23两。接下来销量虽然逐渐下滑,但最后平稳在每天二三两左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