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赵进山笑笑不作声。
  第470章 勤奋的铁牛一家:发展越来越好
  隔天一早,村民们都学聪明了,跑到镇上或是县里卖卤肉。
  现在卤肉正新鲜,大家都吃上了头,做多少都能卖。
  不到几天时间,整个越安县都知道卤肉这种新吃食。
  也打听到胡辣汤作坊出了一种卤料包,只要用它来煮东西,连鞋底放进去卤一卤都能好吃。
  那些粮油铺更是人精似的,纷纷到胡辣汤作坊进货。
  不到半个月,大家到粮油铺都能买到卤料包了。
  青河村的卤味小摊生意渐渐平淡。
  虽然一样的料包,但厨艺手法不同,做出来的味道也不同。
  有些村民厨艺不咋样,还有的抠门舍不得料包的,一个料包卤双倍的肉菜,味道自然大相迳庭,最后生意淡惨或亏本。
  有些生意却不错,一天能赚几百文的。
  赵进山厨艺很好,而且舍得放料,一天能够挣一两多。
  今天中午,赵进山到药铺买了一大堆大料回家。
  铁牛媳妇看着便奇道:“买这些干啥?”
  赵进山道:“我想开发自己的味道,只有这样才能挣钱。”
  铁牛媳妇欣慰地点头:“你心里有成算就好了。”
  赵进山研究了半个多月,一点点调味和改进,终于调试出了自己满意和喜欢的味道。
  隔天一早,便拿到市场上售卖,顾客反应很好。
  赵进山还给自己的摊子起了个名,就叫山记卤味。
  不到半个月,整个大树镇都知道,这家山记卤味特别好吃。
  每次出摊,不到两个时辰就会销售一空。每天都能进账二三两银子。
  好些跟他一起卖卤味的人看着一阵羡慕。
  纷纷上门请教:“进山,你家卤味咋这么好吃?都是一个村子的,能不能透露下?”
  赵进山笑眯眯地道:“抱歉啊,这个是我自己改进出来的,是我家秘方,不能说。上次我教大家做下水时不是说过了?”
  村民们听到“秘方”二字,便讪讪地离开了。
  赵进山见生意好,干脆在镇上租了个门面,开了间卤味铺。
  铺子一开张,便生意火爆,月入五六十两都是轻松的。
  铁牛媳妇还辞了工,跟赵进山一起打理铺子。
  村里的客栈已经划出了地段,马上就要开盖了。
  赵进山来到叶里正家:“里正,客栈的地址已经确定了?”
  “对呀!”
  “那啥......我能在客栈附近买块地,盖个铺子不?”
  叶采苹的招工已经完成,现在已经投入了生产。这些人流会带动附近的村民,还会有更多商家前来拉货,到时村子会比镇子更热闹。
  他要在村里也开一个卤味铺!
  叶里正笑眯眯的:“你咋这么会想呢!不用你盖铺子。采苹说了,那个地方就盖个集市,除了客栈,旁边还会有商铺。这些都是村里产业,每年都有分红。”
  “你要是想在村里开铺,到时可以租铺子。”
  赵进山恍然:“原来苹姑姑早想好啦!”
  随着叶采苹的扩招,村民们的吃食卖得越来越好。
  当然,也有卖赔本的。
  有些人也想到卖别的东西,例如酒水。
  甚至有人把院子腾出来,留着给商家放车马,停一个时辰就收多少钱。
  随着人流的增多,所售卖的东西种类越来越杂,附近的村民见买东西便利,想买啥也不去镇上了,改到青河村买。
  别的村子的小摊贩们见状,也跑到这边摆。
  一时间,卖肉的、卖吃的、卖穿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
  不知不觉,竟形成了一个中型集市。
  这个集市还有慢慢往外辐射的趋势。
  河岸村架了桥,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和商家,也学着青河村的样子,纷纷摆起摊来,竟然也挣钱了。
  陈村子更是来到青河村,腆着脸找叶采苹:“见过叶淑人。你们村子在盖客栈......不知我们村能不能也盖一个?”
  叶采苹笑道:“当然可以。陈村长到官府处登记一下就行了。”
  “谢谢叶淑人。”
  陈村长满脸感激地离开,又找到叶里正,跟他请教如何组积村民,如何盖客栈之事。
  叶里正大方地传授经验,陈村长离开时,谢了又谢。
  虽然客栈还没盈利,但他总觉得,跟着叶采苹和青河村走总不会错。
  随后,青河村和河岸村风风火火地盖起客栈来。
  随着玻璃产出越来越大,青河村集市也越来越热闹。
  半年后,两边客栈相继开张,价钱跟镇上相差无几。
  来拉货的商人见周围有落脚点,也懒得跑镇上了,纷纷在附近入住。
  倒是来了个开门红。
  旁边的王家村见此,连忙有样学样,开始盖客栈。
  李家村的人眼巴巴地看着附近几个村子一天一个样,悔得直捶胸口。
  “他们竟然摆起摊来了......”
  “还盖了个大客栈,每户人每年差不多有二十多两分红。河岸村的客栈也分十几两一户。”
  “那压坏的路呢?”
  “河岸村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轮流去填......”
  有脸皮厚的李家村村民跑到河岸村摆摊,结果,被河岸村给赶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