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杨谙不蠢,他要是敢造反,立刻就会出现几十支清君臣的队伍来打他,皇帝,谁不想当。
父子两人正说着话,禁足的杨谙直接和向威一起来求见皇帝了。皇帝就挥手让太子回避一下,黄公公眼神微动,但是他现在也不敢去和杨谙报信。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向威很恭敬的跪在地上。
“爱卿平身。”
“皇上,微臣有罪,请皇上责罚。”向威一脸惶恐。
“哦?爱卿何罪之有?”皇帝有些意味不明道。
“臣得知孟家勾结昌国,欲对皇上不利,一时情急,就带人来救驾,擅离职守,求皇上责罚。”向威说完立刻又补充。
“不过,皇上请放心,臣的儿子骁勇善战,由他镇守边关,容国宵小不敢进犯。”
话都被说完了,皇帝还能说什么,至于什么孟家通敌,一听就知道杨谙又要诬陷人了,皇帝都不是很想问。
问了吧,又出些证据,难道朕要被裹挟着办孟家?
皇帝就道:“那向将军在京城玩两天,就赶紧回边关吧!”
杨谙不给皇帝摇摆的机会,孟家最近和那个姓乌的逼他太紧,不弄孟家,以后还怎么让其他人服他,谁都能来咬他一口么?
杨谙心中冷笑,面上却带了些悲伤,“老臣知道皇上怀疑我,可是,皇上,这么多年,你是了解我的,我只是年少时期穷怕了,爱收一些钱,可是大错确是不敢犯的啊!”
“祁祭酒的罪名,我百口莫辩,我对杨家呕心沥血,怎么会害杨家人啊!”
说起年少,皇帝就心软又心虚,自己的舅舅穷苦和受欺负,都是因为要护着自己。
其实皇帝最在意的就是杀小舅舅的事,这让他觉得自己也会随时被杨谙所杀。
他看过祁先生交的罪证,非常详细,连毒药的出处,症状都写的一清二楚,所以皇帝很难相信杨谙,可是杨谙对杨家的付出,确实非常明显。
毕竟,什么好处都往杨家人头上搬。
皇帝最近也很累的,大臣、百姓、学子都在叫他严惩杨谙,母亲和妻子又在求情,母亲甚至怪罪大臣们小题大做。
看着跪地的向威,想想五千精兵,皇帝就缓和了态度,“舅舅,朕相信你,只是这孟相家是不能通敌叛国的,肯定是有人污蔑,舅舅不要再提。”
杨谙退一步,对于孟家他来日方长,所以他哽咽道:“皇上……老臣让皇上烦心了。”
太子听着两人的交锋,他沉着脸,他也在等,等自己的人来,他养的兵离京城有三百里地,也在悄悄来了。
不过,禁军统领楚凡天让他忌惮,这人太过小心,他还没抓到把柄,毕竟也是才知道楚凡天也是杨谙的人。
以前一直以为孟相是杨谙的人,楚凡天是中立,谁知道反过来了。
不过能让皇宫最重要的禁军统领都是杨谙的人,自己这个父皇应该是第一人了。
随着皇帝公开对孟相还有其他人的训斥,又说了祁先生被人蒙骗,拿出的是假证据。
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的选择,也知道了杨谙没有危险了。六万人啊,还有有着众师之称的祁先生死谏,都没能扳倒杨谙。
好多人都心生绝望,直接辞官。但是,对于太子来说,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外祖父已经黔驴技穷了。
底牌尽出,接下来到他了。
卫诤去劝乌先生回青州,静候时机,乌先生同意了,他收拾东西,准备带着师兄的家人一起去青州。
可是他突然病倒了。
第133章 崩溃
“你说什么?!”伴随着这声怒喝,姜初猛地伸手揪住了阿五的前襟。
她双眼瞪得浑圆,眼眶几乎要裂开,眼珠子仿佛都要掉出来似的,里面充满了血丝,看上去甚是吓人,真可谓是目眦欲裂!
被揪住的阿五身体僵硬着,丝毫不敢动弹一下。这短短六天的路程,他却仅仅花费了一半时间便抵达此处。
而且一路上,他都是手持卫大人的令牌,在各个驿站更换上好马匹,马不停蹄地拼命赶路。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奔波劳累使得他嘴唇干裂,面色苍白如纸,整个人憔悴不堪。
不仅如此,由于睡眠严重不足,他每天最多只能休息区区两个时辰,如今已是疲惫至极,双腿发软,甚至连站立都有些困难。
此时此刻,阿五根本没有勇气再去重复一遍刚才所说的话语。
一旁的孔华早已泪流满面,但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缓缓走上前去,并伸出双手轻轻按住姜初紧紧揪着阿五前襟的手。
就在这时,孔华突然察觉到姜初的身体正在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仿佛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看到这一幕,孔华的泪水愈发汹涌澎湃地流淌而下。
与此同时,站在不远处的桑紫和桃香两人也忍不住用手捂住嘴巴,低声啜泣起来。整个场面弥漫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悲伤氛围。
季师爷也有些不可置信,随即他安慰姜初:“大人,节哀顺变,乌先生年纪大了,生老病死是寻常,我想,乌先生也不愿意看到大人这个样子。”
姜初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被千万根钢针同时扎入,疼痛欲裂,几近炸裂!
她瞪大双眼,满脸都是难以置信之色,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乌先生他……竟然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