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顺眼。”谢辰随意道,然后他不给季师爷再说话的机会,“下去吧!我要和父亲说话。”
季师爷憋屈的离开,然后一见自己爹就大吐苦水,他不懂,为什么小公子天天跟着姜初,也一起欺骗杨大人。
“父亲……您还不愿意退一步,跟我走么?”谢辰每天一劝,父亲再是罪大恶极,但是对他从未有一丝不好,他会镇守边关,用余生来赎罪的。
对不起,我不能看着自己的父亲死。
“协儿,别怕,我不会有事的。”杨谙照样倔强。他相信皇帝不会对他下手的。
父子俩的气氛冷凝,季管家同样纠结不已,他才从儿子那里知道,小公子,居然一直跟着姜初待在青州。
到底要不要告诉杨谙呢?真是纠结啊,算了,还是告诉吧!
所以等谢辰一走,季管家就告诉了杨谙。杨谙难受又欣慰,“我的协儿,从小就善良。”他想起儿子从小就执着的问他的问题,可是他从来不在意。
“季安,把在暗处的死士,交给协儿吧!”杨谙道。
季管家就知道杨大人不会对小公子生气的。
“是,大人。”季安应道。
第156章 禅位
又是三天,在大臣们以为皇帝是不是生重病的时候,皇帝终于上朝了。虽然看着不是很精神的样子,但是也不像生病了。
然后还不到五十的皇帝,说他老了,要禅位给太子了。
“皇上,不可啊!”大臣们急急的跪了一地,最急的就是杨谙,他简直不敢相信,皇帝这是在说什么鬼话。
“皇上,您还年轻……”杨谙急急道。
“唉……宣旨吧!”皇帝是认真的,他连圣旨都写好了,黄公公捧着圣旨,仿佛重若千斤。
杨谙拼命给他使眼色,他假装看不见,对不起了杨大人,咱家已经投靠太子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在位二十余载,遭太下动荡,民不聊生,奸佞当道,朕三省吾身,惭愧不已,太子武尧,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袛,心怀百姓……
今便敬禅于太子一依先皇,先太子故事。”
满堂皆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皇帝的认真。
杨谙目光悲怆的看着皇帝,奸佞当道,这个奸佞是谁不言而喻,皇帝的决绝,出乎杨谙的意料。
太子也感动的看着自己的父皇,没想到父皇退位之余,还愿意担下恶名,为自己铺路。
太子一言不发,沉沉的磕头。
按规矩,太子应该要拒绝三次的,可是迟着生变,谁知道过后,被杨谙哭一哭,皇帝会不会改主意。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了,卫诤不合适,他毕竟是太子的老师。所以只辞官一次,还没成功的孟相站了出来。
他老泪纵横,“皇上……您如此深明大义,让老臣汗颜啊!殿下,请您成全皇上的一片爱民爱子之心吧!”
说着他跪地,一副被皇上感动到的样子。
卫诤立马呵斥,“孟丞相,皇上身强力壮。你不要胡言乱语。”
孟相就骂卫诤,“卫大人,你才是胡言乱语,皇上是爱子爱民,请太子殿下接旨。”
好了,二请了。
皇帝觉得大家演的挺累的。唯一不想他退位的恐怕只有自己的舅舅了,舅舅的眼神,唉,真让他难受。
他干脆起身,拿走圣旨,亲自走下龙椅,把圣旨放到太子面前,沉声道:“武尧,望你谨记自己的初心,真正的为国为民。”
“接旨吧!”
“父皇……”太子红了眼眶,狠狠的磕了一个头。
百官一起跪下,“请殿下接旨。”
“儿臣必定不忘父皇今日教诲,恪守己身,儿臣接旨。”太子高高举起手,接过圣旨。
皇帝面露轻松,准备回后宫,接受自己母后,还有皇后的暴风哭泣。
卸了最重的担子,迈出最艰难的一步,其他在皇帝眼中都微不足道了。
皇帝离开,大家都看着太子。
太子握着圣旨,本该举行大典的,可是他等不及了,他不能等母后来找他,母后一定会以死相逼的。
他干脆握着圣旨,走上台,站在龙椅旁,他道:“孤暂代天子之职,待举行继位大典之后再改自称。”
“诺。”百官齐声道。唯有杨谙默不作声,从皇帝宣布圣旨,他就一直跪坐着发呆。
“卫诤。”太子大声道。
“臣在。”卫诤出列。
“孤命你查清祁先生所呈杨谙罪证是否属实,一切秉公办理。”
“是。”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看向杨谙,杨谙低低笑出声来,越笑越大声:”哈哈……太子,你要杀你母亲的父亲么?”
太子道:“外祖父,孤是秉公办理。”
“哈哈……”杨谙不再多说,一个人回了杨府。
至于罪证?还用查么?卫诤连人证都一下就找出好多,还有些祁先生没提到的,一并整理,刑部人满为患。
杨家人只能关到大理寺,大理寺是杨家的归属。
在杨谙回府一个时辰之后,杨家就被围了,抄杨家,足足用了三天。
权倾朝野的杨谙,终于进了大牢。
太子单独见了谢辰,得到了兵符。
谢辰递出兵符,请求道:“殿下,可以饶我父亲一命么?我会带他走得远远的。”谢辰已经不奢望自己还能去边关领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