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而分班后由于用了一段时间来复习上学期的课程,所以这学期的新增知识点是必修二的概率以及选修一的三个章节,“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直线和圆的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
  等到期末考试结束后,高中过去了三分之一,但实际上高中的课程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到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后,大部分科目的新课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少部分科目可能还要到高二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时才能结课。
  但是不管怎么样,她们距离高考的一轮复习,只剩下半年的时间。
  高中的时间过得很快的,总是在她还不留神的时候就匆匆溜走了。
  高考结束后,高三的学生已经离校了,学校里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的学生,每晚路过高三教学楼和高三宿舍楼,看见没有亮灯的建筑物黑洞洞的,就好像是潜伏在黑夜里的庞然大物,正在凝望着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
  到了最后一周的周一升旗仪式,校长上台发言,公布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本次高考,共有1505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有613位同学过了本科线(科336人,文科191人,艺术86人),有112位同学过了本科一批线(科79人,文科33人)
  在校长口中,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然后希望下一年度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还要高一学生,大家再接再厉,希望明年再创佳绩。
  但是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都知道,这个数据其实就是拿来唬一下高一高二的学生。
  过线是一回事,真正被录取是另一回事。
  在本省的高考中,至少要过本科二批线二十分才能确保能被本科院校录取,想要读一本院校同样也要超过分数线二十分,否则就只能等待补录或者降级录取。
  而徘徊在分数线边缘的学生的数量可不少。
  在分数线附近的学生,几乎就是一分有一千多人挤挤攘攘着,全部都是正在嗷嗷等着补录的大冤种。
  这些过线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加上因为学校或专业不满意而复读的学生,大概到最后真正能去读大学的人数也就是五百人左右。
  但是对这些内情一无所知的学生们确实被唬到了,都觉得自己很有希望。
  另一个喜讯则是,在六月中高一年级的林楹同学和梁森同学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
  听见校长公布的喜讯,尚雅才想起在月中的时候林楹确实是请假了一段时间,原来是去参加比赛了。
  她不敢想象,林楹的英文演讲会是多么美丽动听。
  等到班会课和英语课上,班主任何老师和英语老师宋老师又重新说了这件事,然后表扬林楹。
  尚雅托着下巴看着,只觉得真好啊。
  为什么人家就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她就只能咀嚼着碎成渣渣的连中式英语都不算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是越想越难过的事。
  第88章 全市联考
  期末考试前,学生们已经相继开始将书本和行李送回家。
  七月初的天气就像容易变脸的孩子,还在学校的学生们天天迎接东边太阳西边雨的酸爽,更酸爽的是没有降温的下雨跟汗蒸房没有任何区别。
  尚雅都懒得冒着大太阳去饭堂吃饭,就买了一堆泡面放在教室,只在早上和陈路欣去饭堂买早餐,中午和晚上都在开着空调的教室里啃着面包吃着泡面。
  反正也就剩下最后一周,她实在不想每天在大太阳底下走来走去。
  直到周三下午做完生物的最后一张卷子,尚雅就检查了笔袋里的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她对这场考试还是很重视的,这段时间卯足劲头地学习,就是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也许是心作用,坐在第一考场的01号座位上,她觉得思考题目时的脑子都能转得特别快。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拿到试卷后,尚雅先大致看了一下前面三篇阅读。
  略看一遍后,就直接翻到后面的作文,先把价值60分的作文拿下。
  考完语文出来,大家的反馈都还比较正常。
  但等考完数学出来,所见之人几乎都是如丧考妣的模样。
  其实尚雅也差点没做完,唯一幸运的就是在铃声响起的最后一刻,她将计算出来的结果慌里慌张地填在了答题卡上。
  这次她是真的没有上次那样的自信了。
  果然是人难我难,我们都难了。
  经过一夜调整心态,第二天还有四科在等着为难他们。
  对于尚雅来说,综三科的时间还是挺宽裕的,除了物,其他两科在做完试卷后还能再认认真真检查一遍结果。
  但物就是在运算的时候花费了太多时间,double慌。
  不过反正都到了这一步,也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至于英语考得怎么样,说实话,等到考完六个科目后,她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回到家后,尚雅都不想吃饭了,就跟妈妈说她想先回家睡一会,太累了。
  妈妈有些担心地摸了摸她的额头,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尚雅就说只是这两天考试考得脑子嗡嗡响。
  妈妈也就没有勉强她,便让她先回家休息,等到爸妈回来后,就问尚雅要不要下楼去吃点夜宵。
  今晚没有吃晚饭,尚雅确实有些饿了,就和爸妈一起下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