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方舟的声音忽然从身后响起,孤城回过头,按照她的话把火把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仰着头向正上方望去。
这个位置看不到夜幕和群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几乎看不清全貌的巨大金属板,它高高地悬挂在天上,遮挡了本应出现于天空中的一切事物,而那根巨大的石柱应该也与它相连,可能是支撑着它的支柱之一。
“开启全景扫描。”
人眼能看到的范围是有极限的,而且这里的夜晚也实在太黑了,方舟便将四周的景象都扫描成数据,再构建出一张3d的电子地图,方便孤城也能大致地看清伊甸的全貌。
“这是……一个大圆盘?”
“对,而且是真的很大,能容纳下一整座城市那么大,”可能是觉得语言难以表达自己的惊讶,方舟又用机械手比划起来,“因为它整体在地面的一千米以上,所以夜晚很难看到它的身影,我们应该是开过了,直接来到它的某一侧边缘附近了。”
“可我们怎么上去?”孤城摸了摸身后的岩石柱,“爬柱子?”
“不,这些柱子应该只是起到一个以防万一的作用,它们甚至不是主要的支撑结构,”方舟指了指3d景观的某个点,“应该是它中心这个奇怪的小圆盘状装置,伊甸能一直悬在天上也跟这个有关。”
孤城也觉得很奇怪,从地图上看,圆盘似乎是单纯镶嵌在地面上,和伊甸的主体并没有直接相连的结构,怎么看都不像个有用的东西。
“先过去看看吧。”她也只能这么说。
二人便顺着地图的指引往中心点走去,这时孤城终于切身体会到这玩意儿有多大了,从边缘徒步走到中心点,她居然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勉强能看清小圆盘的位置,这还是全程都走直线距离的情况下。
“这玩意儿最好真的能把我们送回去,”本来就又累又困的孤城愣是走得快要脚底发软,“我可不想再折返回去爬柱子了。”
“呃……应该是行的,我先试试!”
方舟朝着圆盘飞奔而去,结果“咚”的一声撞上了什么东西,孤城也跟进上前查看,却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奇怪的东西,直到她伸手向着圆盘的上方摸了过去,才发现这里居然有一层很像玻璃但结构却比玻璃结实得多的透明物质。
“这是什么?”
“哎呦,好像是……末日前的某种新材料,”方舟揉着金属脑袋站起来,“因为诞生的时间经很晚了,加上在大灭绝中失传,所以现在几乎没有资料记载。”
“看来想弄懂伊甸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问题,”以往对伊甸只有负面印象的孤城,在经历了今晚的事后也不由得刮目相看,“大灭绝到底让人类失去了多少东西啊……”
“不过这样我们该怎么进去呢?”小金属罐又东张西望了一下,果然在圆盘附近发现了一个小控制台,“这里?”
她敲了一下控制台的台面,忽然整个屏幕都凉了起来,一道蓝光从屏幕顶端射出,对着愣在原地瑟瑟发抖的方舟一通扫描,紧接着一道机械女声响起,“叮,您已通过扫描,请进。”
“这东西放了一千年还有电?”孤城也跟着走了过来。
圆盘中心突然出现了一束亮光,似乎在提示二人上前,孤城又小心地在圆盘外缘试探了一下,却发现那层透明的遮挡居然不见了,心里不由得更加惊奇了。
二人快步站到了光柱所在的位置,这次才看到原来是光柱底部有一个可以升降的台子,本以为能体验一把浮空飞行或瞬时传送的方舟有些失望,但孤城还是对这个隐藏很好的悬空升降台十分感兴趣。
一千米的高空还是花了十几分钟才抵达,正式登上大圆盘的孤城刚迈出一步,又看到自己踏上的居然是湿润又松散的、生长着绿色嫩草的土地,这是外面的世界不知多久都未曾见到过的。
她又激动地向四周看去,人造的森林与河流正安静地坐落在草地边缘,小型的昆虫或其它动物已经再此繁衍了不知多少代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缺少中大型生物的装点,应该是觉得这种生物实在难以在无人的状态下维护,所以存入基因库等待后来人自行投放了。
除了草原和森林,大圆盘的中部和南部也分布着多种生态环境,只是它们大多被之前见到过的透明材料分隔开了;北半部分则是一些空置的建筑,应该是供后来者定居的小型城市,城市中心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控制中心,但里面的绝大多数设施都处于关闭状态,只有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关装置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请验证身份,”一踏进控制中心,之前听到过的机械女声便又一次出现了,“将钥匙放在验证台上,成功通过后方可激活伊甸。”
“验证台?”方舟指了指房间中心一个十分突兀的圆柱形台子,“是这个吗?”
机械女声没有回答,二人对视了一眼,最终孤城还是把方舟摆放在了台子上。
“叮,已检测到目标,”女声果然再次出现,“即将开始验证,请无关人员暂时离开此地。”
孤城只好暂时退出控制中心,刚一踏出门口,原本一直处于敞开状态的大门忽然关闭,同时门上的屏幕显现出一个电子进度条,条上写着一个时间——24小时。
不是?什么东西需要检验二十四小时?
孤城刚想吐槽一下怎么效率突然这么慢了,突然就听到伊甸外似乎有什么声音,监控室暂时还用不了,她只能一路小跑着来到离自己最近的大圆盘边缘处,为了能吸收阳光,伊甸是被一个巨大的半球形透明罩子给扣住的,因此能清晰地看到外面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