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姜清窈目送他离开,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满腹心事地回到了永安宫。她回了枕月堂,在窗边榻上坐着发起了呆,脑海中反复回想着那次落水时的情形,试图找出一点一滴线索。
  她伸手按住额角,闭着眼拼命回忆着,却
  始终没有结果,不由得丧气地吐出一口气,身子一仰,躺在了榻上。
  合上眼,倦意如潮水般涌来。姜清窈的呼吸渐渐变得轻缓,半梦半醒之间,她好像又梦到了那日的情形。
  浩渺的流水,强烈的压迫感与窒息感漫上鼻间和胸腔,她很快便喘不过气来,只能茫然地伸出手摸索着,想要抓住什么东西。
  意识渐渐模糊。不知过了多久,姜清窈几乎以为自己要彻底死在这里时,一个人扑通一声跳了下来,捞起她的手臂,负着她拼命向岸上游去,最后艰难地将她放倒在亭中的地面上。
  周身尽是沉重的潮意,她抑制不住地呛咳起来,眼中鼻间全是冰凉的池水,疼得她无法睁大,只模模糊糊看见面前的人身穿一袭石青色的衣袍,腰间的玉带上佩着指头大小、浑圆莹润的明珠,那色泽被水浸湿后变得愈发剔透。
  他究竟是谁......姜清窈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他的轮廓却愈发模糊。
  ......
  “窈窈!窈窈!”忽然响起的声音如一记惊雷,惊得姜清窈浑身一颤,一颗心几乎要跳出了胸腔,一瞬间觉得自己方才自幽冥地府走了一遭。她重重喘息,这才缓慢地睁开了眼。
  眼前的景物如水波般剧烈摇晃了一瞬,复归平静。她依然躺在那张榻上,身上却一阵阵发凉。倏然间,有一只暖热的手贴上了她的面颊。姜清窈调转目光,这才看清眼前的人是谢瑶音。
  “窈窈!”谢瑶音见她醒了,抑着惊愕万分的嗓音,“你知道当年救你的人是谁吗?”
  姜清窈唇瓣一动,尚未出声,便听她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了自己:“是皇长兄!”
  谢瑶音见她呆呆地没有反应,以为她是被这消息惊得回不过神来,便絮絮道:“今日我和四妹去骑马,歇息间隙,皇长兄身边的侍从来给我们送了茶饮——这原是最寻常的事情,皇兄素来心细,知道我在陪四妹苦练马术,便经常差人送茶点——正好四妹去更衣了,不在那儿,我便同他闲话了几句。”
  “我们说起烟波池的春景,他说皇长兄也很爱去那里读书休憩,但他身为下人,忍不住常常规劝皇长兄在烟波池畔一定要小心谨慎。”
  “我心中疑惑不解,便问为何。皇长兄身强体健,又不怕水,为何不能去那里?他支支吾吾想要搪塞我,但拗不过我的追问,只好说了。原来皇长兄多年前曾在那里落水,事后寒气侵体,咳嗽了好些时日,甚至还......咳出了血。那时父皇不知为何事而心绪不佳,母后则终日陪伴着你,因此无人知晓皇长兄曾生过这么一场大病。”
  谢瑶音说到这里,看向姜清窈,又轻声补充:“他说,皇长兄之所以落水,是因为救了......一个人。”
  姜清窈好半晌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真的是太子殿下?”
  “窈窈,不如我们想法子传召当年的宫人,挨个询问一遍,问问她们是否曾看见过是何人救了你,”谢瑶音道,“虽说当时已反复问过她们,皆说不曾看清,但万一呢?”
  事到如今,姜清窈也没有其他办法,便点头答应了。
  谁知接下来几日一直不得空。好不容易这一日在萤雪殿挨到了散学,姜清窈正打算和谢瑶音说几句话,一抬头却看见谢怀琤面色沉郁,缓步走了过来。
  此时廊庑上只余下两人。她站在这一头,静静看着他,看见他眼下有明显的青黑色,眼底则有血丝,看起来是这几日都不曾好好安寝。
  两人同时迈步,向对方走去。姜清窈站定,微仰头看他,只觉得他格外苍白憔悴,唇瓣毫无血色。想到那日他隐含悲痛的神色,她顿时意识到了什么,轻声道:“林老先生......”
  谢怀琤唇角紧抿,浓眉深蹙,许久才沙哑着声音道:“师傅已驾鹤西去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姜清窈听着他微微颤抖的声音,心中情不自禁涌起一股伤感。她默了默,柔声道:“殿下节哀。老先生临终前能够见你一面,应当没有什么遗憾了。”
  “窈窈,”谢怀琤唤了她一声,“那日我看见病榻上的师傅,险些不敢认。我记忆里的他,分明一直是笑呵呵的,带着慈爱的笑。”
  “师傅生了一张圆脸,笑起来时眼睛会眯在一处,”他喃喃道,“可那日病榻上的他已没有半分力气再向从前那样对我笑了。”
  “我握着师傅的手,那双手曾教会我如何握笔、如何落笔,曾经手把手引着我练字,可如今却枯瘦如柴,失了温热,”谢怀琤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已是哽咽,“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师傅的手日益冰凉下去,最终没了气息。”
  他说着,肩膀轻微颤抖着,抬手捂住了脸。姜清窈鼻子一酸,对那位老先生,她也有些不甚明晰的印象,记得那是个胖乎乎、笑眯眯的老头儿,总是满脸和气。
  在秋妃故去后,或许只有林穹给了那时的谢怀琤难得的温暖和关怀,让他能够一直安稳地待在萤雪殿念书进学。甚至,他离开后,依然不忘嘱咐后来的人,善待这个苦命的皇子。
  “老先生看到你如今的境况会安心的,”姜清窈上前轻轻覆住他的手背,“殿下,我记得,林老先生最爱笑了,他绝不愿看到你这般伤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