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他微微一笑,松开了她的手腕,只是收拢进袖中的手指有些留恋地摩挲着,感受着方才那嫩若凝脂的触感,表面依然正色道:“即便我没有担着表兄的身份,也断不会眼睁睁瞧着旁人受此磨难。”
  “所以,表妹不必如此,”谢怀衍语气温和,“你我既是表兄妹,便是一家人,何须言谢?”
  几番客套之语说完,三人各自落座。谢怀衍面对姜家备的礼,自然百般推辞不肯收下,但鉴于姜氏兄妹态
  度坚决,只能无奈松口。
  姜湛与谢怀衍本就自幼相熟,因此闲聊起来颇为热络。姜清窈坐在一旁,神思有些轻微的飘转,自然没留意到谢怀衍若有若无看向她的眼神。
  此时此刻,她有些想念谢怀琤。若是等他回京,她一定要将此事告诉他,再听一听他的意见。
  谢怀衍浅抿了口茶,忽而一笑,悄然将话题转到了姜清窈身上:“表妹看起来心神不宁的,是有什么心事吗?”
  姜清窈一惊,面上闪过一丝慌乱:“多谢殿下关怀,我没有。”
  谢怀衍颔首:“那就好。若是表妹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一定要告诉我。”
  “多谢殿下。”姜清窈深吸一口气。
  姜湛见状,便道:“让殿下见笑了。想是窈窈身在东宫,见殿下如此亲和,一时心中松快,才会如此。”
  “原来如此,”谢怀衍轻轻蹙眉,语气带着些自嘲的轻笑,“方才明然问起当年之事为何我始终不曾道出,其实是我担心唐突了表妹。”
  他说着,目光幽幽落了过来,道:“原是因为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表妹有些惧怕我。”
  “不知表妹心中是不是如此想的?”
  姜清窈对上他意味深长的目光,身子顿时一僵。
  第65章 归来 “窈窈,我回来了。”
  即便还是白日, 天色却依然悄然转暗。料峭春风吹刮着东宫殿宇,拂动尚未关紧的窗棂,发出轻微的响动。谢怀衍的声音便如浸在那凉风之中一样, 令人遍体生寒。
  姜清窈面色并无波澜,只如常微笑道:“臣女初入宫中时,叹服于天家气度和威严, 因而处处循规蹈矩;殿下贵为储君, 我心中自然敬重;又因我自忖身份,不敢太过接近殿下, 心中确实有些惧怕。”
  谢怀衍眯了眯眼。
  姜清窈顿了顿,轻轻屏息, 余光看见姜湛略带忧色的眼神, 继续道:“但这些时日,我意识到殿下虽威名赫赫不可冒犯,但也绝不是不讲道理、暴躁易怒之人, 而是刚柔相济, 公私分明,对阿瑶等弟妹细心周到,于储君的气度之外,更多了些寻常人家兄长的爱护。”
  她说着, 唇边缓缓露出一抹笑意:“正因如此,我才明白了殿下从前的话并非只是客套,而皆是出自肺腑,正是把我们当作一家人才会那样关怀。”
  谢怀衍看向她,少女眼眸澄澈,望过来的目光纯粹不掺杂任何异样的情绪,确实是真心实意之语。他淡淡一笑, 放下手中的茶盏道:“表妹是姑娘家,年纪轻轻离家入宫,心中难免拘谨小心,那些想法也都是人之常情,我明白的。”
  “明然,表妹,你们既是母后的亲眷,便是我最亲近的家人。往后日子还长,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记得随时告诉我,”谢怀衍说着,看了姜湛一眼,“明然,你我自小一起长大,一起念书切磋,虽然如今各自分别,但情分是不会变的。”
  “表妹也不必再对我心存敬畏,”谢怀衍语气柔和,“明然是你的兄长,我亦是你的表兄,往后万万不要同我生分。”
  姜清窈垂眸:“殿下的话,我记住了。”
  几人又坐了片刻,便有朝臣前来向谢怀衍禀报朝政要事。姜湛见状,便起身道:“既然殿下还有公务在身,我和窈窈就不打扰了。”
  谢怀衍点头,亲自送了他们出去。
  踏出东宫的那一刻,姜清窈才觉得周身的僵硬如冰雪消融一般尽数散去。她深吸一口气,一眼看见晦暗的天色又有了转明的趋势,稀薄的日光自云层后渗出,将屈指可数的暖意落在了她身上。
  “窈窈,”姜湛摸了摸她的头,“回去后切莫多思,一切有哥哥在呢。”
  姜清窈鼻子一酸,攥住他的衣袖,点了点头:“哥哥放心,我明白的。”
  兄妹二人在宫道上分别,姜清窈独自向着永安宫的方向走去。她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日子,期盼着过几日能够听见谢怀琤的消息。
  她......很想他。
  *
  日子波澜不惊地过了月余,姜清窈每日如往常一样在萤雪殿读书上学,在演武场骑马。有时在永安宫碰见谢怀衍,他的语气总是关怀备至的,而她只能笑着回应,心中却愈发窒闷。
  一场连绵的春雨过后,她在枕月堂看书,却觉得那空气中的潮湿黏腻也蔓延到了心上,扰得自己烦躁难安,索性将书一丢,起身往韶园去了。
  这个时候,韶园少有人来,四周只听得见风声。姜清窈小心地避开了湿滑的石子路,打算去韶园外的那处亭子里坐坐。尚未走到近前,她却看见亭子里坐了一个人。
  那人手执书卷,侧影沉静,对周遭的一切声响毫无反应。
  姜清窈怔了怔,提起裙角迈步进了亭子,轻声唤道:“见过闻姐姐。”
  闻萱宜闻声抬头,看清是她,淡淡扬起一个笑:“姜妹妹。”寒暄了这么一句后,她很快又垂下头,继续看起了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