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去衙门打听过后,楚明熙细想了下小吏说的话,忽而觉得石竹可能还活着。
她又不曾亲眼见到石竹的尸身,适才那人也说了,遇难者的尸体被人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时候, 因被河水浸泡了许久,已变得肿/胀不堪,连死者的亲娘也认不出他们来了。
话虽说得有些夸张,却也间接证明了一点,那些尸体已面目全非,没人能辨认出他们的容貌。
她始终没法相信石竹已然离世。
石竹在她身边多年,跟她一样,也是深谙水性的。那条河极宽, 水流也急,好在她们跳下船后,都抱着朽木漂浮在河面上。
总之, 她愿意相信石竹还活着,只是因为某个缘故暂且还没法跟她见面。
只要人活着就好,她这么一直找下去,总归有一天能找到石竹。
在客栈歇了一晚上,到了次日一早,她便叫来老纪,说她想要找的人尚未找着,问他可愿继续跟她一路寻找过去,还是打算就此回他自己老家。
老纪本就答应过韩大娘,说会好好照顾楚明熙,且楚明熙看着年纪轻轻、身形单薄的,性子却难得的稳重识大体,一路上从未叫过苦,又特别会体谅人,他驾马车这么多年,就没遇到过一个雇主能这般厚待他的,给了银子让他住客栈不说,两人住的房间也都是体面人才住的客房。
“妹子,你尽量放心地找人,老纪我陪着你便是。我也不怕丢脸跟你说实话,我家里统共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就算回去,也没人在家盼着我回去,还不如跟着你四处找人。韩大娘能放心些,我也趁便赚些银两,到了来年开春的时候,我手头也能宽松些,将我那屋子修整修整。”
“纪大伯,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我也不确定我要找多久,总之您哪日想要回去了,您跟我说一声,到时候我再另外想法子便是。”
两人商议过后,在客栈用了饭,便又启程离开。
离开京城前她便和石竹说过,此次她们会回外祖父的老家湖州,离开前,她在石竹的荷包和包袱里也塞了些银两,石竹若是身子无碍,或许便会按照先前约好的计划,前往湖州与她相聚。
每到一个城镇,楚明熙便会停下来在客栈住上两日,在当地寻人打听一番,离开前再在合适的地方留一个记号。
那记号和旁人惯用的不一样,是从前外祖父独创出来的记号,也唯有他医馆里的人还有她和石竹才认得出来。她留下这记号,好叫石竹知道这是她留下的,假使石竹有幸见到这记号,便能顺着路线找到她。
***
楚府。
太子殿下大婚,楚府上上下下都翘足企首,一大早上就等着东宫那边的人上门迎亲。
岂料这一等,就等来了皇后身边的宫人。
楚府的下人不敢怠慢,领着宫人去见楚太傅和老夫人,楚太傅和老夫人方才得知,突发急事,婚事只能暂且朝后拖延。
皇后发了话,便是楚太傅和老夫人也不敢不从,无论心中如何不快,面上也不敢露出分毫,塞了些银子给宫人道一声辛苦,着人将宫人送出了楚府。
楚太傅将安抚楚明燕的活儿丢给了老夫人,交由老夫人去解决余下的那些麻烦事。
老夫人心里憋闷,喝下两盏茶,遣人将她的
儿媳妇卫氏叫来说话。
新郎官是太子殿下,老夫人忌惮容玘的身份,自然不敢轻易得罪了,明知宫人给出的解释不足为信,也只能看破而不说破,勉强接受对方的说辞。
卫氏不比老夫人城府深沉,且在她看来,老夫人跟她不一样,老夫人除了楚明燕,还有其他孙女、外孙女,自然不会太过宝贝楚明燕。不像她,就只有楚明燕这么一个女儿。
她的女儿在大婚之日遇到这样的糟心事,叫她心里如何不气?
卫氏攥着帕子埋怨道:“太不像话了,这还把我们楚家放在眼里吗?太子殿下也是,既是耽搁了,便派个人来知会咱们一声,非得让咱们等到天都黑了,闹得众人都看咱们的笑话。他是太子,旁人自是不敢议论他什么,倒苦了咱燕姐儿,白白被人折了脸面。母亲,总不能让咱燕姐儿白受这苦。”
卫氏心中暗恨,老夫人被她的一席话说得脸色亦变得难看起来,越看她越觉着她是个蠢的。
这里头的厉害关系她能看不明白?
说的都是些废话!
埋怨了一通,楚家的颜面就会挽回了么?
“你少说这些没用的。老太婆我现在就怕东宫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卫氏被她这么一说,一时愣住了。
还是卫氏身边的姜嬷嬷机灵,忽而想起一事,在一旁斗胆提醒道:“老夫人,昨日早些的时候,太子殿下身边侍卫来了府里,问起二姑娘可有回过府。夫人,您可还记得此事么?”
经她一提醒,卫氏也想起来了,老夫人蹙起眉头问道:“问起熙姐儿?”
姜嬷嬷忙回道:“老夫人,老奴当时就在一旁,听得真真的,那侍卫问的就是二姑娘。”
老夫人心中的疑惑更甚。
东宫那边的人为何会来楚府问起明熙?
卫氏冷笑了一声:“定是明熙那丫头心有不甘,故意挑了日子跑出去,打的就是搅黄了燕姐儿这门婚事的主意。”
她仍在喋喋不休,老夫人终究比她明事理,招手唤来了何嬷嬷:“你差信得过的人去外头打听打听,看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