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过了半晌,容玘沉声说道:“再有这样的事,就如陈笙一般,孤绝不轻饶!”一字一顿,令人心里直打寒颤。
此言一出,人人惊诧。
今日之事,或许还能说是为了太子殿下自己着想,可联想到那日殿下当众斥责了诸位大夫,就连极受人敬重的秦大夫也颜面尽失,众人又不免猜测,今日殿下严惩陈笙,固然是为了整顿江州的局势,同时也是为了给楚大夫正名。
太子殿下身份尊贵,竟能完全不顾平日里的谦谦君子形象,为了个身份低微的女大夫不惜跟宁贵妃结怨,在众人面前留下一个行事狠毒的印象,难保日后回京会不会遭到皇上的责罚。
他们有陈笙作前车之鉴,还是莫要再招惹楚大夫的为妙。
众人退出屋子,行至僻静之处,黄知府扫了眼周围,见四下无人,忍不住问县丞:“你可知那楚大夫究竟是何来头?”
若不是有些来头,又怎能让太子殿下如此帮她撑腰。
知府问起,县丞不敢不回,奈何事关太子殿下,他一时又踌躇着不敢张嘴。
黄知府见他如此,知他定是知道些什么,于是又开口劝道:“此处只有你和本官二人,你只管说便是,本官断不会让人知晓是你走漏的消息。”
县丞走近两步,低声回道:“那日殿下与楚大夫说了好一通话。”
黄知府神色一凛:“他们说了什么?”
“微臣不敢近前,没能听见他们说什么。不过……”
“不过什么?”
县丞愈发压低了嗓音:“殿下和楚大夫的关系似是有些不寻常,据微臣想来,两人可能先前就相熟,不像是第一回见面。”
“你还知道些什么?”
县丞摇了摇头:“微臣无能,旁的便不知道了。”
黄知府轻咳了一声,神色莫名。
“罢了,此事不必再多言。你需牢记,今日的这番话,就当你从未跟本官说过。”
“微臣明白。大人放心,微臣定不会向旁人吐露半句。”
“行了,你且下去罢。”
见县丞走得远了,黄知府将退至一旁的亲信招到跟前,附耳叮嘱道:“去打听一下此事。记住,你须谨慎行事,莫要惊动了人。”
第46章 第肆拾陆章 护短
初九那日, 容玘收到了皇后遣人送来的一封书信。
皇后在信中跟他提到,她已求了皇上,要皇上召他回京, 另派个人过去接手江州的一切事宜,无奈皇上坚决不同意,说是派谁去都不如容玘让他放心。
皇命难违,皇后没了法子, 只能写信给他,叫他自己在江州多加小心。
容玘一目十行地扫过, 将纸折好塞回信封里, 弯了弯唇,却有一股涩意自唇边铺开。
母后此言此举,他当真是一点都不觉着意外。
至于父皇,哪是不信旁人只信任他一人才派他来了江州,不过是权衡之下认为若是派了旁人过来,父皇更加睡不了一个安稳觉罢了。
数年前便是这般, 而今亦是如此。
那年他终于不再是被困在北国的质子,被人护送回京。
朝中不少大臣都纷纷向皇上上折子,劝皇上早日立下储君,踌躇许久后,父皇下了一道圣旨立他为太子。
后来在宫宴上,他被奸人下毒,害得他双目失明。
没了健全的身子,意味着没有资格当太子。
他以为父皇会收回成命。
结果父皇却迟迟没动作。
他一时有了希冀。
或许父皇尚未对他失了信心呢?
直到那日他立在御书房外, 心中的期盼瞬间被打得粉碎。
御书房内,父皇高声怒斥几位大臣,有一位大臣在他跟前进言, 提议收回那道圣旨,另择一位皇子立为储君。
那日父皇在御书房内跟诸位大臣商议了许久。
御前伺候的宫人迟迟没有放他进书房。
一切似乎只是巧合,他碰巧听见了父皇和大臣商谈要事,而父皇心系朝政,忘了他还在御书房外等着。
待大臣离开,父皇唤他进了御书房。一进屋他便跟父皇说,他身有残疾,难当重任,自请离京去南边养病。
父皇嘴上说着不必在意朝中大臣的反对,但父皇的呼吸声却明显是松了口气的。
他推开身侧扶着他的宫人,摸索着跪下叩了个响头,求父皇允了他此事。
与其被人逼着让出太子之位,不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以全了所有人的体面。
父皇没再作阻拦。
走出御书房的时候,他垂头笑了一下。
他身在皇家,岂能不知宫中没有真心,唯有算计和利益。
他不能视物,在众人眼中他便只是个毫无用处的废人,父皇又怎会把江山交付到他的手中?
他收拾好东西离开了京城,去了气候宜人的南边养病。
父皇和母后应当都松了口气,不用再因着他在他们眼前晃悠而感到不适。至于对他投毒害他眼盲的那个幕后主使,更因得偿所愿而喜不自胜,终于将他这个碍眼者弄走,好给自己腾出位子。
***
用罢早膳,楚明熙喊住欲将饭菜撤下去的墨菊。
“墨菊,可否再帮我要一些蜡烛过来么?”
墨菊点头应下:“楚大夫放心,奴婢这便去要一些蜡烛回来。”
墨菊收拾完手头的杂事,便去领取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