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第181节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第181节

  在这件事里最受伤的就是皇后了。
  太后并没有对她另眼相待,赏赐她的东西没比别的嫔妃好多少。人情淡薄,在庆贵妃出现之前的许多年里,也是她在陪伴太后,太后竟然完全不念旧情。
  还有就是十二阿哥,这个嫡孙同样没被太后特殊对待,只怕他在太后眼里的分量还不如大阿哥留下的两个皇孙吧。
  皇后只觉得这日子越过越不顺心,似乎人人都在看她的笑话。
  第203章 日益冷淡的夫妻感情,……
  日益冷淡的夫妻感情,以及派不上用场的娘家人,都让皇后心里很不舒服,但这些她都能忍受。
  毕竟她的娘家人没出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皇上,本就是世间最薄情寡义的男子,皇后也得承认她对皇帝也没多少感情。
  现在她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十二阿哥身上。
  每回十二阿哥来给她请安,她都会重点问他的学业,督促他用心读书,练好骑射。
  不到十岁的十二阿哥肃着一张小脸,认真地回答皇额娘的问话。
  问过了儿子之后,皇后再问五阿哥与十一阿哥的情况。
  十二阿哥不耐道:“皇额娘问他们做什么,左不过大家同在上书房读书罢了。”
  皇后皱眉道:“额娘听说五阿哥博学多才常常得到皇上的夸奖,十一阿哥也聪明伶俐,学东西很快,你一定不能比他们差。”
  十二阿哥再是听话的孩子,回回听这些话也都听腻烦了,他忍不住反驳道:“五哥的额娘愉妃与十一哥的额娘淑嘉皇贵妃都是内务府包衣出身,论其祖籍,连旗人都不是,这是额娘亲口对我说过的话,我都记得呢,就算他们学得再好,那也没法跟我这个嫡子相提并论。”
  皇后哽住了,好一会儿才道:“话是这么一个道理,但你就更不能比他们差了。额娘最初由先帝指给皇上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侧福晋,可是额娘凭自己的努力与能力一步步坐到了皇后的位置,额娘给了你嫡子的身份,剩下的要靠你自己努力呀。”
  十二阿哥面无表情道:“我知道了。”
  皇后揽着他的肩膀,饱含深情道:“额娘都是为你好啊,快快长大吧,等你长大了就能理解额娘的一片苦心了。”
  从万方安和出来的十二阿哥沉着脸,不说话。
  额娘希望他快快长大,长大就能好了吗?
  他的这些个兄弟们,大阿哥与三阿哥过世,四阿哥与六阿哥出继,最大的就是五阿哥了,要说五阿哥过得好吗,也不算好吧。
  五阿哥今年都二十岁了,还在同他这个不到十岁的弟弟一同读书,皇阿玛目前一点都看不出来要给他封爵安排差事的样子,只怕这书还得继续读下去。
  至于嫡子继承皇位,对于十二阿哥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皇阿玛的身子那么好,就去年他还有一个小弟弟诞生,目前为止,十二阿哥对储君之位没有任何想法。
  十二阿哥不甚积极的态度,皇后是看在眼里的。她不知道多少次对儿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效果似乎越来越差。
  不得已,她又把米嬷嬷喊来想办法。
  目前皇后的心结就是十二阿哥还没当上太子的事情,可是等十二阿哥当上太子之后,皇后估计又会渐渐生出不满。
  毕竟太子只是预备的储君,只要一天没当上皇帝,那么太子就什么都不是。
  但皇上活得好好的,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给后人腾位置。
  米嬷嬷再是能说会道,面对这样的皇后,也无话可说。
  但她不能得罪皇后,不然她自己的日子难过,于是道:“您不如选两个温柔漂亮的宫女去伺候皇上?”
  皇后本来就有“进贤”的义务,不管大选还是小选的八旗女子,只要进了宫,那都算是皇帝的女人。帝后关系平平,皇后主动献美,或许能改善同皇帝的关系,这样不管对她还是对十二阿哥都有好处。
  皇后以前没给皇帝献过美人,她自己能生儿子何用别人?再说了这世上多的是忘恩负义的人,她把别人推上去了,别人未必会十分的回报她。
  她不肯,“没这个必要。”
  那米嬷嬷就真没话可说了。
  见她没有继续劝说,皇后心里反而犹豫了,“当真有用?”
  米嬷嬷道:“就是向皇上表明您一个软和的态度。您主动些,皇上一定不会不给您这个皇后的面子。”
  皇后又问:“选谁呢?”
  米嬷嬷心累,“就照着庆贵妃与令妃她们的样子选就行了。”
  皇后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但到底没再说什么。
  米嬷嬷趁着这个机会向皇后请求出宫养老,“奴婢今年都六十多岁了,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精力不济,奴婢在宫外还有一个侄儿,可以去投奔他……”
  皇后蹙眉,“嬷嬷,你怎么又提这件事?本宫说过了,你就安安心心在这宫里住着,我替你养老,再不济还有十二阿哥,你若是腿脚不便,我派个宫女服侍你。”
  米嬷嬷欲哭无泪。
  ……
  皇后这边寻思着“进贤”,圆明园与紫禁城两处地方已经在热热闹闹准备太后过七十大寿的事情了。
  也许是抛开了身外之物,以及彻底想通了,太后再没往日那般纠结,真正心平气和迎接晚年。
  陆薇还记得太后过六十岁生日时,皇帝送贺礼的情形,那是提前十天就开始送礼,每天送九九八十一
  样礼物,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
  所以嘛,太后永远不缺身外之物,这一次她提前阻止皇帝,让他不要再像上回那么送礼,送她一副自己亲手做的画就可以了。
  说到画,这又不得不提太后六十岁生日时那幅事无巨细的万寿庆典图卷了,足足占了几大箱子,如意馆的画师们画了五年才算完工。
  这次的七十大寿,太后屡次说要一切从简,但再简也有限,办出来依旧隆重热闹非凡。
  而且皇帝还有创意,他专门从王公大臣中选出九位超过七十岁的老人亲自来为太后祝寿,称之为“九老作朋”。
  陆薇心道,宫廷礼仪繁琐,年逾七十的老人们来祝寿是真不容易,指不定回去后就会有人累病,这大概就是皇帝后来搞出的千叟宴的最初灵感来源吧。
  总之,皇帝对他自己安排的花甲老人祝寿的创意非常自得。
  太后的万寿庆典足足持续了十天。
  等到第十天的大宴结束后,底下的人累得人仰马翻。
  太后能理解儿子的孝心,同时也愿意配合他,但是十天下来,不是不累的,好好休息了两天才缓过劲来。
  但皇帝确实是真孝顺,舍得出钱出力出心思,是亲儿子的那种孝顺。相比之下,康熙对待嫡母孝惠章皇后就显得不那么够看了。
  只苦了如意馆的画师们却一刻都不能停歇,他们得马不停蹄地画皇太后七十大寿庆典图卷……
  陆薇奉旨去九州清晏陪驾时,皇帝正在交代如意馆总管太监一些事情,画卷怎么布局,人物该怎么排列,虽然他不亲自参与绘画,但他是总指挥官。
  见陆薇进屋,他冲她招招手,“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如意馆画师的画风受郎世宁影响最大,东西结合,既写实又不那么写实,陆薇不太喜欢这种画风。
  同样是全景人物图,清明上河上图就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而万寿庆典图卷却板板正正的。
  皇帝是在拿画师们当照相机用,单纯记录母亲的生日庆典。
  陆薇道:“您安排得就很好,我没什么建议。不过您一定要问我的话,那就把我画好看点。”
  这古代可没有美颜修图,纯靠画家手下一枝笔,陆薇就当是提前预定修图。
  弘历满口应承她:“放心放心,你本来就好看,要是画难看了朕就找那帮画师的麻烦!”
  只要不在皇后那个位置上,皇帝总体上对嫔妃的要求不高,陆薇与他相处这么多年,默契已经形成,双方相处都很轻松自在。
  而且今晚上她得到一个好消息——明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南巡正式启动。
  又有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陆薇沉浸在高兴之中,以至于她都没有注意到九州清晏燕喜堂多了两个眼生的宫女。
  还是春桃提醒了她,陆薇多看了两眼,其中一个宫女的外貌很有熟悉的特点啊。
  陆薇于是问道:“你们姓什么,是哪里人?”
  另一位个子高挑的宫女答道:“奴婢姓汪,出自正白旗包衣。”
  剩下的宫女则回道:“奴婢姓陆,苏州人士。”
  第204章 陆氏的身高外貌很明显……
  陆氏的身高外貌很明显就不是北方人,果然如陆薇所料,她也是江南女子。
  陆薇再次打量一回这个陆氏,终于有点印象了。乾隆二十二年,皇帝第二度南巡时,苏州织造普福与两淮盐政一同送了两名女子,后来带回京城了,陆氏就是其中之一。
  不是所有的江南女子都能轻松在宫里混个高位,这两名女子进宫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宫里默默无闻,陆氏现在能在御前服侍算得上是她的机缘。
  至于另外一位汪氏,应该就是小选入宫的,长得肤白唇红,高挑的个子,一双略微上挑的凤眼精光四射,看样子应该是不甘于人下的性子。
  一位南国美人,一位北地佳丽,风格迥异,任君选择。
  皇帝非常博爱,什么类型的他都喜欢,光是他的后宫民族就多种多样,他喜欢水墨画般的江南女子,他也一样喜欢浓墨重彩的回疆女子,容嫔一直都有宠。
  陆薇看好这两位后辈,加油吧,希望是很大滴。
  倒是皇帝见她的目光在她们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说道:“这是皇后送来的两个宫女,你看谁有眼缘,朕让她去服侍你?”
  那还是算了,陆薇有自己熟悉的宫女班子,平白带个陌生人回去做什么。
  她意有所指道:“多谢您的好意,只是我不缺人使,这是皇后娘娘送来服侍您的,还是您自己留着吧。”
  皇帝笑了笑,“朕身边也不缺人,那就算了。”
  他摆摆手,示意这两人退下。
  汪氏与陆氏一起出去,两人都是皇后送来九州清晏服侍皇上的,在同一间屋子里住了些日子,有几分交情。
  汪氏回想着刚才庆贵妃的模样气派,好生羡慕,“等坐到庆贵妃那样的位置就算在宫里熬出头了,她跟皇帝一块儿坐着吃饭,说说笑笑,咱们却战战兢兢的,我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陆氏沉默不语。
  汪氏挤挤眼睛,“哎,你姓陆,庆贵妃也姓陆,而且你们都是苏州人,你们会不会是亲戚?”
  陆氏这才说:“我家与她家没有亲戚往来,但常熟陆氏是一个大姓,真要是按族谱往上算,大家总是一个祖宗。”
  汪氏立刻就道:“我听说那些个当官的,同姓就敢连宗,同乡即是亲戚,你与她既然是同姓又是同乡,为什么不去求她提拔你?”
  陆氏冷冷道:“我倒是想去,但根本见不到庆贵妃的面。”
  在江南,尤其是苏州,汉妃们一直都是个传奇,纯贵妃、怡嫔,还有现在的这位庆贵妃,从最普通的民女一成为娘娘,家族也因此抬旗,成为有房有地的大户人家。
  江南富庶,普通的民人也不至于穷得卖女儿,就因为出了这三位娘娘,很多人家都巴不得送女儿入宫博富贵,陆氏同样是走苏州织造的路子进宫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