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第183节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第183节

  那么现在所有的皇子中五阿哥就有希望了,四阿哥、六阿哥出继,皇帝偏偏留下了他,未必没有某些考量在里面。
  一向在后宫默默无闻的愉妃顿时就有了存在感,别看她不得宠,但一旦五阿哥出息了,她将来就能享儿子的福气,就像当今皇太后一样。
  年纪小的阿哥里面,还有一个永瑆聪明伶俐,养在舒妃膝下,他也未必是没有一点希望的。
  立储的情况扑朔迷离,但这一切都与陆薇无关。
  颖妃同陆薇一样,两人无娃一身轻,什么都不用考虑,目前想的事情就是南巡了。
  颖妃刚进入后宫嫔妃的队伍中时跟着就是皇后,后来她主动同皇后疏远,今日眼见皇后的颓势,心里难免唏嘘,“不知道为何看到皇后现在的样子,我觉得怪不忍心的,替她难受。”
  高高在上的人遇到生存危机,一着不慎可能会坠落云端,让人觉得可怜。
  封建社会肯定都对女人的压迫,在这个大前提下,皇后确实是皇权之下的牺牲品,是个可怜人。
  但是按现在这个时代来看,皇后同时也是皇权的既得利益者。
  陆薇让颖妃别再多想,“皇后走自己的路,只能说成王败寇,她更加不需要你来替她难过。”
  那拉氏从娴妃,到皇贵妃、皇后,一步步走来,她成功过,但最终败在了最后一步,求仁得仁。
  如果不是乾隆太长命了,那拉氏有极大可能她就能成功登顶。她是成功了,但其他嫔妃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第206章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保养……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保养品,皇帝就是最好的证明。
  过完五十岁生日的皇帝完全看不出有将老的趋势,他的身体依然健壮,精神依然饱满,整体看起来很年轻,起码再活个三十年完全没问题。
  所以,他一点也不急着立太子,太子是大清未来的希望,他认为自己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慢慢的选一个各方面样样俱好的太子。
  至于皇后的想法,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不可能凭着皇后的心意去立十二阿哥,他要慎重挑选、考察。
  当然这并不是说皇帝排除了十二阿哥,事实是十二阿哥也在预备太子的人选名单中。
  但就是这种不上不下吊着人的滋味最难受。
  对于皇后来说就是这样,有时候她宁可皇帝直接告诉她不会立十二阿哥为太子,她反而会彻底死心;现在有一丝希望,但这丝希望又很渺茫,这对皇后就是一种折磨。
  她极少的时候会后悔,如果她不是皇后会怎么样,是否就不会遇到今日的痛苦?
  可是很快转念一想,如果她不能当皇后,依旧只是娴妃或者娴贵妃的话,她在后宫同样活得不舒服,一定会有另外一个皇后压在她头上;不止如此,在她的老对头高贵妃、纯贵妃、嘉贵妃等人过世后,庆贵妃、令贵妃等人可能会压她一头,这是她万万不能容忍的。
  今日她在为十二阿哥不能立为太子煎熬忧心,可是她再煎熬忧心,她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清皇后,那些个嫔妃们必须得唯她马首是瞻。
  有她这个皇后在一日,那些嫔妃们永远都是妾妃。
  想到这个,她心里倒舒服了很多。
  关于她的皇后之位可能保不住,皇帝会不会废后这个问题,皇后从来没有想过。
  她跟皇帝相处几十年,最了解他的性格,他亲自立她为皇后,废后等于打他自己的脸,只有昏君才废后,她在皇后的位置上是没有大错的,他要是废后,这就是昏君所为,世人都会同情她这个被废的皇后。
  十二阿哥被立为储君的希望破灭了一大半,皇后再难过无用,她重新把目光从立储之事转移到后宫嫔妃身上。
  嫔妃们每日雷打不动地来给她请安,她病了也有嫔妃们的侍疾,她仍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后。
  ……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六日,皇帝奉太后出京南巡。
  这已经是第三次南巡了,陆薇的心情淡定了许多。
  在船上的时间除了陪太后打打马吊牌,其他时候看看沿途风景,与颖妃下棋,再不就是睡觉,或者看看书,时间挺好打发的。
  她是苏州人,小时候日常出行靠的就是船,坐船惯了的人,对她来说坐船出行比坐马车舒服多了,而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船上真的有最新鲜的河鲜吃啊。
  一同随驾的后妃八人,有人晕船晕得不行,几天下来就一脸菜色。
  最不适应船上生活的三个人是皇后、容嫔、瑞贵人,其中容嫔与瑞贵人基本上只能躺在床上休养,她们大概还要适应几天。
  皇帝过来看陆薇的时候,见她面色红润,吃嘛嘛香,很欣慰,夸她身子不错。
  陆薇有些得意道:“江南可是我的故乡,没有不舒服的。”
  皇帝失笑,忽然问道:“你十四岁就进宫了,在北京待了二十年,有没有归属?”
  陆薇不意他问这个问题,怔住了,继而陷入了迷惘。
  要说归属,哪里算是她的归属呢?
  苏州?亦或是北京?好像都没有归属。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家们纠结的问题。
  陆薇道:“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有归属啊,我进宫后在您与太后的照拂下,过得很好,多谢您。”
  她得承认她拍皇帝马屁了,但这也是她的真心话。
  可是如果当初她没有进宫,也没有县令小舅子逼婚的话,大概率像这个时代普通女子一样嫁人生一串娃娃,可是还要操心生计……
  乾隆很不错啦。
  安全感满满,还肯给汉妃高位,那要是放在康熙朝绝不可能,陆薇要是进了康熙后宫,能混上答应都不错了;嘉庆时还有白莲教突袭皇宫;道光抠门啊,可能连鸡蛋都吃不起,后面的就更加不用提了。
  乾隆后宫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陆薇给他打九十分以上。
  她话让弘历十分高兴。
  他对人好,肯定要人领情,别辜负他。
  先皇后与富察氏一族是这样;现在的陆薇是这样,很好。
  他心里不领情的人便是皇后。
  弘历自觉对皇后很好了。
  他把她从娴妃提拔为皇后,荫恩她的家族,对她各种恩赐不断,却依然不能满足她。
  皇帝是个心思很细腻敏锐的人,他能察觉到皇后对他不满。
  不满在何处呢?
  别的暂且不论,他没有立十二阿哥为太子必定是让皇后不满意的。
  不满意就不满意了,皇后送来两个宫女过来,她有肯改之心,弘历肯再给她一次机会。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打算废后,哪怕是只保留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后。
  ……
  帝后两人的内心博弈,外人当然不知晓。但皇后上船后就开始晕船,吃饭睡觉都不好。
  皇后身子不适,嫔妃们肯定得去探病,所谓探病,就是过去问候问候,端茶送水喂药这类的活儿,再象征性做一下就行,一般情况下,皇后会主动免了嫔妃们的侍疾。
  但这一回情况除外,皇后还真让一众嫔妃服侍她了。
  不知道是不是陆薇的错觉,她觉得皇后的规矩变严格了。
  都已经在船上了,每天还得给她请安,估计整个南巡,嫔妃在
  她那儿都得按紫禁城的规矩来吧。
  反正她的规矩比皇帝与皇太后大多了,但她所有的规矩都按紫禁城的来,确实也让人挑不住错。
  都是普通打工人,谁愿意勤勤恳恳,给不讨喜的领导奉献自己的一片真心?
  只过了一天,陆薇就借着侍奉太后的名义,给皇后告假,帮她告假的人是太后的大太监李昌盛,皇后无话可说。
  容妃与瑞贵人暂时还没有适应船上的生活,用的是告病的理由。
  颖妃有样学样,也告了病。
  永常在近来陪伴皇帝很多,人家直接说要侍奉皇上,没空过来。
  这位的行事作风大胆,但也是个聪明人,早前很尊敬皇后,但皇帝不立太子的事情传到后宫之后,她就安心抛弃了早前举荐她的皇后。
  最后只有令贵妃与舒妃留下。
  舒妃虽然只是妃位,但在宫里的地位仍让人不敢小看,皆因她是除了两任皇后之后,唯一能主持先蚕礼的人。
  她为皇后侍疾,所有的事情都不沾手,全部喊宫女做;令贵妃跟她相反,端茶送水,亲力亲为。
  第207章 这的确是令贵妃的一贯……
  这的确是令贵妃的一贯做派,她自进宫,特别是跟了富察皇后之后对自己处处高标准高要求,从来没懈怠过,她是深得富察皇后真传的,富察皇后可称为“贤后”,令贵妃这些年的表现,足以为她赢得一个“贤妃”的称号。
  对于这类狠人,陆薇从内心是佩服的,她们的成功有迹可循。
  舒妃很显然自持身份,不肯完全放下身段。
  她俩有更高的追求,像陆薇这样早早地咸鱼躺,没啥大出息。
  落到外人眼里,令贵妃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实在人。
  对皇后来说,像陆薇、颖妃这样的咸鱼让她生气;像令贵妃这样的实在人也让她生气,肯这样俯首帖耳地服侍她,必定所谋甚大。
  舒妃这种半折腰半不屈的态度是最让她舒适的。她是皇后,舒妃出身再高贵又怎么样,一样要向她弯下腰杆。
  皇后永远凌驾于众嫔妃之上,这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让皇后高兴些的事情了。
  但皇帝不是聋子瞎子,很多事情其实都瞒不过他,尤其是皇后还做得这么明显。
  皇后有十名宫女服侍,她这是嫌人不够吗?
  平心而论,弘历很喜欢令贵妃。
  这个女人跟随先皇后十年,在生活细节上侍奉皇帝就如同先皇后还在时一样,令弘历感到无一不妥。
  这也是他为什么经常召令贵妃伴驾的原因。
  可是他派人传了两回令贵妃,竟然都没有传到人,说是在给皇后侍疾……
  皇帝不肯去皇后那里抢人,于是又传了容嫔过来。
  容嫔及其族人刚进京时还存着不少小心思,但在霍集占的头骨被制作成喇嘛教的法器后,那点儿小心思再也看不到了。
  霍集占的下场让他们明白,皇帝对待背叛自己的人绝不手软留情。再者兆恵将军这些年治理新疆,颇有成效,容嫔的那些个叔伯兄弟们此生难回故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