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盐够了,该放香菜出锅了。”水云落是三姐妹中最小的,脾气也最温和。
“大姨,你不要再瞎指挥了!”洛望舒坐在一旁的板凳上,怀里抱着一盆草莓,嘴里鼓鼓囊囊。
二姨则安安静静地在一旁备菜,不时抬头跟着笑一声,实则是笑话大姨的手残。
至于虞溱,抱着吉他给她们弹奏背景音乐。
菜不一会儿便做好了,饭桌上其乐融融,大姨和二姨还会因为学术问题不时争吵几句。
虞溱和洛白榆关系好,坐在洛白榆旁边,和他咬耳朵。
“前几天我在医院见到了你上次来带的那个同学。”虞溱想起什么便说什么,顺嘴道。
“于晚?”不假思索,洛白榆说出名字,夹起菜花的手却停滞了一下。
“对,就是那个女生,从神经外科出来。”
“她怎么了?”声音微微发颤,不明显,但熟悉洛白榆的人知道,他在害怕,也在紧张。
虞溱自是听出了洛白榆嗓音的异常,也看清了洛白榆眼里难以掩饰的着急和担忧,“小舅舅以为你知道。”
若是早知道洛白榆不知晓,他也不会说,那个女生不说,便是不想让洛白榆知道。
但已经说了,也只能说完。
“不用担心,我问过了,只是颅内有陈年淤血,现在发作了,医生已经开了药,一年半载便会散了。”
“颅内淤血?”大姨插话道,“多长时间的?喝药散不了还是要做开颅手术。”
“所以她现在喝药也不一定能好是吗?”洛白榆心里更慌。
“这得看病人的实际情况,有没有机化,有没有骨化,不过医生给开了药,那情况应当不是很严重。”二姨接话道,“别听你大姨瞎嚷嚷,就会吓唬小孩子。”
“诶,我哪吓唬星星了,你别信口雌黄。”
眼见又要闹起来,水云落出声问道,“你们说的这个小同学,脑子里怎么会有陈年淤血?”
虞溱摇了摇头,“不清楚,我就随口问了一下同事。”
不过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这还是看在星星的面子上。
但此刻看星星的样子,他有点后悔当时没有问清楚了。
星星看起来,很在意这个女生。
“听了半大天医学术语,你们说的这个主人公,到底是谁?”佫闻声坐在对角,剥了一只虾放进水云落碗里,男人收敛一身气势,面容带笑,此刻看起来就是一位平常人家的丈夫和父亲。
“是星星的同学,叫于晚。”虞溱回话道。
“于晚?”今日第二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算惊讶,佫闻声微笑道,“是星星的好朋友?”
洛白榆想着于晚的事,有些魂不思蜀,机械地应道,“是。”
“怎么没听星星提过?”
他虽人在国外,但也时常和孩子们通话联系,交了什么朋友,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孩子们也乐于和他分享。
佫闻声佯装委屈,“星星长大了,有自己的小秘密了,交了新朋友也不和爸爸说。”
“没有。”洛白榆笨拙地想要解释,却不知从何解释,他还没和佫闻声说于晚这个朋友,便已经发现自己喜欢于晚,或许洛父不会介意,但他还是不想过早暴露。
其实满打满算,他认识于晚,也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佫闻声笑了笑,“好了,爸爸逗你呢,至于这位同学,有你姨姨舅舅们在,星星也不要太担心了。”
“恩。”洛白榆低低应了一声,大不了他拉着于晚去医院,总不可能让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事。
但是于晚,为什么不告诉他?
第81章
元旦晚会的节目定下,算学社和汉服社、古典乐器社一起,排练了一个节目“古韵”。
以不同节奏的古典乐为伴奏,分为三个小幕,重现唐代百姓的生活。汉服社提供汉服,算学社则和汉服社一起,作为唐代百姓进行表演重现。
为了增加算学社的参与感,特意设定了一个角色为手拿算盘的账房先生。
剧本是汉服社和古典乐社一起商定的,但各个角色由谁扮演需要精挑细选,因为有些角色只是充当背景板,有的角色则作为重要配角,有不少单独镜头。
譬如账房先生,既是单独为算学社特地设定,演员也会从算学社中挑选。
十多个人站成一排,汉服社社长一个个端详过去,颇有些古代挑花魁的感觉。
首先排除平时戴眼镜的几个人,双眼无神,呆若木鸡。
剩下的几个,一眼望去也没有气质特别显眼的,尤其是站在最后的那个女生,含胸驼背,姿态懒散,看着就不舒服。
想要把汉服穿得好看,挺胸收腹,脊背挺拔是必须的,她作为汉服爱好者,也一向如此要求自己,此刻汉服社社长翻来覆去地打量着几个人,看着最后面的于晚,因此愈发不顺眼。
她走到于晚身后,使了力气掰直于晚的肩颈,手里拿着装饰用的伞,敲了一下于晚的腰,命令道,“挺胸收腹。”
而后转到于晚身前,心道,现在看着舒服多了,但也不过是勉勉强强。
她从下往上扫了一遍于晚全身,勾着于晚下下巴微微抬起,“下巴别含着。”
于晚被迫抬正下颌,明亮的灯光打在她的脸上,露出正脸。
汉服社社长眼里划过一丝惊喜,“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