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昭霞楼现在不合适去,几人就决定先去往张舒棠失踪的场所,独喜寺。
  墨京不夜城中四通八达,不用特意问路,沿着刚才在芳菲苑所见到的,万喜佛塔的塔尖方向去走,就能直接到达独喜寺的位置。
  又穿过一条小巷,丁灿注意到几个僧人,他们身着灰蓝僧衣,上面布料经由多次水洗,已经明显发白,还有多处都有着不少补丁。
  僧人们背着鼓囊囊的包袱,手中拿着化缘用的木碗,腰间系了水囊,像是要远行的样子。
  “这是独喜寺的苦行僧,要赶着去远方修行呢。”
  旁边一个正在卖糖画的商贩,这时候没什么生意,见他们是生面孔,就出声攀谈。
  “就这身装备去吗,怎么不骑个马什么的?”高稳稳见他们脚踩草鞋,上面已经有着磨损的痕迹在,平时走路都没人会穿着这样的鞋子出门。
  如果走远路的话,很快就会被踩坏。
  “既是苦行,当然只能徒步出门。”
  苦行僧同普通吃斋念佛的僧人有所不同,他们严格遵守戒律,并且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为了能够磨练艰苦的意志,便只背着行囊徒步而行,身上不会携带半分钱财。
  每日所需的餐饭,都是靠着向百姓们乞食所得,平时更是风餐露宿,鲜有人至的胡同,种有庄稼的田间,风雨交加的山谷当中,都能够成为他们居住的环境。
  即便是在人头攒动的闹市区,苦行僧也能够做到不受打扰,淡然念诵经文,进行悟道修行。
  借此,体会民间疾苦,不断提升自己内心的定力。
  并且在修行过程中,每每遇到其他的寺庙,他们都会主动前去交流佛法,等到苦行归来,再为独喜寺的佛学添砖加瓦。
  高稳稳看着僧人们离开的身影:“那他们这一去,要多久才能回来啊?”
  摊贩摇了摇头:“这谁知道,少则几个月,多的话,就连五年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这么久啊?”他惊讶地张了张嘴,觉得僧人的背影更加高大了。
  “多亏这些僧人,独喜寺才能受诸天神佛庇佑,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跟着受益。”摊主讲着话,还闭上眼睛,朝寺庙的方向默念祈祷了两句。
  “伯伯,我要个小兔子。”
  “那我要只小花狗。”几个小孩结伴而来,围在了糖画摊的周围。
  离开之后,高稳稳还频频回头:“真这么灵验啊,那个大叔才求了几句,就有生意上门了。”
  “哎哎哎,别迷信啊。”丁灿试图用科学来解释。
  “这条路上本来行人就多,孩子也不少,刚才走过来我观察了一下,附近也没有跟他同质型的摊子,生意不会差的,就是碰巧被我们赶上没人的时候了而已。”
  高稳稳看了看其他散步的人,发现好像的确是这样。
  石燕注意到更前方的一道身影,“或许对于某些人而言,这才是能鼓舞自己坚持下去的原因。”
  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丁灿也看到十几米远,那道孱弱的身影。
  那是一名女子,在街道中间的位置,正三步一叩首地,再往独喜寺的正门而去。
  城中百姓对这样的场景似乎见怪不怪,并没有人会停留在原地驻足,只是经过时不免投去悲悯的目光。
  他们也许是在猜测,这个人是遇上了什么难事。
  家中遭遇变故横生,还是有什么家人突发疾病困扰,但不论是哪种原因,能够驱使她如此虔诚地走过来,必定是尝试多次都没有遇到什么解决之法。
  没办法,才将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期望能够依靠自己的虔诚,来感动上天,拯救家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丁灿即便是再冷静,都不会对她提到任何跟迷信相关的话题,没人会在此时打破她心中美好的愿景。
  “虽然神佛并未真实,可她身边,确有神佛,就是她自己。”
  若是困境真能解决,那也是靠着这个人自身的努力罢了。
  离独喜寺更近些时,见到越来越多的人有着同样的目的地。
  有的一家三口,提着篮子的娘亲,篮中装有香烛和供品,身强力壮的爹爹则是把两三岁的孩童放在脖子上,其乐融融地走进去,为孩子的将来而祈福。
  有的男女结伴,看着就情意正浓,或许是过来还愿。
  还有的明显脸上带着病容,希望佛祖庇佑,可以重获健康的身体。
  独喜寺处在闹市之中,却并未被市井之气沾染半分,行至门前,香火袅袅,萦绕进鼻腔当中的,是重重的檀木香气。
  寺门约三米有余,相对里面的寺庙全局来讲,已是十分低调。
  直到进了寺中,才是豁然开朗,门口处每位香客都可以免费领取三炷香。
  几人入乡随俗,在主殿前一人多高的大鼎前,学着其他人朝四面敬香后,将香插在鼎中的香灰之上。
  绕过主殿,后面还有几座供奉菩萨的佛殿,以及远近闻名的祈愿树,走到最里面,才是僧人所居住的僧舍。
  跟驻足起到的香客不同,他们有任务在身,从香客身边匆匆而过,很快就到达了一处宽敞的院落当中。
  这里名为栖木院,种植着一棵菩提树,当初移植过来的树苗,是传说中从某位佛祖飞升的脚边生长出来的菩提树结果而来。
  传言这棵树在佛祖旁边,同样受到点化,有着能帮人实现心中愿望的能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