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碎玉有声> 第16章

第16章

  “不错,囡囡很有天赋。”杨伯安指着一处被涂黑的位置,“这是划掉总计后,忘记再次核算了吗?”
  杨书玉想说,那些墨迹都不是她的本意。秦初平却根本不给她开口的间隙:“主要的条目都有了,就差些细节。时间仓促,手记有些涂改倒也正常。”
  说着,他命人拿来自己新造的一本账册。摊开一看,竟能完全涵盖杨书玉所誊写的内容。
  甚至“划掉漏算”的地方,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而某些墨迹细长的地方,隐约还能辨出文字内容,却无法找到新账册对应的内容,大概是“杨书玉认为不重要”吧。
  还想进一步解释的杨书玉彻底沉默了。
  早起时,她并未生疑,只是暗自懊恼自己的不小心,便将这事翻篇了。
  现在看来,那些墨迹似乎是勾画掉杨书玉出错的内容,还如此地精确,杨书玉并不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
  “这账册重要吗?”她惴惴不安地问,“我是说,如果这些内容被外人看见了,会对粮庄有什么影响吗?”
  杨伯安注视她,努力理解她的言外之意。杨书玉被盯得心虚,眼神开始变得飘忽不定。
  “登记账册,是为了实时掌握库存数量,以便规划和统筹。”秦初平笑着作答,“外人若想查粮庄的帐,也并不是只有拿到账册翻看这一个途径。”
  “漕运渡口,入城商税,把粮庄这些记录凑在一块,也能知晓个七八成。”
  他话锋一转,没当回事:“只不过费时费力,寻常人很难办到罢了。”
  杨书玉闻言长舒一口气,道谢后又一连追问了好几个昨夜参不透的问题。
  诸如粮食为何入库不按市斤做计量单位,要以整袋计?为何晒粮后重新入库,会损失这么多袋粮食,还要在账目上写正常入库?秦初平皆一一细致作答。
  直至晌午,杨书玉才勉强弄懂看粮庄账册的问题。
  杨伯安嘱咐她再有问题,可以大胆去请教秦初平,并正式将杨裕粮庄交给她打理。而秦初平仍是二东家,负责教导和辅助杨书玉接管粮庄事务。
  末了,杨书玉提出想去城外粮仓看看,杨伯安也欣然应允,但他推托有事,改为周顺和秦初平两人陪她同去。
  杨书玉不依,偏闹着要杨伯安跟她一块去,不然她便不去了。因为她担心出岔子,并坚信杨伯安得在她眼皮子下才算安全。
  双方久久协商不下,直至正午。就在这时,下人进屋来报。
  “老爷,林公子回府求见。”小厮顿了顿,视线带着请示的意味,慢慢落到杨书玉身上,“林公子想找大小姐叙话。”
  杨书玉懒得找借口:“你就说我出府了,不在。”
  “可……”进来通报的小厮面露难色,慢慢转头看向门口。
  众人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不知何时,门口立着一位面如冠玉的少年清俊。
  那人褒衣博带,有雪竹月松之资,温文尔雅,正神色不明地看向屋内。
  来人不是林自初,还道是谁?
  前院用作杨伯安居所的重屋并不是规制下的一整座院落,并未设院墙,自然就没有安排看门小厮。
  接待外客,也是在花厅中,旁人是不会到此处来的。
  但林自初不是旁人,他曾算是半个杨家人。他停步在门口派人通传,便已经算是知礼守节,甚至还稍显见外。
  “自初见过叔父。”林自初噙着浅笑走进来,朝着杨伯安拱手问安,而后对秦初平和周顺欠身颔首,以示尊敬。
  从进屋开始,他的视线便刻意避开杨书玉,等做完这些他才悠悠将目光投向杨书玉。
  他的语速不缓不慢,声音温和而悦耳,开口仍是对杨书玉无微不至的关怀:“书玉,你是打算出城吗?城外流民聚集,怕是不太平,不如我送你去?”
  第9章 遇险 那道声音洪亮而有力,她十分熟悉……
  风流才子,杰出清俊,满目柔情却唯他眼前一人。
  话本子里才会出现的如意郎君,若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
  试问,谁能招架得住?
  林自初便是以这样的姿态,重回江陵,用满眼柔情俘获了杨书玉的心。
  可此时的杨书玉,已不再是前世那个天真懵懂的怀春少女。林自初的几句甜言蜜语,浇不灭她想要成长蜕变的心。
  她注视着林自初缓步走近,不肯放过他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
  然对方平静无波,举手投足尽是风雅,似是在极尽包容杨书玉的无理取闹。
  “书玉。”林自初轻唤一声,那掩盖在广袖之下的手紧捏折扇,指节泛白,一如他强按下的怪异心绪,未被旁人察觉。
  “流民来自四面八方,不乏恶民混杂其中,他们为争一口吃食,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他深入剖析城外的现状,更凸显杨书玉的决定是多么的任性可笑。
  “有我同行,也可帮你安排好施粥救济一事。”
  林自初用最温和的语气,先指出杨书玉的决定欠考量。打压过后,却并不阻止对方付诸行动,而是主动提出解决之道,还要助她行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为着杨书玉着想。故而,饶是知晓杨书玉态度的杨伯安,也难免因他这番话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商贾讲究买卖不成仁义在,就算杨伯安已经答应这桩婚事作罢,也不妨碍他继续将林自初当贤侄相待。毕竟在明面上,林自初并没有犯错,仍一心一意地对杨书玉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