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碎玉有声> 第98章

第98章

  稍晚于他们回京的杨书玉一行,马车中是截然不同地氛围。
  月芽摆弄着小几案上的茶盏和点心,似是受到感染,她小声地哼着江陵小调。
  她身侧的车帘被卷起,杨书玉从主位倾身靠近,伏在车窗打量愤恨不满之风刮过的京都。
  “建章的颂文写得真好。”
  杨书玉面上扬着明媚无害的笑,似是这阵搅弄京都的风并非出自她手。
  “林老太爷文人楷模,梅竹风骨。”她回眸一笑,“怎么会有投靠北凉的子孙后辈呢?”
  谢建章浅笑连连,温声道:“是林氏后人不争气,丢了林老的风骨。”
  他的声音似散在春风中,轻柔而悠扬:“书玉宣扬林老的功绩,是让林自初在大黎再无立足之地。”
  那篇颂文没有贬低林氏后人,谢建章只是从内心真挚的感受出发,赞扬了林老在文儒界的千秋功绩而已。
  甚至颂文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林自初,可风声刮过,会将林自初是林声远贤孙的消息带到各处。
  两相对比,他越是赞扬林老的文人风骨,便越是让林自初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
  北凉蛮荒,单靠北凉国力和环境,就算有林氏一族助力,也很难在短期内追上大黎的国力。
  与颂文一同传回京都的,还有杨书玉加盖私印的亲笔手书。关闭北境茶马互市的消息,怕是早已快马送去北境。
  杨书玉在手书中还强调,要赶在秋冬前闭市,断了北凉采买物资过冬的退路。茶叶断供尚可忍耐,布匹棉花和粮食,都是北凉国土无法产出的。
  她是顺着高时明的指示,要将北凉逼入绝境。
  林氏一族在大黎臭名昭著,断无回归的可能。而被林氏牵连的北凉人,在捉襟见肘地忍过一个个冬天后,杨书玉很想知道,他们求贤若渴的心,是否依旧坚定?对他们,还能不能做到礼遇有加?
  念及此,杨书玉忍不住轻笑出声,在月芽的哼唱声中,如银铃般悦耳,带有江陵女子的娇俏明媚。
  “可是太后呢?”
  她突然问道:“太后将林自初请进京都,是为了牵制摄政王。”
  “兵权在摄政王手中,北凉进献种马,是想撕开一道口子,让太后党的人插手军营。”
  谢建章回程路上为她分析朝局,却没推演到太后的下一步动作。
  她微微蹙眉:“摄政王驳了北凉之请,如今林自初有难,她若是作壁上观,定得不到北凉的支持。”
  “如此,太后党拿什么和摄政王斗?”
  谢建章不着急,接过月芽手中的茶壶为杨书玉添茶:“京中皆道,江陵杨府站在摄政王的阵营中,有充盈的银钱开挖南北运河。太后党自然不能与之抗衡。”
  “可是书玉也说了,若是得不到北凉的支持,太后党迟早要被王爷肃清。”
  他嘴角的笑冷了下去:“林氏一族无荫封,族中亦无人出仕为官,举族投靠北凉,世人可骂其辱没林老风骨。”
  “可太后私下与北凉交好,甚至能为她提供助力,书玉可知这叫什么?”
  杨书玉一滞,心中的答案不敢宣之于口。
  “这叫通敌卖国。”谢建章冷声强调道,“其罪当诛。”
  第54章 大势 将乱的,又何止是京都?……
  百姓聚族而居, 安土重迁。
  举族远迁,转投他国史上少见,若途中被府衙查获还会予以严惩。
  可无论如何, 布衣百姓外迁的罪名,重不至通敌叛国。
  但受万民供养的太后,亦或是依附她的朝中群臣不同。
  在北凉与大黎交恶的前提下,任何指向他们私下与北凉交好的实证, 都足以判处通敌之罪。
  通敌叛国四字, 刺痛杨书玉的内心深处, 她状似无意地将视线投向车窗外。
  纤长的睫羽如蝶翅轻颤,她嘟囔着:“难怪王爷会驳北凉之情。”
  “两国敌对, 就算太后党搭上北凉势力,可北凉远在北境之外, 是很难插手京都党争的。”
  “除非他们肯劳民伤财,为太后党挑起战事来分担京中的压力,逼王爷不得不离京北上平定战事。调虎离山,太后党纵然能掌控京都, 趁机与皇上亲近,但兵权却牢牢握在王爷手中。”
  “如此, 也算不得上谋。”
  “书玉更希望王爷赢?”谢建章轻声打断杨书玉的自说自话, 神情淡漠了几分。
  杨书玉登时噎住, 她垂眸沉吟良久, 察觉心中竟对这个说法并不排斥。
  “朝堂波诡云谲, 从来不是谁家的一言堂。世族大家,此消彼长,此道更古不变。”谢建章的思绪随他轻柔话语而飘远,忆起年幼经历过的朝堂动荡。
  “先太皇太后临终前, 力排众议册立王爷为摄政王,王爷不过舞勺之年。面对太后一党的疯狂反扑,王爷折了一个谢家,堪堪守住半壁朝堂。”
  他语气轻巧,似是在权力斗争中覆灭的谢家,非他本家。
  “王爷苦熬到这两年,锋芒已有盖过太后党的趋势。”他顿了顿,抬眸注视杨书玉的侧颜道,“两党倾轧相争,如今正是关键时刻。”
  “建章私心,是盼着王爷完胜的。书玉将祸水引向投敌的林氏一族,给了王爷布局的契机。”
  他察觉杨书玉眼底的情绪,从志得意满转变为落寞怅然,便暗自猜测其原因。
  “王爷……”
  杨书玉顿了顿,斟酌着字句道:“倘若林自初如愿入赘我杨府,父亲大抵会逐渐将生意交给他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