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孙天宝那个人林晋逐一向看不上,日里游手好闲,心气不顺就拿妻女出气,草包废物一个。
  所以眼见王雨藏私房钱,林晋逐并未多说什么,甚至很赞赏王雨的做法,懂得给自已和女儿打算。
  到了秋收,外出做临工的孙广义自然要回来,这几日孙天宝老老实实跟着下地割稻。虽然天天嚷嚷,但迫于孙广义的威严,孙天宝不得不手脚麻利半分不敢偷懒,到了晚上关起门使唤王雨又是揉肩又是捶背的。
  可能是受了林家的影响,孙大婶终于不愿看着儿子这样颓废下去,媳妇儿是个能干的可不能让自家儿子耽误了。
  秋收结束第二天,孙广义便拉着儿子一同出去找临工,扛沙包也好干苦力也好,年纪轻轻的天窝在家里等人伺候可不行。
  孙天宝一走,王雨彻底松了一口气,白天自由的时间更多了基本两天就能绣完一张,花样多的还能卖到五文钱一张。
  就连女儿的笑容也越来越多,闲时还会出门去找林月玩。
  中秋佳节,小希泽正好满月,终于可以抱出来在院里子玩一会儿,林月对于小叔家的又是个弟弟耿耿于怀,明明说好了妹妹,怎么一觉醒来又变成弟弟了。都怪爷爷让她睡觉来着,肯定是趁她睡着了偷偷换成弟弟的。
  桌上放了一壶去年的青梅酒,几碟干果,码头上近日来了一批螃蟹卖得特别好。林晋逐听说了也去买了一些回来吃个新鲜,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中秋。
  林月坚持要把她准备好的头花给小弟弟戴上,叶稚便任她去折腾,痛失妹妹让她过个干瘾也好。
  十五的月亮大如银盘,叶稚抱着小希泽和林晋逐依偎在一起赏月,人生在世,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了。
  清河县
  今日中秋,百姓们早早采购了中秋物品回家和家人团聚。
  华灯初上,赏花灯的人们结伴上街游湖放花灯,祈愿往后都顺遂平安再无灾害。
  周淮清让衙门的人都提早下值回家过节,自已则留到最后才慢慢踱步回去。
  院子里周母和周遥佳已经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只等周淮清更衣入座,周遥佳买了两盏精致的宫灯挂上,院子里颇有过节气氛。
  桌上有几道菜是裴涵知最喜欢的,周母买菜时下意识把裴涵知的喜好都安排上了。可惜再也看不到那个吃到好吃的东西就能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人了。
  周遥佳吃了一口红烧鱼突然有些无精打采:“也不知道涵知哥哥有没有找到自已的家人,中秋节佳节的,如果还在外面流浪想想都可怜。”
  周父周母也不由地叹口气,小心地看了眼若无其事的周淮清。自从裴涵知不告而别,周淮清虽然表面还是如往常一样,看书上衙吃饭睡觉,只有夜深人静摸着旁边冰凉的床榻,才觉得心里好像空了一块。
  第38章 科考
  节后农闲,林晋逐准备好束脩六礼带林朗去邻村老秀才家拜师。之前周淮清就说过林朗是块读书的好料子,既然如此,万没有埋没林朗的道。
  李善友死后,林家为林朗脱离了奴籍,户籍也迁到林家,正式成为林家人。
  家里有个读书人一本万利,更何况现在林家完全有能力培养一个读书人来。
  每日辰时到老秀才家,酉时下学,中午管一顿饭。除了林朗,还有一个秀才同村的童生一同上课。
  虽然林朗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授课,但是启蒙老师是连中三元的今科状元,学识学问早有童生之才。
  老秀才观察了林朗几日十分满意,便改变了教学计划,让他和另一位童生一同授课。
  林朗也不负众望,学习尤为刻苦,十日一休沐,回家干活看书日子过得规律且简单。
  只要通过次年二月的县试和四月的府试就能成为一名童生,正式踏上科考之路。
  距离县试还有五个月不到,以林朗的才学老秀才倒是一点不担心。
  为了让林朗用心读书,林晋逐把原本林朗靠近鸡舍的房间换到了新修的最南边的那一间去,采光好还相对安静,平时也不让林月进去打扰。
  在林朗之前,许嘉文是老秀才的唯一学生,且十五岁第一次下场就考得童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
  老师的赞赏,村民的奉承,和父母日复一日的夸耀使得年少成名的许嘉文逐渐骄傲自满。甚至面对二十岁才考上的老秀才也没了最初的敬重。
  直到这个林朗的到来,分走了老秀才的目光和精力。
  一听说他曾受过状元周淮清的指导,老秀才就对他和他的家人阿谀奉承,一向自诩清高的老秀才也不过如此。
  许嘉文一边看不起林朗,一边又跟他暗暗较劲,每一次的考校和小测试许嘉文铆足了劲要超过他。这个林朗连童生的身份都没有凭什么跟他比。
  然而除了最开始林朗因为还不懂科考的体系答卷时略有偏题外,之后林朗如有神助,一次比一次进步大。
  老秀才越看重他,许嘉文便越看他不顺眼。
  终于有一日,老秀才见他越发嚣张,当着林朗的面把许嘉文狠狠批了一顿,许嘉文不堪羞辱,甩袖而去。
  老秀才见昔日爱徒变得这般模样实在痛心疾首,却不想翌日许嘉文便遣自已的母亲来收拾自已的东西,要在家潜心修学迎战来年的院试。几年师生情份,临到最后连一句感谢和道别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