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而一旁,江泠巍然不动,只有翻动书页的声音会时而传来,有时候叶秋水真的忍不住佩服江泠,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见缝插针地看书,一遍看不够,还要看几遍,背得滚瓜烂熟,每一本的批注都会写满纸张,连上山给她送饭,他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任山头再炎热,周围再嘈杂,蚊虫还在耳边飞来飞去呢,他也能无动于衷地继续翻开下一页。
正休息着,远处有一个汉子忽然站起来,手中高举什么,欣喜道:“俺刚捉到一只山鸡,正巧就扑到俺家菜篮子里来了。”
叶秋水坐起来张望,汉子手里的山鸡颜色鲜亮,体型见状肥硕,怕是都有四五斤重。
“好肥啊。”
她感叹道,山上的野鸡长得特别壮,前几日她割草时也逮到一只被藤蔓缠住的兔子,头大体圆,姿态矫健,叶秋水刚割开藤蔓,它就倏地窜得没影了。
可见,这座山是很适合禽畜生存的。
叶秋水看了一会儿,忽然眼睛发亮,扭头对江泠道:“哥哥,我想在山上养鸡!”
江泠从书上抬起目光,看向她,有些疑惑她这突然的、稀奇古怪的想法。
叶秋水有理有据道:“哥哥,以后山上会种香草,瓜果,这样肯定会招来虫蚁,还有飞鸟,若是我在林子里养鸡,鸡是不是可以吃掉虫子,杂草,粪便还能做肥料?”
江泠琢磨了一下,感觉她说得好像有些道理,暂时找不到可以反驳的地方。
“鸡生蛋,蛋生鸡,一颗蛋卖五文钱左右,一只小鸡仔能卖十五文到二十文,一亩地种五十棵树,养五十只鸡,多了就不行了,不然虫子不够吃,它们就会吃果子。”
叶秋水随身带算盘,从布包里翻出一只,手指灵巧翻动,啪嗒啪嗒的声音响起,她口中念念有词,将买鸡仔的成本,折损,利润全都算一遍,从这个想法冒出来开始,不到半个时辰,叶秋水已经将要用倒的钱,和可能的折损都算出来了。
“哥哥,这个法子是可行的。”叶秋水一拍算盘,“我要养鸡!”
一旁的江泠:“……嗯。”
没太听得懂,但芃芃这么说一定有她的道理。
叶秋水满脑子想着养鸡的事情,她没有贸然决定,准备先观望几天山上的气候,再决定究竟要不要实行。
休息完,江泠与附近的乡民一起查探山间的地形,判断要在哪里建造沟渠,引水灌溉山上辟出的农田,本来江泠还没有决定,但与乡民沟通后,又经过那位严姓商人的提点,他心中有了思路,回去翻看几本书,第二日就画出图纸。
工匠若有所思,山脚的乡民说:“小江很会做这些,他上次帮我修了水车,比原先的更坚固耐用,水量也稳定。”
匠作坊的工匠听了,先是半信半疑,可江泠拿来图纸,几个人一商量,工匠一拍大腿,喜道:“妙啊,这真是个好主意,我先前怎么没想到,就这么造!”
大家一起改进老式样的水车,使得它消耗的人力畜力比以往更低,建造的成本也省去一半,水车造好时,众人齐心协力将它抬上山,引来的水量比过去更多,能均匀灌溉到山上的农田中。
不久后,新知州下令将其余几座山一并开垦,对参与开荒的乡民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以及土地使用权,大家争先拥后,后山热闹极了,一架一架水车造了起来,江泠变得很忙,都没有空去百川书局抄书了。
田地翻新后,叶秋水开始考虑该种植什么香草最合适,这一阵子忙得找不到北,等种子种下,发芽,长高,已经是来年春了。
宝和香铺要收一批沉香,叶秋水带着人去谈生意,到了地儿,才发现对接的竟然是一个老熟人。
江大爷。
第五十八章 “我还小,我会更有能耐。……
分家那日, 江大爷使了些心计,他很早就惦记四房的香料铺子,前年四房不知怎么搭上宝和香铺的胡娘子, 每个月都有一批货物能跟着宝和香铺的商队一起送往京城,售卖给达官贵人, 那段日子,四房进账很多, 江四爷与四夫人在族中都昂着
头颅走。
江大爷很眼红,分家时, 他将那间香铺划到自己名下, 怕江四爷闹, 又补偿给他三间铺子, 这事才罢休。
那三间铺子,地段不好,生意惨淡, 每年都在亏钱, 只是表面看着繁荣。
江大爷兴致冲冲,然而,香铺到了名下,却连续几个月都在亏钱,并没有他以为的那般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他不知道, 江四爷也使了些心计, 那大半年虽然靠胡家的人脉赚了不少钱,但江四爷目光短浅, 之后便降低成本,大幅提高价格,京城里的富人也不是傻子, 根本不认账,后来胡娘子也不愿再给他们搭线,铺子里的生意就渐渐不景气了。
江大爷拿三间铺子与他交换,江四爷巴不得,结果换完之后才发现,双方都被骗了。
撑了几个月,江大爷知道,当初香铺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胡娘子重情,念着当初江四爷从海上将她救回的情义,将自己的人脉介绍给他,带着他做生意,可后来闹掰,江家的香料再也没能搭载胡家的货送往京城,江大爷咬了咬牙,不得已设下宴,请胡娘子过来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