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弄玉> 第162章

第162章

  “想到你可能没空吃饭,我叫伙计在灶炉上温了汤。”
  江泠颔首,“知道了。”
  他起身,脱下罗袍,从架子上取下自己的衣服穿上,出门去吃饭了。
  叶秋水走上前将江泠换下的公服叠好,拂去褶皱,小心翼翼放在桌子上。
  江泠回来后看到,说:“你休息吧,方才不是都睡着了。”
  叶秋水摇摇头,眼睛睁大,力证自己还很有精神,“突然不困了。”
  她坐在江泠身旁,问他:“哥哥,你是不是要授官了。”
  江泠摇了摇头,说:“还要经过考核,通过了才能授官。”
  叶秋水吃惊,“怎么还要考!”
  她还以为过了殿试直接就当官了呢!
  江泠耐心解释,“一甲才会被直接授官,后面的先在翰林院学习,考察过了才能做官。”
  叶秋水撇撇嘴,心道:可真麻烦!
  第二日,江泠与其他进士一起去宫里参加御宴,御宴是为新科进士所设,又叫“恩荣宴”、时节芳菲正盛,也称“春宴”,进士们头戴乌纱帽,脚蹬皂靴,个个仪表堂堂,意气风发,众人齐声跪谢皇恩,接着入座。
  新科进士们互相结交,有人主动亲近江泠,也有人对他嗤之以鼻,宋家拉拢表少爷不得,又怕外面乱传风言风语,更怕江泠怨恨在心,报复宋家,干脆先下手为强,声称江泠太过轻狂,不敬长辈,宋家不愿与出过罪臣的江氏有关联,这才划清界限。
  外界众说纷纭,他刚登科,京中便有谣言,严敬渊倒是极力为他作证,但也抵不过有人刻意诋毁。
  信的人深信不疑,不信的人仍然想要结交,江泠在翰林院学习,同样要等待考察的进士很多,一部人默契地开始孤立他。
  江泠心中平静,他很早就明白,登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
  叶秋水花了十数日,四处打听,江泠在翰林院的时候,也问了些常驻于京师的官员、进士,将京城各个街巷的铺子,居住人群都打听清楚了,她绘制成了一张图纸,标注街道,坊市,店面,图纸清晰了然,一眼可以看出京师哪里最为繁华,叶秋水将图纸收好,准备回去和大家一起商讨。
  她来京城已经许多日了,虽然有掌柜帮她看管,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叶秋水总归要回去的。
  江泠在翰林院安定下来后,带她去了许多玩的地方,叶秋水曾听馆舍的伙计说,城郊的护国寺很灵,离开京城前的最后一日,她拉着江泠去逛,给他求了个签。
  回去的时候,叶秋水是坐船走的,她准备了几个箱子,都是给别人带的礼物,铺子里的每个伙计都有,塞得满满当当,请了两个人才帮忙搬上船。
  京郊港口,船帆舞动,大江一望无际。
  叶秋水衣摆猎猎飘扬,她站在渡口,和张教谕,还有落榜的贡士一起回乡。
  张教谕叮嘱了江泠许多事情,告诉他在京师要小心些,一步步稳扎稳打,切勿急功近利。
  江泠都一一记下了。
  贡士们争相上前,抱住他告别。
  叶秋水站在一旁,脸被江风吹得有点僵。
  那厢,江泠与老师同窗说完话了,他们走到船头,江泠则转身看向她,叶秋水面无表情,衣袂翻飞,站在渡口,一言不发。
  江泠走过去,站在她面前,挡住肆虐的江风。
  “没事,又不是不再见了。”
  叶秋水吸了下鼻子,眼睛有些红,但是没掉眼泪。
  她往前几步,倾身,手环绕过江泠的腰,低头在他革带上挂了一个香囊。
  “哥哥,昨日在寺里我给你求了签,保平安的。”
  叶秋水将签放在香囊里,系在江泠腰上。
  她抬头,说:“我要走了,你一个人在京师要好好的。”
  曲州到京师路途遥远,快马加鞭也要半旬不止,江泠在县学读书的时候,叶秋水可以经常去找他,可是以后就不能了,他入朝为官,无令不得随意离开京师,更加不可能像上次那样,不管不顾回乡接她过来。
  她得回曲州,铺子还需要她来管,如今在京师,她发挥不了一点才能。
  以后,就是江泠一个人在这儿了。
  叶秋水将香囊系好,摩挲两下。
  江泠垂眸看着她。
  这两年,叶秋水长得很快,已经到他肩膀,下次再见,说不定都到下巴了。
  他抬手,轻轻揉了揉小娘子的发顶,顿了顿,垂下手,将她鬓边飞动的发丝拂到耳后。
  “回去后,照顾好自己,常给我写信。”
  叶秋水点点头,说:“哥哥也要照顾好自己。”
  “好。”
  江泠应了一声,看向不远处的同窗们。
  有人高喊,“嘉玉,你放心,路上我们会照顾好叶小娘子的。”
  江泠郑重道:“多谢。”
  再不走船都要开了,叶秋水跨上甲板,一步三回头,步伐缓慢,江泠一直看着她,大船启航,缓缓驶离港口,江水涌动,渐渐只剩一个模糊的影子。
  *
  坐船回曲州只要小半月,一整日连续不断地行进,碰上顺风,还能更快些,江上的路途很无聊,有些贡士晕船,整日无精打采地缩在车厢里不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