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弄玉> 第173章

第173章

  叶秋水早已将先前绘制的图纸内容烂熟于心,像是来过许多遍一样驾轻就熟,她知道西市哪里繁华,周围有什么小巷、从哪条捷径走可以快点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听到她说要租门面,西门街的商人热切殷勤地向她推荐,这些商人很会话术,将自己名下的店面夸得天花乱坠,稍微不懂行的听到这些话就会心动。
  叶秋水四处打量,观察周边环境,人流量,心里已经有了盘算,面对商人的推销,她只是笑,老板话说的再好听,她都没有要点头的意思。
  江泠跟着她去了许多地方,看了七八间铺子,叶秋水始终不满意,帮忙带路的馆舍伙计忍不住问道:“娘子究竟想要怎样的铺子?西市繁华,租金也不贵,正适合做买卖。”
  “我知道。”叶秋水继续往前走,“我确实想在西市租个店面,不过方才看,这里已经有好几间香料铺子了,如果周围有太多同行的话,那么香料竞争就会很激烈,而其他铺子已经在京城开了许多年,有自己的客源,也早就已经打出名声,我初来乍到,不一定能脱颖而出。”
  叶秋水想了想,继续道:“最好,我租的店面附近可以有一些互补的铺子,例如茶馆、布料店。喜欢佩戴香囊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风雅的文士,他们常去茶馆喝茶,去文器店买文物。京师的贵夫人们为人讲究,人员太复杂的地方她们不愿意去,首饰铺子、成衣店,香粉铺是她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我卖香料,针对的客人就是这群人,我得琢磨她们的喜好。”
  伙计一听恍然大悟,江泠若有所思,说:“再往西走是太学、国子监等学府所在的坊市,更远的地方就偏了。”
  出了西门街,离人流密集区太远,所以铺子必须选在这几块地方。
  叶秋水一琢磨,觉得有道理,能在国子监这些地方读书的,多是勋贵子弟,学生喜欢喝茶,喜欢办诗会,而京师文人又流行簪花配香囊,这附近有不少茶馆文器店,往来探望家中子弟的女眷很多,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
  叶秋水立刻叫伙计带路,几人走到太学附近,她沿着街道走一圈,发现这里还没有同行,考虑采光、租金、进货路线的问题,叶秋水最终盘下了西门街的一间铺子。
  她开始雇佣工人,写信回曲州,告诉胡娘子她已经选好店面,胡娘子立刻挑了几个做事麻利,人又机灵的伙计去京师协助她,阿进,元福都来了。
  叶秋水去城门接,几人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模样,畏畏缩缩不敢乱看,进了城立刻松了一口气,阿进压着声音:“吓死我了,那守卫拿着长戟,这被戳一下不得串成串呀!”
  几人哈哈大笑,叶秋水笑着安慰,“他们就是这样啦,不凶一点怎么震慑坏人,没事,我刚来京师的时候我也害怕,眼睛都不敢乱瞟。”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许多货物过来试卖,叶秋水暂时没有大规模的去置办材料,伙计们还在路上时,她已经着人将店面装饰好了,货物过来了直接摆在架子上,开业前,叶秋水给附近的人都送了小香囊,笑盈盈地说:“晚辈出来乍到,来京师做些小本买卖,以后大家就是邻里啦,若晚辈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还请多多海涵。”
  她是曲州来的,说话时杂着闽地的口音,附近的其他商户一听就听出来了,小地方出来的商人,大家都有些嫌弃。
  京师的生意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东家还是个小丫头,大家更瞧不上了。
  转悠一圈,香囊并没有送出去几枚,原本兴冲冲跟着叶秋水一起去给附近邻里送东西的伙计们都蔫了吧唧的,心里预感不妙。
  叶秋水捧着一包香囊,深呼吸几口,笑着安慰大家,“没事,我们开我们的。”
  她请江泠题字,让师傅照着字雕刻,叶秋水的铺子叫做“檀韵香榭”,牌匾挂在店面前,十分气派。
  吴靖舒知道后,开业当日,亲自带着家中女眷过来捧场,齐夫人乃伯爵之后,在京师是很有身份的贵妇人,她过来捧场,自然也带动其他人凑热闹,铺子生意红火,伙计们先前的担忧一扫而空,干活再累都舒坦。
  叶秋水笑了一日,晚上等没有客人了,脸上的笑容又落下。
  她坐在桌前,算了片刻账,发现铺子的收益并不乐观。
  表面上兴盛,但其实,远比她预估得要差得多,虽说开业第一天是为了打出
  名声,盈不盈利无所谓,但照这个势头下去,香铺生意是做不长久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叶秋水神情严肃,握着笔,心想,她刚来到京城做生意,这里的人对她的铺子并不熟悉,他们更信赖已经开了许多年的铺子,并且瞧不起她这个小地方来的商人,不能迅速积累自己的人脉,在这样一个遍地人才志士的地方,是站不住脚的。
  叶秋水沉吟许久,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
  告假两日结束,江泠回翰林院上值,严琮参加了好几场诗会,见到他,兴冲冲地同他说起长公主府如何恢宏气派,宜阳郡主多么娇艳动人。
  江泠脸上没什么表情,兀自翻动书页,严琮嘴一直没停,说着诗会上的事,感叹不知何人能得宜阳郡主青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