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后来,虽有幸得恩师赏识,但仕途坎坷,尚不知前路通向何方。
细想起来,其实江泠已经快不记得父母、族亲的模样了,那些带给他痛苦的人他都记不清了。
回望过去的二十一年,好像大半的回忆都和她有关,脑海里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她任何阶段的模样,从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孩童,到现在富甲一方,有勇有谋的少女。
叶秋水那么好,无论去到哪儿,都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她。
而他没有资格纵容自己,让自己继续沉溺在这永无天日的感情中。
他必须恪尽兄长的本分。
*
仆人带了话,只道:“大人说了,姑娘只需遵从自己的意愿,不必
顾虑太多。”
江泠猜到她担心影响到他,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回绝姚家。
他不在乎,婚姻嫁娶之事,她的意愿最重要。
叶秋水愣了愣,如实说:“我不喜欢姚家公子,不想嫁给他。”
仆人将原话重复给江泠,江泠心中起了一丝波澜,很快就被他自己掐灭,他沉着脸,郑重其事地告诉姚县丞,他们没有结亲的想法,这件事以后不必再提。
知县拒绝得很明确,话语中也带着警告,他话已至此,不要再打他妹妹的主意。
姚县丞很是遗憾。
中秋一过,离开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行李早早收拾清点好,叶秋水走之前同家中仆人说了许久,叮嘱林伯,每三个月就按照她留下的方子去药铺抓药,碾成药丸,每逢阴雨天,江泠腿痛的时候可以让他服下,能缓解不适,还有衣冠要记得买新的,江泠自己想不到这些,一件衣服穿到发白也不会舍得主动换新。
书房要记得日日清扫,笔墨纸砚要及时添加,没了就去买,别省着。
林伯都一一记下了。
江晖同她告别,叶秋水鼓励他,下次解试再去尝试尝试,江晖是江泠的堂兄弟,是江家唯一对江泠好的,叶秋水希望他可以成为江泠日后仕途上得力的助手。
江晖心中澎湃,连连点头,想到叶妹妹要走了,又忍不住红了眼眶。
休沐日结束后,江泠有公务要忙,叶秋水知道他抽不开身,等了一会儿,等不到人,她叹了一声气,翻身上马。
江泠坐在衙门公堂中,处理完公务,下属告诉他,叶秋水今日就要离开。
他想了想,还是出门送她。
骑马出城时,叶秋水听到有人喊自己。
她回过头,看到江泠不知何时来了,风尘仆仆。
他眉眼肃穆,走到她面前,公事公办地叮嘱了一些事情。
叶秋水淡笑,还以为走之前又见不着了。
“哥哥,我先走了,我下次有空再来看你。”
还不知道江泠要在此地任职多久。
“嗯。”
江泠话很少,看着她,许久才说一声,“路上小心。”
叶秋水笑了一下,她赶路时穿得都很简洁干练,乌发束起,英气逼人,告别完,勒紧缰绳,目视前方,柔和俏丽的神情霎时变得凌厉,双腿夹紧马腹,纵马驰骋,顷刻间尘土轻扬,她的身影也远去。
江泠目送她,人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他就静静地看着,直到官道尽头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
回到衙门,坐在公堂上,江泠神思飘远,他默然坐着,下属的官员过来汇报事情,喊了好几声他才听到。
江大人很少有失神的时候,无论何时,他都是一副严谨镇定的模样,近来频频走神,大家一起商谈事情的时候还好,只要他独处,人就沉闷地坐着,也不开口,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尤其是叶娘子走后,话变得更少了,也更加严厉。
下属官员提声又唤了一声,江泠回过神,注意力重新放在公事上,说起农事、法度、水利……江泠渐渐将杂事摒弃于外。
*
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总算到了京畿附近,叶秋水又半道上做了些香料生意,抵达京师时,已是初冬了。
铺子里的伙计排队在门口迎她,远远地瞧见车马来了,阿进与元福殷勤地上前帮忙拆卸货物,胡娘子拉着她下马,关心起路上的情况。
“路上累不累?”
叶秋水笑着摇头,“还好。”
大家簇拥着她进屋,店里的生意一直很好,叶秋水不在,客人来了都会打听,帖子堆积如山,只怕是明日外头的人知道叶大当家回来,请帖会像雪花一样地送过来。
铺子里的人先为叶秋水接风洗尘,听她说起在儋州的的见闻,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叶秋水将礼物分发了,第二日去长公主府拜访,宜阳听说她回来了,头发都没来得及梳好就跑出来。
“你真是,你干脆一辈子都别回来得了。”
宜阳撅着嘴,看着很不高兴,语气嗔怪,抱怨。
叶秋水将礼物给她,哄了许久,“好敏敏,我错啦,我给你带了东西,是瓷器,我自己烧的。”
儋州的瓷器还算是有名,叶秋水自己闲暇的时候跟师傅学了些手艺,做了个花瓶,亲自调色上釉,烧纸后用纸一层层包着,生怕摔坏,小心翼翼地带回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