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弄玉> 第361章

第361章

  叶秋水神色诧异,麻着腿,踉跄地扑过去,山风微拂,小花摇摇摆摆,像是小时候,阿娘哄她睡觉,唱着儿歌时轻点的头。
  叶秋水破涕为笑,“你没有责备我,你也觉得我很厉害对不对?”
  小花摇啊摇,点点头。
  叶秋水笑了,站起身,拉着江泠的手,一步三回头。
  第二日,叶秋独自前往衙门。
  许久,她带着一张文契回来,打开展示给江泠看。
  江泠目光落下,发现那是一张和离书。
  “我去衙门,请县令大人帮忙弄的。”
  要给已经去世的夫妻俩和离有些麻烦,之前也未曾有先例,叶秋水提出想法时,衙门的官吏都有些惊讶,但好在结果是好的。
  “我给我娘和叶大和离了。”
  叶秋水摸着那张纸,说:“以后他们俩没有任何关系,我想将娘的墓迁到别的地方去,不和他葬一起。”
  江泠点头,“嗯,好。”
  叶秋水出去安排了,迁墓是个大工程,她请人挑选黄道吉日动工,迁去的地方正好是叶秋水买下用来种植瓜果的地皮,山水秀丽,很是宜人。
  这些天他们都住在江宅中,一日,叶秋水要回老宅子拿东西,忽然发现门前有人徘徊,拿着一把扫帚扫了扫门前的灰。
  是个头发花白的妇人,穿着朴素,但很干净体面,梳着整齐的发髻,背脊有些佝偻,上了年纪。
  叶秋水上前询问,“婆婆,你是……”
  老妇人扭头看她。
  叶秋水想起刚回来的时候,发现多年未曾有人居住的叶家老宅门庭干净,周围没有杂草,叶秋水还奇怪,以为是有人住在里面,但推开门后发现并未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婆婆,你是不是经常来这里洒扫?”
  老妇人颔首,问她是谁。
  叶秋水说这是她家的老宅子。
  老妇人一听,愣道:“你是……水丫头呀?”
  叶秋水点头,老妇人有些激动,手局促地在衣摆上揩了揩,接着上前握住她的手,“太好了,总算见到你们了,江大人是不是也回来了?”
  近来曲州的官吏百姓都略有耳闻,说有个大官返乡,曲州是个小地方,远离皇都,几百年不曾出过什么大官,唯一的也就只有江泠,打听一番便知道是谁。
  叶秋水说:“是,江大人也在,不知婆婆何意?”
  老妇人笑了笑,款款说起旧事。
  差不多快十年前,江泠在巷子里救下一对因为不识字,被诓骗签下卖身契的祖孙,后来又帮她们去田主家讨要工钱,每年要紧的农时,都会去地里帮忙,闲暇的时候就教附近的人认字,只不过后来他去县学读书,忙于学业,便渐渐与大家断了联系。
  老妇人说:“后来我家蕙娘去宝和香铺做学徒,也是多亏了叶娘子,没嫌弃她不认字,蕙娘学会许多东西,如今日子也算是好起来了,我们一直念着二位的恩情,总想着要好好道谢一番,只是一直未曾有机会,怕你们回来没地方住,便想着,没事就过来洒扫洒扫。”
  叶秋水其实根本不记得这件事情,宝和香铺缺人手的时候,她是招过许多伙计,有些不识字,有些连算数都不会,她是东家,要忙的事情太多,不会去惦记着招了哪些学徒,每个人都姓甚名谁,学了什么,更别提认识老妇人。
  老妇人很客气,带着已经是香铺一把手的孙女过来上门道谢,送来一竹篮的鸡蛋。
  颗颗饱满,一颗能卖十文钱。
  江泠推拒不得,老妇人丢下篮子就跑,健步如飞。
  两个人看着一筐鸡蛋,相视而笑,叶秋水说:“这得吃到什么时候?”
  “不知道。”
  江泠说:“早膳蒸蛋羹,午膳炒鸡子,晚膳文公菜。”
  叶秋水白他一眼,想起刚刚的事,说:“嘉玉,我觉得,你还挺适合当教书先生的。”
  “你讲书通俗易懂,别人一听就明白,远比学堂里,许多爱折腾繁文缛节的夫子要好得多。”
  江泠听了,沉思一番,说:“有这想法。”
  叶秋水扭头看了他一眼。
  江泠说道:“河清海晏时,我在朝中也没有用武之地,不若辞官归乡,种种田,教教书,也挺好。”
  说完,又补充道:“就是好像,听着不太有出息。”
  叶秋水笑出声,“没有啊,你以前不是说,大道三千,殊途同归,读书又不是只为了当官。明事理,辩是非才是真的。”
  “而且……”
  叶秋水想了想,说:“我觉得也挺好的。”
  朝廷波谲云涌,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叶秋水不希望江泠再因为什么被卷入风波,他的身体已经撑不起再进一次大牢。
  曲州这边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江泠同官家告假两个月,到了要回去的时候,叶秋水带着一批货物回京,四经绞素罗制成的素罗褙子很受京中妇人喜爱,叶秋水送了几匹给齐府的夫人小姐,东宫也送了些,剩下的全都搭配香膏卖出去了。
  到了京师,才知道几日前又有捷报传来,东鞑到了强弩之末,再也无力抵抗,首领派出使者求和,愿意对大梁俯首称臣,每年纳贡兽皮,玉石香料等物品,并送质子入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