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门口守着的小厮朝他拱手行礼。
  赵元承颔首,迈步进了书房。
  书房正中挂着一幅山水图,下方条几上紫铜鎏金狻猊香炉青烟袅袅,旁边长颈缠枝纹瓷瓶里头插着孔雀羽,四墙满壁书架,摆设很是清雅。
  良都侯赵广振正坐在当中的书案前,正翻看着书册。听到
  动静,他抬起头来:“持曜回来了。”
  他已过中年,仍是剑眉星目,留着一把黑胡须。穿着一身墨色圆领云缎广袖袍,通身儒雅却又不失上位者威严。
  “父亲。”赵元承拉开书案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
  他姿态随意,可见父子关系融洽。
  良都侯放下手中的书册,坐直了身子看他:“我听闻你带回了姜家的两个庶女?”
  赵元承跷起腿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良都侯顿了顿道:“姜父之事确有蹊跷,背后之人还未可知,但元启帝对姜父的戒备还是能窥探到的,此事必然不简单。姜家大姑娘已然嫁与陆怀川为妻,不论前尘往事如何,你与她不会再有交集。你该知道自己的身份,大事为重,不可在儿女情长上耽搁,姜家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赵元承。
  赵元承惊才绝艳,无论是人品还是行事能力他都很放心。唯独这一件,他心中始终不安。当初赵元承离去时是什么状态他最清楚。总疑心赵元承还没有从当初的事情里走出来。
  “父亲想多了。”赵元承笑望了他一眼:“我岂会那样糊涂?不过是出出当年的气罢了。”
  “你知道就好。”良都侯很是欣慰,起身道:“曹智溥约我已有好几日,你和我一同前去。”
  赵元承跟随他起身往外走。
  良都侯抬步往外走:“这门亲事,曹家要嫁过来的是嫡长孙女,当是诚心与我们结交。你若无异议,今日便定下亲事。”
  他对与曹家联姻甚是满意,亲事成了之后,他们这边又多了一大助益。
  赵元承与他并行:“我名声不好,恐怕累及人家。”
  良都侯笑道:“为你正妻者本该有大襟怀,曹家不会教出妒妇,你莫要忧心这些。”
  “父亲,曹家孙女多大?”赵元承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良都侯回道:“时年十六。”
  赵元承顿住步伐看他:“如此年幼?罢了,我还是不耽搁人家。”
  “你不过才二十二,正是大好的年华。”良都侯回头:“又未曾娶过妻,成亲了好好对待人家,何来耽误?”
  赵元承沉吟不语。
  良都侯又劝道:“曹参政都说你肯做他的孙女婿,本是他家的福气。他也是经过权衡利弊才这样选,你实在不必多虑。”
  “不。”赵元承摇头:“父亲知道我们接下来将面对什么、经历什么。若我娶她,必将被我连累。”
  良都侯道:“这门亲事是曹知事主动提的,他心中必然有数……”
  “那就请父亲替我谢过曹参政的好意。”赵元承语气确乎不拔。
  良都侯看着他在心里叹了口气,还是应道:“好。”
  他心中很是遗憾。但知道这孩子的秉性,一旦认定的事九牛拉不转。但愿他所思真是为了他所言,而非旁的。
  “小侯爷。”
  石青探头看了看书房里。
  赵元承与良都侯说了一声抬步走了出去。
  石青站得远远的,见良都侯没有出来,这才是小声和自家主子道:“姜大人留下来的人听命于姜姑娘,如今正在打探陆大夫人年轻时的事。您说,那姜姑娘是不是醒悟、准备反击了?”
  赵元承闻言扯了扯唇角。
  “那您说咱们要不要帮姜姑娘一把,好让陆家早点内斗起来?”石青小心地询问。
  赵元承轻哼了一声:“继续盯着。”
  姜扶笙本事大得很,何必要他帮?
  “是。”石青应了。
  *
  辉煌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道边碧绿的树冠镀上了一层金光。上京郊外的庄子上,麦子黄成一片,豌豆蚕豆粒粒饱满,是个丰收之年。
  “好了,今日查点得差不多了。”泥道边,姜扶笙招呼道:“扶摇,扶光,上马车。”
  这个季节在烈日下盘点收成是个苦差事,这本是家中管家或账房的事,陆大夫人却安排她来了。
  陆怀川倒是拦过她要替她说情,她拒绝了。带着两个妹妹回家原本就给陆怀川添麻烦了,她实在不好意思再让他为难。
  她鬓边发丝沾着汗水黏在额头上。白皙的脸晒得泛红,衣裙也犹如绑在身上一般,亟待沐浴。
  婆母本就不待见她,两个妹妹放在家中她不放心,干脆便带着一起来庄子上了。
  姜扶摇和姜扶光心中都清楚,如今能跟长姐在一起便已是极为难得。是以二人两日以来未曾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热。
  听姜扶笙招呼,两人都欢喜起来,一前一后上了马车,又转身齐心协力去拉姜扶笙。
  马车在泥路上颠簸了好一会儿,才上了官道,接着很快便进了东城门。
  “翡翠,到坊市记得买些点心。”姜扶笙嘱咐翡翠。
  虽然两个妹妹什么也没说,但她还是看出来庄子上饭菜不合她们的胃口,中午两人都没吃几口东西。
  这会儿该买些东西给她们垫一垫。
  翡翠和珊瑚在外面赶马车,珊瑚响亮地答应了一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