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嗯。”陈太傅听罢她的话很是满意,手抚着山羊须点点头:“总算你有些作用,先下去吧。”
“是。”
陈婉茹暗暗松了口气,低头退走。
幸好她足够了解姜扶笙,否则无论如何她也无法发现其中的破绽。
父亲和她说得是抓到赵元承帮助姜扶笙父母这件事,也就是抓住赵元承的错处,好替她雪耻。
可她怎么总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第76章 他就要让她见
秋意渐浓, 陈府外的小巷内铺满了落叶。
赵元承倚在一棵枝叶枯黄的大树上,透过几片摇摇欲坠的树叶望着天上的云朵。
“主子。”
莫山从院墙内翻出,无声地落在地上走上前朝他行礼。
“如何?”赵元承询问。
莫山走近一步低声道:“是陈太傅逼着陈姑娘去试探姜姑娘的。”
“试探出什么了?”赵元承挑眉。
莫山一五一十道:“陈姑娘告诉陈太傅说, 往常姜姑娘听人提起父母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这一回却没有哭, 看起来与往常大不相同。所以她猜测姜姑娘的父母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从而推测是您救了人。”
“陈启弼最近跟谁走得近?”
赵元承皱眉, 陈婉茹倒是了解姜二金。陈启弼这厮这样针对他和二金, 到底有什么目的?拉拢不成反生恨意?
“主子难道怀疑他和谁勾结了?”莫山摇头:“都说陈太傅为人公正不阿, 从不徇私。不然属下派人去打听打听?”
从没有听谁说陈启弼和谁走得近过。
赵元承点点头正要说话, 前头忽然传来响动。他顿时朝声音方向望过去。
“属下过去看看。”
莫山不需吩咐, 当即便循声而去。
片刻后, 他快步往回走:“主子,是陈太傅坐轿子出门了。”
“跟上他。”赵元承当机立断,脚下宛如弩箭离弦。
莫山连忙跟上去。
主从二人远远跟着陈启弼的轿子, 顺着小道与巷子七拐八绕,最后望着那轿子进了巷尾的一座气势不凡的宅子。
宅子门口守着七八个侍从,个个佩剑。陈启弼的轿子进去之后,朱红铜钉的大门严密地合上,一众人守在门口神态谨严。
“这是谁的宅子?防范这样严密?”赵元承问身后的莫山。
莫山也望着那宅子处:“属下不知。”
“看这阵仗,地位低不了。”赵元承摸摸下巴,饶有兴致地道:“该不会是康王吧?”
康王是元启帝第三子。元启帝生有五子。大皇子早夭, 二皇子病弱, 四皇子和五皇子尚且年幼。唯独康王这个三皇子能成些事儿。
偏偏元启帝迟迟不肯立太子。
前日他和师兄还说起过, 康王恐怕是没有什么耐心了。师兄一直主张拿西河王做文章。西河王虽然是元启帝的叔叔,可那老东西贪杯好色,碌碌无能, 这些年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利用起来总不那么顺手。
他还是想从康王入手。
“属下去看看?”莫山请示他。
赵元承道:“你去北边,我去西边,两刻钟后还在这里碰头。”
莫山应道:“是。”
主从二人当即兵分两路,朝各自的方向而去。
赵元承特意绕远了一些,才敢攀上墙头,探头一瞧,远远的那宅子外头,一队甲胄整齐的侍卫手持长枪,正守在围墙下。
“这么严密?”
他有些意外,这样可不好跳出墙去,被发现了难免打草惊蛇。
他一松手自从墙头落下,又转回方才的位置,查看东侧墙的情形,竟与西侧一般无二。
估摸着莫山那里也是一样。
莫山不过片刻也回来了,果然道:“主子,北墙和大门处一样防守严密,有一队人马守卫。属下查看了东墙,和南北两墙一样都有人把守。”
“有意思。”赵元承双眸熠熠:“叫追魂来守着,看看他到底是谁。”
追魂和莫山一般,成为她的手下,极擅长追踪。
“是。”莫山转身匆匆而去。
约莫一刻钟后,莫山转圜回来,身后跟着两个人。
除了追魂,还有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小道士。
“宗明,你怎么来了?”
赵元承讶然。
宗明是他师兄跟前听命的小徒弟。
“师叔。”宗明行礼,一五一十道:“师父说姜大人夫妇已经抵达上京城外,您命人将他们藏在城外很不妥。他们离上京城太近,若是被发现事情将极难收场。师父说要么您现在松口,将人交给他安排。要么您就去一趟上清观,师父要当面和您说。”
“消息倒是灵通。”赵元承嘀咕一句,朝宗明道:“我随你去。追魂,这里交给你。”
“请主子放心,查到是谁属下第一时间禀报。”追魂一口应下。
*
上清观。
奉玄一改往日的沉稳,在大殿内来回踱步。
“师兄。”赵元承阔步跨进屋子。
“你来了。”奉玄瞧见他,立刻迎上去:“你也太胆大包天了,这是上京城,元启帝的眼皮子底下,你敢将姜守庚夫妇放在城外!就算元启帝昏庸,还有几个皇子,还有文武百官,哪一个是吃素的?你知道暗中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万一被人发现,咱们这几年的盘算就算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