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不过信的还是多数,毕竟这两年第六大队的地瓜产量就跟吹气球似的,谁看了不眼红。
不少人都一瓶两瓶的买回去,这东西还挺快,巴掌大的瓶子,一瓶就要二十块。
也就是大队出钱买,不然个人是买不起的。
地瓜厂的生意红红火火,整个第六大队也喜气洋洋的。
毕竟地瓜厂的生意好,那挣的钱就多,这些钱也有他们一份。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的,就是那些个当时地瓜厂入股的时候,他们觉得肯定赚不到钱的大聪明,现在看到地瓜厂的热闹,眼红的都要滴血了。
不少人还想找胡卫军说情能不能再入股,胡卫军自然是都不留情面的拒绝了,当时自己三求四请的不搭理,现在反倒回来找自己了?
没门!
入股不成,那些人就恨上了当时极力游说大家别入股的人,其中以刘婶为最,甚至还有人极端的到他们家门口泼粪。
刘婶家才花了好大一笔钱,找外头的工人建了栋二层小洋楼,这可是村里的独一份你,她才得意没两天就撞上这事儿,又不知道是谁干的,气得天天在家门口骂人。
第130章 没考上? 高考录取
刘婶倒是也想找村部说理, 可她又不敢去找,心里还记着自己把领导踹地里的事,生怕自己送上门去, 喊自己赔钱啥的。
只能自己吃了这个哑巴亏,越发的关起门来过日子。
没过一段时间, 胡涂涂就听说刘婶将地私底下抵给了别人种,自己一家人搬到县城去了。
大队少了一户人家, 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日子照样过。
比高考成绩先来的, 是年味。
短短一年时间,第六大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胡卫军在算过年底的账面之后,不可谓不震惊。
他们这地地瓜便宜,地瓜厂的成本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虽然目前地瓜干的销路还有限, 但赚得可不少。
胡卫军大手一挥, 采购不少水果罐头、糖果之类的,甚至还不知道打哪儿买到了两头鹿肉, 用作厂里工人的年终福利。
12月一过,厂里就开始放假, 新年这天, 家家户户都有人去厂里领福利,大袋小袋提回家, 更别提那鼓鼓囊囊的口袋,一看就是发了不少钱。
胡家当初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 这回足足发了有五百多, 想想这才小半年,而且这还是工厂目前小打小闹的产量,但凡扩大产量, 那发到手里钱只会更多。
再加上家里种的地瓜全都被地瓜厂收走,今年胡家赚的钱绝对的只多不少。
瞧田娟女士那藏不住的笑容就知道了。
胡涂涂提着属于自己的半扇鹿肉回来,看到田娟正坐在厨房门口腌猪肉,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肉眼可见的心情不错。
于是提着鹿肉凑过去,“妈,咱们家今年赚不少吧?过了年咱家也买个风扇吧,这时候天冷,我看供销社里头的风扇降价了。”
田娟撇她一眼,瞅到了她手上的东西,认出来是鹿肉,有点吃惊,“咋分了这大一块?”
鹿肉是罕见玩意儿,地瓜厂现在的工人有五十多个,每个人也就能分到巴掌大一块,就胡涂涂提回来的,至少有三斤。
“这不是咱们股东的福利么,再加上我好歹也是咱们村的村长,多分点正常。”胡涂涂解释,虽然她这个村长的名头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有个名呢。
田娟也就是问那么一句,接过鹿肉,就喊了在屋里逗女儿的胡齐家一声,“齐家,上隔壁借点茴香回来,晚上炖鹿肉吃。”
胡齐家应声,没一会儿就抱着女儿出来。
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这类的材料没少备,胡齐家很快就分到了一把子茴香回来。
田娟利落的腌制好了猪肉,指使着胡涂涂挂起来,自己则是转身进厨房收拾鹿肉。
随着年关将近,全国都笼罩在一股平静而喜悦的氛围中。
一篇横空出世的文章,像是惊雷炸响。
“大队人均收入上万元。”
“包产到户,村民联社。”
“地瓜目前千斤。”
“地瓜厂利润惊人。”
诸如此类一个个抓人眼球的字眼充斥着整篇文章。
这篇文章出现在省日报上,由胡涂涂撰写,王领导润色,送到省里。
惊动了许多人。
省里的领导更是一层层的电话打下来询问情况。
文章里说的是不是真的?里头写到的的第六大队是不是真的人均万元户?
万元户?那什么概念?比全华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钱。
王领导脸都快笑烂了,保证的话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也不嫌累。
直到接到了京市的电话。
“是是是,领导,这么大的事儿我们也不敢胡来,我保证,这都是真的。”
“好好好,那我们就在这边恭候您的到来。”
挂断电话,王领导深吸一口气。
对上旁边钱主任忐忑的表情,哈哈大笑了两声,“老钱啊,这步棋,咱们是走对了!”
听懂了其中的意思,钱主任立即也跟着笑,“都是领导您决策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