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柳承德疑心为何薛夫人不出来接赏,屋内却传来一声怯怯的告罪。
“公公请恕罪,我睡到方才才起,尚未梳洗……”
柳承德听见“薛夫人”的声音,又瞧见窗纸中模糊剪影,笑着摆手道:“夫人不必慌张,昨夜二位看宫灯累着了吧?咱家也明白的,这就先告辞了。”
话音刚落,“薛夫人”走了出来,站在屋内的阴影中向他行礼。
柳承德见到了人,便颔首笑应。心中却叹,天子可纳寒门女,但若接了薛夫人进宫,朝中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易听雪瞧见他远去的背影,才舒下一口气,扭头进了屋。那少年一瞧宫灯,惊呼道:“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灯,不愧是宫中赏的。”
易听雪只觉得灯柄烫手。
可惜白日无人点灯,如今上元已过,灯再美也无用了。
易听雪只好将它放进杂物堆中去了。
-
郁卿跟着石城镇同乡,来到城南一间院落里。此处鱼龙混杂,租住了不少寒门学子,皆是落榜之人,留在京都只为寻个世家大族投靠。若有幸被看重,至少能混个京都小吏。
同乡给郁卿安排了一间通铺。郁卿走进去一瞧,发现里面睡着两个老妇人,都是做浣洗杂工的。
二人皆表示不在乎屋中再睡一少年,看郁卿犹豫的模样,还嘲笑郁卿毛都没长齐,莫要害臊。
这位石城镇的同乡似是不知她是薛廷逸之妻,郁卿也不好明问,谢过他后,便兀自收拾起床铺来。
下午她出门吃饭时,听见院中寒门学子说起李家在布施结缘。李氏六房臭名昭著,但其他各房名声不错。长房镇国公夫人有意将族中贵女送去宫中,与裴氏竞争皇后之位,两家中定会出一位皇后。
如今天子登基已有五年,却迟迟未立后,也未有子嗣。即便他有性情古怪的传闻,朝臣们还是会明里暗里劝谏。
郁卿一边听一边点头。像谢临渊这么大把年纪还没娶妻的,还真是不太负责。君王自古都是三宫六院多子多孙,万一只有一两个皇子,还不小心染病死了,遭殃的只能是江山社稷。她作为平民百姓,也更希望大虞安稳,天子能多生几个有治国之才的皇子,别最后只剩歪瓜裂枣。
思及此处,又有点庆幸,还好谢临渊看不上她。否则真难面对他院里一堆妃子,每天翻别人牌子,地上一群与其他女人生下的孩子。
郁卿苦中作乐地想,她此时应该多谢林渊骗她之恩。
过了两日,郁卿收到同乡传信,薛廷逸在信中只写了两句:“不论有何时何事,莫要犹豫。寻良机逃出京都,不必顾我。”
郁卿捏着信纸,心中泛起隐隐的不安。她日日盼望薛郎给她来信,又不敢打探。近日有官兵来例行貌阅盘查,郁卿交上伪造好的文书便被放行。
李家布施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次郁卿竟也领到了糖酥,这年代甜味足的吃食不多,她吃得很开心。
旁人说这是李家分发的喜糖,天子已经下了聘,要迎一位李家贵女进宫做贵妃了。
郁卿一顿,忙问他:“何时迎啊?”
那人道:“二月三。”
郁卿心中担忧,如今已是廿五,易听雪已经好几日没来信了。
果然,隔天京中就传出消息。
状元郎薛廷逸办事不利,被下了大狱,生死未卜。
郁卿闻言头晕目眩,几乎没站稳,扶着墙大口喘息,却无法平复发抖的手。若易听雪因她败露了身份,或是有个三长两短,她要愧疚一辈子!
她回屋躺在床上,止不住地流泪,恨不得自己能去狱中替她,更想现在就去求谢临渊。但出了门,想起易听雪给她寄来的最后一封信,又咬着牙,生生逼自己走回屋里。反复几次,寝食难安,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到了二月三日,天子接李氏女进宫。
时至傍晚,郁卿收拾好行囊,悄悄混进出城的人潮里。
她出了城门,回望城郭。二月初的京都,春未来雪未消,万物不发,一片死寂。
来时她们满怀希望,走时竟只有她一人。
郁卿心中悲戚,匆匆往城郊去。京郊多酒楼,今晚先投个店。
行至半路,忽然有个书生打扮的男人将她拦住,急切道:“可是薛夫人?”
郁卿一愣,摆手径直越过他:“认错人了。”
书生解释:“师母,我是薛郎学生,同是石城镇人。薛郎让我在此等候,将你接回石城。”
他指着身后的马车。
夜色里,朴素的车厢仅有一道模糊的轮廓,马儿停在高大的榆树下,枝叶垂落,盖住车顶。
郁卿听他口音的确来自石城,便道:“敢问阁下贵姓?”
书生报了一个名字,确是薛廷逸在石城的学生。
郁卿松了口气,但隐隐觉得有些不对,接应者如此重要,易听雪为何不通知她此人是谁?何时来接?
难道是信没送到她手中?
“我腹中饥饿,咱们先去酒楼里吃个饭。”郁卿隐隐往后退,“吃完饭我们立刻出发。”
书生微微一滞,深深看着她,忽然道:“动手。”
第34章 那陛下还不离我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