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队员们纷纷走向自己的教练,迫不及待分享着此刻内心难以抑制的激昂。
  于是教练们一时间,好像被八百只鸭子包围,耳边全是“冬烈”“冬烈”的声音。
  教练们感觉脑门发胀。
  冬烈:“……”
  这一个个刚刚说的好好的,转眼就一口气全把他卖了!
  说好的精神领袖呢?
  有这么直接被卖掉的精神领袖吗?
  伍霍个骗子!
  预备偷偷搞事,又惨遭揭发的冬烈,就被教练们揪了出来。
  主要是揪他去冰场,看看这个所谓的冲刺技术。
  冬国泰一下把这点小技术看清楚,然后就把所有人都赶去训练。
  等运动员们一离开,教练们严肃的表情也绷不住了。
  齐教练思考着冬烈提出的“偷鸡计划”,感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都还在担心他扛不扛得住期待,结果他压根不满足,还想要更大的。”
  “咱居然还担心他睡不着觉,他那个小混蛋怕是辗转反侧地在想怎么把所有人眼球惊掉,心脏吓漏一拍才好。”
  “这小子恨不得浑身上下都是胆,真是白替他担心了。”冬国泰无奈。
  “往好了想,还是年轻人敢想敢干。”吴教练安抚他一句,又由衷夸道:
  “冬烈还是很聪明的,你别看这战术名字起得糙,还贼兮兮的。分明是借用不对称优势,在对手疏于防范的点进行突然攻击,很有我党的游击精神嘛!”
  夸是真心夸,但夸着夸着,几个教练看着彼此,眼底都透着笑。
  冬国泰干脆自己来:“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教练们都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然后纷纷附和,哪次真要舍得打了,一定叫上他们,他们肯定帮忙,顺便看看好戏!
  这个训练小项很快紧急加入到训练计划里。
  并不是多难的技术,加强训练个几天就有成效了。
  关于冬烈这个胆大包天的计划,教练组思量一番,最终没有向外透露。
  现在外界的期待已经够高、给出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如果真能成,那就如冬烈所说,就当是送给大家的一个惊喜吧。
  不日。
  国家集训队队员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世巡赛首站,将在这里举行。
  华国队的队员们,带着鲜红的国旗和澎湃的心,坚定的踏上这片土地。
  国内五湖四海的国人,相隔万里也记挂着他们的消息。
  冰场大哥早早搬来一个大电视,喊街坊四邻都来看比赛。
  路东征搀扶着爷爷,带着全家都早早来到这里。
  “爷爷,那报纸上说的短道速滑,就是这个!”路东征隔着防撞垫指给家人看。
  他大声解释:“这就跟跑步一个样儿,比谁快,比谁先到终点,你等会儿看谁先冲过终点谁就赢。”
  老爷子点点头:“就是在冰上比跑步是吧,那冬烈那娃儿肯定行,我看他腿上就有劲儿的很!”
  老爷子找了个地儿坐下来,也没闲着,开始跟周围人聊聊,乐滋滋的听大家讲各式各样有关冬烈的事。
  比如“冬烈和他教练二三事”就总能引得大家哄笑不已。
  有人就会笑:“听起来就是个调皮捣蛋的皮小子,难怪总教练不给他好脸色,怕他翘尾巴!”
  也有人期待许诺:“这小子真要争气,咱一起写信去队里,让他两个教练都多夸夸他!”
  除了大家四处打听来的趣事外,尤以冰场大哥讲得事最吸引人,因为他就是报纸上的另一位主角!
  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拍照片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除了报纸上刊登的那些,冬烈还和他说了哪些话?
  冰
  场大哥也讲不腻,有人问他就讲,一遍遍讲得乐呵呵的。
  首都,北京。
  四合院里,各种胡同里,家家户户都开着电视机,每家电视机前都围着周边不少邻居。
  兜里稍微有点钱的,都会聚集到北京的各大餐馆里。
  “老板,上一扎啤酒!”
  他们打算边看边吃,只等着看到华国队获胜,看到那面鲜红的国旗升起,就能举杯欢庆!
  优雅的女士也会点上一些汽水、果汁,心里期待着等会儿能听到满街传来疯狂的大笑、欢呼,那将是四面八方涌来的,让人耳膜共振、头皮激颤的极致快乐。
  大学校园里。
  兜里没钱的学生们干脆挤在食堂,仰着头看学校里唯一一台电视机。
  平日还算宽绰的食堂里,如今密密麻麻都是人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连食堂都挤不进去的,就只能跑去教室里,和同学们共用一个大收音机。
  那是来自老教授的一台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早些年谁家有一台,都算是奢侈品。
  没挤进食堂的学生沮丧地问:“教授,你怎么不去看电视,跑到教室里用收音机听比赛?”
  老教师呵呵笑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次可是请了有名的快嘴解说张世芳老师,早年没有电视机的时候,她可是能凭一张快嘴,把各种体育比赛的气氛和过程说得精彩纷呈。”
  “咱又不懂短道速滑,自己看哪有听解说得劲儿?转播的画面可不是咱们华国人拍的,也不一定合咱心意,但解说可在现场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