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可没想到,在他眼里,成了他的妻子才是委屈。
也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她已经窥探到他内心的柔软。
也许,就连这些话都是他鼓足勇气说出口,将自己从未向人展示过的那面脆弱,从鲜血淋漓的伤口捧了出来,毫无保留地递到她眼前。
他在讨好她,因为她不是任何人的同盟,他渴望她的信任,也想拉拢她夫妻一心。
她鼻间猛然一酸,看到他,便好像看到自己,那种吐息不得的憋屈,她又怎会忘?
可她并非他的妻,又怎可做他的同盟?况且由于她早早地看到母亲的经历,所以并不想向男人挥霍她的同情。
所以这段热忱,是注定要被她辜负的。
她沉思片刻道,“其实,就算你不说,我也能看出来,不爱就是不爱,你又何必用自己的身体去赌?你要是有了什么好歹,他们也只会当你傻。”
她的话虽然有些生硬,但他却能读懂她的关切,一阵暖流从心尖满溢出来,淌得整个胸前都暖烘烘的。
人的情绪波动,就很容易做出不受控的事来,他的头脑还未拐过弯,胳膊却已经伸了过去,将她单薄的身子揽入怀里。
“谢谢你。”
阮音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落入一个陌生的怀抱,他身上的迦南香有些清冽,却蛮横地渗透进她的鼻腔里,耳畔是他有力的心跳,像是鼓声,一下一下地跳动着,也击在她心口。
她凝滞须臾,这才不动声色地钻出他的臂弯,后背抵在雕花的床沿上,睁着眼,警惕地看着他。
他眸色黯了黯,自觉隔开距离。
“睡吧。”他的声音有些疲倦。
她嘴唇翕张,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最终只是翻身过去,闭上双眼。
眼皮一合拢,困意便袭来,未几便沉睡了过去。
翌日醒来,容妈妈照常检查了她手臂上的守宫砂,这才舒了口气。
今天是回门日,阮音虽不知道妤娘归家没有,但曾夫人的雷霆万钧的手段她是省的的,她倒宁愿妤娘归了家,也好人归原主,否则荣华富贵享不到,自己倒要被搓下一层皮。
而她毕竟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了与曾夫人谈条件的底气,该她得的,她一样也不会落下。
吃过朝食,丫鬟已经将回门礼和行囊拾掇好,青源路远,免不了要歇一晚,因而丫鬟们还多准备了一套衣裳。
她淡淡地扫了一眼,指着件披风道:“香英,把这件也带上吧。”
香英是秦老夫人嫌她随侍的丫鬟少,指派给她的丫鬟。
这是件妃色大襟披风,云锦的提花面料,上面还有百蝶穿花的刺绣,不单面料金贵,就这绣花也是相当重工。
她记得去岁妤娘生辰时,也穿了件披风,让她艳羡不已。
显然,这件披风比她的那件好太多了,她已做好不再回来的打算,那她只要这么件披风,也不算大过吧。
香英道,“世子妃,今日气候暖和,怕是用不上。”
鹤辞见她眼里露出了遗憾,于是接口道,“带着吧,以防不时之需。”
说着两人便拜别众人,动身前往青源。
第7章 母女 干脆你勾了世子,如何?
入了阮府,阮音携着鹤辞向父母请安,甫入花厅,便见祖母、父亲和曾夫人皆端坐在太师椅上,唯独梁姨娘不在。
周老夫人见到他们俩,便率先笑出声来,可相比之下,曾夫人的神情便淡漠了许多,阮昌友则是像尊泥塑似的坐在那里,眼神空洞,寻不出喜色。
阮音便明白了,他们没有找到妤娘。
她有些消沉,却又不得不装做若无其事地跪了下去,“女儿带……夫君给祖母、父亲、母亲请安。”
鹤辞当然也是有些尴尬的,他还记得自己年幼时见过阮昌友,虽然年龄差了不少,可按辈分,他还是规规矩矩叫了他一声友兄。
而今身份一变,却也要跟着跪下请安,改口道,“鹤辞见过祖母、见过泰山大人、泰水大人。”
说道便亲手呈上见面礼。
毕竟是阮家高攀了这门亲事,即使事情的发展超出夫妻俩的设想,可也不敢怠慢了世子。
于是夫妻俩回了礼,便开口叫起。
周老夫人拄着凤头拐站起身来,慢悠悠地踱到鹤辞跟前,眼眶湿红,一边打量着他,一边夸赞道,“君拂,你竟长这么高了,真是一表人才,是我们妤娘高攀了。”
他不骄不躁道,“祖母谬赞,阮家教养的女儿知书识礼,阮岑二家也早有渊源,何来高攀?”
周老夫人有意与他拉近距离,便问起睿王妃道,“不知你母亲近来如何?我这个做老姐姐的,也想去看看她,奈何腿脚不便,有心无力。”
“祖母是哪儿的话,按理是我母亲该来走动走动才是,只是王府人多事杂,母亲又主持着中馈,一时脱不开身,还请祖母见谅了。”
周老夫人心头有一杆秤,当然知道这只是他的托辞,人往高处走,像她这样的身份,哪用得着应付他们这些穷酸亲戚!
只是如今两家结了连理,就算她不想顾念姐妹旧情,那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就算她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不能落人口舌。
“好孩子,你说的这些我当然明白,况且馥凝当初性子便文静,这些年应该不常走动吧?”
“是,母亲都待在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