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妻妹替嫁> 第37章

第37章

  这话说得张屿脸上微讪,不禁开口,“你才高行洁,不过是因你家世好,我无权无势,自然不愿开罪那人,明哲保身,难道有错吗??”
  鹤辞抬眸对上他飘忽的眼神,像一枚钉子将他钉在了原地,“你错了,包庇罪犯等同纵容,我知道你家境平庸,走到如今这步,比任何人都要艰辛,所以别忘了当初踏入仕途的本心。”
  张屿嘴角抽搐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也瞬间裂了壳。
  “是我一时糊涂,也……多谢你,听你一言,令我醍醐灌醒,羞惭万分。”
  “不客气,你我同僚一场,我知道你并非恶意。”
  他说完,便踅身出了门,青袍随着日影拂动,像一株傲立的青竹,孤高又倔犟。
  验尸结果出来时,却与鹤辞所料不同,确实是自缢身亡。
  他冥思苦想,一时不知自己错在了哪里,李照广凭借李贵妃的宠信而上位,可他本人锋芒太甚,并非藏得住心性之人,既然案件移交大理寺,他不信他还能毫无动作,况且令狐尉身上还有他的把柄。
  令狐尉是个道士,被捕时他还握着匕首,威胁那个嚎啕大哭的幼儿。
  令狐尉还想狡辩一番,说他只是威胁,并无杀机。
  然而在证据面前,他只能承认。
  ——抛尸的现场脚印与他的大小花纹一致,并且他是个瘸子,他的左脚比右脚长了一寸,所以右脚印总是虚的。
  在审问的过程中,他说他是受人胁迫,才杀了那些幼童。
  “那个人的名字,我不敢提。”这是他的原话。
  然而在后续的调查中却发现,这个道士并不简单,他靠一张巧嘴结交了不少权贵,其中便包括李照广。
  两年前,李照广与他甚至是结拜兄弟。
  也就在这年,老丞相白晋柳久病在床,李照广这才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了新宰相,白晋柳则在他上任不久后便与世长辞。
  李照广这个宰相之位来得并不磊落,这已经是朝堂上心照不宣的秘密,碍于圣人的信任,众人不敢多言。
  白宰相在世时还有个门生名叫高印,当时已是御史中丞,不出意外,白宰相去世后,宰相之位便会落到他头上。
  而这时的李照广还只是挂着虚衔的闲痞。
  高御史受其弟与太常寺卿发动刺杀白宰相的政变而牵连,以叛臣的罪名落狱处死。
  事实上,白宰相年迈,很多事已交给了高御史,他没必要做出自毁前程的事。
  白宰相自然也是不信他的背叛,从那以后便一病不起,李照广堂而皇之地接过了重任,成了新宰相。
  巧的是,昔日抓捕高家兄弟和太常寺卿的,正是李照广。
  李照广上位后,迅速笼络了一班拥趸,那些反对他上位的人,也很快被他以武力镇平。
  再也无人敢言。
  令狐尉被捕后,大理寺迎来了贵客。此人正是
  太常寺卿的堂弟陆昆明。
  陆昆明继承家业,是建京有名的富绅,他父亲这房也无人入仕。
  他来的时候只指名要见鹤辞。
  彼时众人忙得晕头转向,小吏正想把无关紧要之人请出去,怎知他脱口而出道,“我知道连环·杀·童案的内情。”
  鹤辞将他请入内间,奉以热茶,这才问起他的身份。
  “小人陆昆明,堂兄正是已故太常寺卿陆垚。”
  陆昆明谈起这桩案件,他家是经营着好几间酒阁,正是这些达官贵人消遣的去处,“我曾偷听到李宰相与令狐尉交谈,李宰相说圣人的心思不定,近来偏宠宁妃,宁家父子官升三级,宁家又是他的死对头,蓦然与他平起平坐,他不甘心,也有了危机感。”
  令狐尉跟他说了个偏方。
  偏方便是以童男血炼成丹药,只要坚持服用便能青春永驻,恩宠不断。
  李宰相起初不信,可后来还是被说动了,他让令狐尉帮他搞来丹药,事成之后以必有重赏。
  令狐尉脑子活络,只推说风险太大,不敢做。
  最后他们商议的结果便是李宰相亲自给他写了一张陈条,他收了陈条,这才答应了下来。
  “令狐尉定是把这张陈条藏在了哪,只要找到陈条,便可揪出幕后之人。”陆昆明越说越有些激动,眼眶也湿润起来。
  “堂兄虽与高尚书交好,可他绝对没有叛逆之心,他是被冤枉的……”
  鹤辞脑里静静盘算了良久,这才宽慰他,“若真如此,我自会还陆卿清白,你先回去吧。”
  令狐尉死得猝不及防,此案仍是一团乱麻。
  其中一点,便是他身世问题。
  从现有的资料看,他是陶坞人,父母早亡,亲戚疏离,所以早早便入了观。
  观是正经观,人却非正经人,出师之后,他游历了许多地方,也结交了许多权贵,最后才兜兜转转来到建京,成了李照广的结拜兄弟。
  在盘点他的人际关系时,又陷入了疑云,他结交的人太多了,不仅权贵,也有不少白丁,无疑给大家添了不少的工作量。
  直到蒋令光盯着眼前的人物关系图,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李照广好像也是陶坞人吧?”
  众人怔了片刻,另一个大理丞说,“没错,他是陶坞人,李贵妃入选后,他也任了京官,便携全家在京定居了下来。”
  所以,他与令狐尉认识的时间,可能比大家想得还要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