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孩童的情绪大开大合,却总是最容易被转移的。
  只需要这么三五玩伴陪在身边,或笑或闹上一段日子,便是有再多难过悲伤,也都能抚平消散在风中。
  贞观十三年的春风,柔和地吹来了一场绵雨。
  南山漫野新绿,生机盎然,宋管事也在多番实验对比中,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奴自作主张,年根底下又叫木博士按照公主的图纸,打造了一架四十纱锭的纺纱机,瞧着笨重得很。原以为它不好用,谁知这三架纺纱机同时转起来,竟是这四十纱锭的纺纱最快,也算是误打误撞了一回。”
  兕子闻言,简直开心得不得了。
  要知道,另一个平行世界种中,要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才能制作出至高八十个纱锭的珍妮纺纱机。她们才开始钻研几个月,就能举一反三,制出四十纱锭啦。
  果然,大唐子民就是天下最聪明、最无敌的!
  小萝莉想要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阿耶,叫他也能多开心一会儿。于是站起身,抓了油纸伞冲向廊庑,奔进喜人的春雨中。
  ……
  两仪殿内。
  李二陛下正与阿福送来的一只拂菻犬大眼瞪小眼对峙着。
  他蹙着眉头,左想右想,终于记起来这狗应当是高昌国有一年朝贡送来的,太上皇一眼相中便养在身边,成日念叨着说是什么东罗马的犬种。3
  李二陛下仔细打量过去。
  已经两岁的猧儿通体雪白,高约六寸,长一尺,性格瞧着很是温和亲人,正俯身趴在阿福怀中,对着主位上的帝王摇尾巴。
  李世民看着那高高翘起的毛绒大尾巴,还有吐歪了的舌头,不知怎的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兕子。
  门外的兕子将伞一收,大跨步进来嚷道:“耶耶,耶耶,兕子有好消息给你讲!”
  拂菻犬听到动静,歪了歪头好奇看去。
  李二陛下也连忙轻咳一声回神:“大雨天的,什么好消息叫你不管不顾跑来了?”
  兕子笑嘻嘻的才要开口,扭头瞧见阿福怀中的小狗,把要说的事一下子都忘了:“哇!是翁翁原先养在身边的小狗!”
  这狗在大明宫养了半年,都是由太上皇亲自照看的。后来太上皇身子越来越差,力不从心,便只能交由犬房的宫人去打理。
  阿福眼前一亮,寻着机会开口:“是啊,难为晋阳公主还能认出来。如今先帝走了数月,只余下这小毛团儿尚未安顿好了。先帝定然还记挂着它呢。”
  兕子上前,将狗揽进自己怀中,用脸颊贴了贴它毛茸茸的脑袋顶,问:“翁翁走前,是怎么说的?”
  阿福:“先帝说了,这狗或是留给陛下,或是留给公主您,权当是个念想吧。”
  于是,还不等李二陛下开口表达自己的意愿,兕子便热情洋溢地嚷道:“我要我要,小毛团儿跟兕子同吃同睡,一定能养得胖乎乎的,像个棉花球!等到夏天南山的緤花都开了,阿姊就带着你去瞧瞧緤花花海。”
  翁翁没能看到的美景,就让小毛团儿代他去吧。
  李二陛下越听越不对劲,不满地咳一声,拍了拍桌子:“那朕呢?”
  兕子抱着毛团儿,满面灿笑:“耶耶当然也要去啦。答应过翁翁的话,就要说到做到嘛!”
  ……
  谷雨之后,南山庄子上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种棉花大业。
  今年春种,宋管事要忙活的事情还真不少。
  首要便是这新棉花。早春才下过雨,土地微润,庄户们提前将垄上齐齐翻整了一遍,施用配好的氮磷钾肥料,静置十日左右,便可以将棉籽一一种在土壤里,再盖一层薄土压实,静待发芽了。
  除此之外,庄子上也免不得还要再种些西瓜、胡萝卜、辣椒、玉米之流。
  比起深秋在暖房耕种,春种可要轻松多了。
  除了耕地种疏果,庄户们只需再分成两批,一队接着沤制今秋要用的新肥料;另一队则将余下的氮肥运去林区,给越发茂盛高大的橄榄树施上肥料,静待今年的结果期。
  春日在一派繁忙中悄悄溜走了;
  长安的夏日来得匆忙而夺目,不过六月初,南山的田埂上几夜之间便冒出一朵又一朵緤花,一眼望不到头去。
  宋英成知道,公主与太上皇有个约定,一直就在等着这一刻,连忙派人传了信进宫去。
  兕子简直恨不得当晚就乘车去南山。
  她半梦半醒着迷迷糊糊睡了,爬起来好几次,问着松萝时辰,直到天亮之后才昏睡过去眯了一会儿。
  午时二刻,帝王的车驾在山野之间飞驰许久,终于抵达了南山。
  兕子抱着小毛团儿跳下马车,急吼吼地催促着:“耶耶,耶耶,快一点呀!”
  毛团儿落了地,也欢快地转着圈圈:“汪!汪!汪!”
  李二陛下被这两小只吵着闹着,越下马车,抬手弹了弹闺女的额头:“緤花又不是昙花一现,催得你阿耶险些闪了老腰,臭丫头。”
  兕子连忙胡乱给李二陛下揉了两下腰,直挠得他浑身发痒。
  父女俩就这么插科打诨,一路说说笑笑走到了田区。
  三十亩棉花地一眼根本望不到头,只能看到十余寸(40厘米)的棉花树碧油油的,从左到右,延伸向远处暖阳升起的天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