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远处是大明宫的宫殿群,再往后一些的御苑内,则种着一行行春玉米、西瓜、搭好架的番茄。
  尚待插秧的稻田早已翻整平齐;
  番薯苗正被宫人们一一定植到垄上;
  御苑田地间,一群黄绒绒的小鸡崽你追我赶,正学着啄食菜青虫,时不时还会摔个跟头。
  李二陛下问:“可看到了什么?”
  群臣默然片刻,答:“是。”
  “这大明宫初建之时,是为着先帝养生避暑的。先帝走后,朕没再大兴土木继续扩建,而是将后半部分改了御苑,以做耕种养殖。”
  李世民回过身,拍了拍玉人的肩头。
  “朕有诸位爱卿,才得今日贞观之治。可朕和诸爱卿、乃至这大唐百姓,谁都离不开一箪食,一瓢饮。晋阳虽年幼,多年苦心你们却也看得到,尝得到,其中有些人还因此受益良多。”
  “是以,朕才命人刻下晋阳的玉雕,置于凌烟阁内,护卫朕的功臣们,还有这大唐河山。”
  李二陛下这番话说的平和却坚定,毫无容许反驳的余地。
  朝臣们瞄一眼玉雕旁,小小的石碑上笔走龙蛇,赫然镌刻着“大唐守成者”五个字。
  这分量可重了,绝不仅仅是塑了个玉人。
  陛下这怕是……要借此赐给晋阳公主实权呐。
  魏征下意识张了张口,却当即又给闭上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这么多年来,除了程咬金,就数他吃的拿的最多,便是不要,兕子也会亲自跑上门来送。他实在不能理直气壮地进谏。
  况且,平心而论,晋阳公主的功劳,长远来看只怕都在他们这些人之上。
  平阳昭没能得到的,如今在晋阳身上便是加倍弥补回来,又有什么不妥呢?
  魏征袖着手,很快就将自己反向攻略了。
  程咬金笑呵呵的,又在开口称赞:“陛下有理,晋阳公主的橄榄果酱,当真治好了俺老程的喉痹呢!”
  秦琼等着机会,也不紧不慢道:“臣带病多年,陛下曾遍寻良医无果。后得晋阳公主亲书食方,每日以橄榄油、新杂粮蔬果食疗,如今这身子,臣保管还能再为陛下征战十年!”
  李二陛下扬眉,颇有深意地瞧了秦琼片刻。
  秦琼恭敬俯身:“公主守护恩德,秦家铭记在心。”
  李世民垂眸轻笑一声,摆摆手唤“叔宝起来”。
  看来,兕子这些年不仅救了观音婢,还偷偷背着他,将这帮老臣从生死线上往回拉扯。
  联想到最近身子骨大有好转,旧伤痊愈之事,李世民无奈又感动地轻轻摇头。
  连他自己都受益良多啊!
  也不知那么一个小女娘,究竟付出何等艰辛和代价,才做到这一步。
  李二陛下越想越觉出女儿受了委屈,自然也不愿再跟这帮小老头儿铺垫了。
  他挥袖,指向宫城外距离京大内与大明宫最近的翊善坊。
  “晋阳之功,尔等当心中有数。先前,有人借着党争想要给朕的女儿泼上一盆脏水,事情虽已了,朕心中却不得安宁。”
  “晋阳公主府早已建成,只是兕子年岁尚小,朕与皇后有意多留她两年,这才一直按下不表,如今也是时候为她挑选亲事府、帐内府的府兵千人了。”
  亲事府典军打理的是公主仪仗,涉执仗亲事十六人,执乘亲事十六人,以及亲事三百三十三人;
  而帐内府就更威武一些了,帐内六百六十七人负责戍卫公主府安危,有打杀犯上者的权力。府中从从六品下的校尉,到从九品下的队副,个个都可能成为大唐未来的虎将。
  如此还不够呢。
  李世民缓缓敲着栏杆,又道:“贞观之初,朕曾定下公主食邑三百户,长公主再加三百的规矩。”
  “只是如今看来,食邑这种虚封已经无法匹配得上晋阳的功绩了。”
  食邑万户,也不过是代表荣誉、爵位高低的,没有什么实在的利益;
  李二陛下简直太懂了,到手的真金白银,才是他的兕子一贯最在意的。
  “朕有意,为晋阳公主添食邑至千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众爱卿可有异议啊?”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们登时炸锅了。
  这样的食实封,已经可与胡国公秦琼等人平起平坐了。更何况这只是初封,晋阳公主的上限怕是不止于此。
  有人想要劝谏一番,却见秦琼抢先一步俯身朝拜:“陛下英明,臣等恭贺晋阳公主得此封赏,实至名归。”
  紧跟着,便是程咬金、尉迟恭、房玄龄等人相继都躬身下去,一礼长拜。
  李二陛下淡然瞥一眼还不愿屈从的几人,负手离去。
  “南山的稻亩产将近两千斤。今春有空,你们也去瞧瞧吧。”
  ……
  春风春雨,吹的人心头最是舒畅。
  南山的水田边,庄户们正教着几个被罚来种田的大臣,如何拉着秧绳,又快又准地下水插秧。
  兕子坐在树下,见那几个小老头儿忙活一阵,都成了猴屁股脸,忍不住笑起来。
  “阿耶可真记仇,也不怕老魏再上书喷他。”
  不过,这回老魏和王珪都挺反常,竟然一句也没喷阿耶,还暗戳戳阴阳怪气讽刺反对的大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