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手指沾到油墨后留下的指纹,其清晰度较高且保存时间较长。
如果手指干净直接按压纸面,时间超过一周就很难提取到清晰痕迹,更别提时间过去一个多月。
莫伦表示恭喜:“您证实了洞底密室与乔治史蒂文的直接关联,真是一个好消息。”
麦考夫顿觉不对,百分百肯定这句夸奖是欲抑先扬。
莫伦放下麻袋,“我把史蒂文卧室内的所有物品都带上来了。”
麦考夫不意外。
他早就猜到莫伦会把这些全带上来,凶手的个人物品里可能藏有线索。
莫伦:“我认为需要对所有报纸做一遍指纹检测。哪怕测不到清晰图案,也要瞧一瞧那张的指纹最多,那可能代表了乔治史蒂文最在意的事。”
设想一下那个场景。
史蒂文睡在地底草堆上,一遍又一遍去看同一张报纸。它总有某个特别的地方,才叫人反复阅读。有特别之处,就可能指向作案动机。
麦考夫蓦地嘴角一僵。
百密一疏,他怎么忘了要做这种检测!
或许是下意识不愿意去想。与跑东跑西的体力活相比,没有创造性的重复劳动更令他生厌。
麦考夫:“或许,您愿意不吝指点我某种高效检测法?”
莫伦遗憾地摇头,她也想提高速率,但现在没有电子扫描检测仪。
“抱歉,我只会「笨」办法,一寸一寸用显形粉扫过去。”
“难道您不乐意对这些报纸做指纹检测吗?”
莫伦似不解地问:“两小时又十四分钟前,您亲口说的做事要‘有始有终’。现在您测了一份报纸,剩下的也全都归您,不好吗?”
痛!
麦考夫感觉到脚趾在剧烈幻痛。
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典型示例。
真是记忆力过人的海勒小姐!
之前,他对身高胜过莫伦一事略表得意,这笔账莫伦还得非常快。
“话是我说的,我会测完的。”
麦考夫说着,目光变得无比温和。眼中写了一句:「这次,你赢了。等下次,我……」
莫伦微笑对视,就差直说「好啊,你尽管来,我等着」。
麦考夫迅速回神。不对,他怎么能主动提及下次呢?
有下次就意味着麻烦再起,他期待的二十多岁退休生活就会落空。所以不可能有下次的,绝对不可能。
第21章
就算麦考夫认栽,也不必在山洞前完成对所有报纸的检测。
今夜的勘察行动比预期中快。除了不能进入塌方实验室,其余部分都顺利查完。
四人在零点前回到旅店,避免了露宿野外的辛苦,其他事可以等到一觉睡醒后再做。
翌日,1月13日。
莫伦继续六点早起。
天还是黑的,距离旅店开始供应早餐尚有一个小时。
洗漱后,她先去了柴房,那里暂存着詹姆斯父子的骸骨。尸骸会在三小时后被运往教堂,教会再联络死者家属前来收尸。
莫伦随手找了一个借口。
说是作为骸骨发现者之一,想要默诵《圣经》送死者最后一程。这就顺利地从睡眼惺忪的看门人手里获得钥匙。
开门。
一手提着煤气灯,一手拿着放大镜,走向放置骸骨的角落。
莫伦从头到尾把两具尸骨瞧了个遍,目光最后停留在小詹姆斯的左肩断臂处。
小詹姆斯挨过两刀。
一刀,砍得略浅,伤骨却未断骨。另一刀,平整地切断了肩关节处的肱骨。
这说明凶手下刀又狠又准。
虽不是一次性地切断手臂,但也仅仅失误了一次。
这种手起刀落的熟练度,就算没有对人的分尸经验,也一定对动物练过很多次。
乔治史蒂文绝不是只能猎杀受伤野鸡的普通打猎爱好者。事实上,他是故意藏拙的猎人。
那只背黑锅的吃人棕熊,不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比如熊的毛发、熊掌留下的掌印,这些伪造凶杀现场的细节应该是取自一头真熊,才能让护林队众多专业人士也发现不了纰漏。
进而推测,史蒂文曾经杀死了一头熊,或至少获得过一头熊的尸体。
莫伦查了尸骸,用过早餐,前往最近的电报所询问是否有伦敦来电。
得到的回答是“没有”。雷斯垂德没发来消息也是好消息,起码伦敦暂未有第三次爆炸。
08:34,回到旅店。
她敲响福尔摩斯先生的客房房门。
麦考夫应声开门,先扫视莫伦的双手。
很好,莫伦两手空空,初步排除给他增添检测工作量的可能性。
“早上好,没有在餐厅里见到您。”
莫伦表示关切,“我顺路来问问,您需要早餐吗?”
麦考夫:“多谢您的关照,我已经让服务生送餐上门,吃好了。”
才不信莫伦是单纯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别忘了,是谁狠心地把所有报纸的检测重担都压给他。
麦考夫:“您来,是有新的发现吗?”
莫伦:“是有一点小想法。另外,问问您是否需要帮忙?”
当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