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冯内侍那扳指连忙小碎步到了曹德江身旁。
“曹公…”
曹德江接过扳指看了一眼,直接出声:“此物的确是陛下贴身之物,足以担当陛下印信,且有陛下亲口允诺,萧督主以为如何?”
萧厌淡然:“本督不信你,至于陛下……”
他只扯了扯嘴角,明明没说什么,可所有人都懂那份嘲讽。
安帝脸色铁青:“朕已承诺,君无戏言!”
萧厌:“半个月前,陛下也是这么说的。”
“你!”安帝怒目。
萧厌冷然:“微臣入宫兢兢业业,也不曾躲过陛下猜疑,方才若非早有准备,怕是陛下早已经顺水推舟命人将微臣押入狱中等死。”
“微臣一人无碍,可今日还有其他人,若陛下只是这般随口几句就想让微臣退去,微臣可不敢将所有人的命,放在陛下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留着的仁慈之上。”
安帝被他的话气得脸色紧绷,殿前气氛也再次紧张起来。
黑甲卫众人也都是虎视眈眈,手持利剑森然至极。
眼见着形势不对,曹德江连忙开口:
“萧督主稍安勿躁,陛下既然已有口谕,就断然不会反悔,若你不信,那不如让冯公公去取绢帛纸笔,老臣当众替陛下拟旨,由老臣及梁太师、纪王、桓王等人联名留书,再辅以陛下亲笔落款下旨,这样萧督主可安心?”
萧厌眉心皱了皱,倒没再继续反驳。
曹德江看向安帝:“陛下,您以为如何?”
安帝手心都快掐出了血,却也知道萧厌怕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要今夜周全,就只能“委曲求全”,他压着喉头腥意说道:“就照着曹公说的办,冯来,你去取圣旨笔墨过来。”
冯内侍连忙应声,然后看向萧厌。
萧厌挥挥手:“让他去。”
冯内侍几乎是小跑着出了紫宸殿,萧厌也未曾让人跟着他。
等人离开之后,殿内所有人都在焦灼等着。
足足两盏茶时间后,冯内侍才跟另外一个小太监一起,端着手里笔墨和平日圣旨所用已铺好了纸张的明黄绢帛,一前一后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
入了殿内,那笔墨径直送到了曹德江面前。
周围人连忙避开之后,有人收拾了桌面,冯内侍在旁研墨,曹德江便直接席地就着那桌案写了起来,不过片刻那明黄绢帛之上便已落下安帝所言,等曹德江收笔,率先落下自己名字后,他才将笔放下。
“老臣已经留名,愿替陛下作证,至于其他几位……冯公公,先由梁太师开始吧。”
“是。”
冯内侍将那圣旨捧了起来,与身旁小太监一起,连带着笔墨一起捧到了梁广义身前。
梁广义脸僵青,恨恨瞪了曹德江一眼,却还是接过了笔。
只落笔之前,他看着那绢帛之上所写的内容,的确与安帝方才所说的一模一样,答应不追究萧厌今夜逼宫罪责,不牵连京郊四营之人,且事后必定严查二十年前旧案。
若查清真相,追封贺文琢为宣义侯,将其牌位移入太庙,跟皇室共享天下香火,且其子可承继爵位,三代不降,允其后人入朝,不究往事。
梁广义看完之后有些疑惑抬头看了眼曹德江。
今夜曹德江屡屡与他做对,且言语之间对安帝也多有逼迫嘲讽,甚至还对二十年前旧事有偏帮之意。
第512章 变故(二)
梁广义原以为曹德江是跟萧厌搅和到了一起,甚至早就知道贺家事情帮其逼宫,所以他极有可能会在这圣旨之上动手脚,
可是梁广义仔细看了两次,这圣旨之上桩桩皆是安帝应允,没有半点问题,也未曾留下什么足以让人诟病的地方,曹德江也好像真的是想要帮着安帝安抚萧厌,让他先行退兵解了今日宫中围困。
梁广义不由惊疑。
所以难道是他想错了?
曹德江这老匹夫只是单纯义愤旧事,才会屡屡逼迫安帝,与他们为难?
“梁太师……”
冯内侍见他久久不动,不由低唤了声。
梁广义接过笔,蘸墨落笔,挨着曹德江落笔之处留下自己的名字。
冯内侍拿回笔墨,便端着朝着其他人走了过去。
世家那些朝臣见梁广义都已经落笔,且圣旨也没什么问题,便纷纷留了名字,武将那边尹老将军和文信侯也写了,紧接着便是宗室那边,纪王、桓王迟疑了下,也都跟着落笔。
待到圣旨下方密密麻麻落下二十余人姓名,几乎将朝中几位文臣、武将、宗室之首全数囊括在内后。
冯内侍才捧着那圣旨返回了高台之上,放在安帝面前。
安帝看着那圣旨上的内容只觉得憋屈至极,更隐隐有些不甘心。
如果只是口头允诺,事后他还能想办法推脱反悔,只要渡过今日危机,待到刘童恩领兵勤王解决了狄涛等人,他自然能够收拾了萧厌,让那些今日胆敢于他合谋逼宫之人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这圣旨一下,就等于是给了这些逆贼一张保命符。
众臣见证,明旨落款。
他不能动萧厌,不能动今日逼宫之人。
贺家的事情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真假,更知道贺文琢是怎么死的。
一旦彻查江南之事,他固然能将所有事情推到陆家和陆崇远头上,想办法将自己摘了出来,但是萧厌这个宣义侯却也是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