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不过,相处不了多久又要分别。
  康熙之前已经定了开年就要南巡,月底就出发,而经过这个年节,康熙下旨把胤禛也加进了随驾名单。
  行礼好准备,馨瑶却犯难了。弘历才一岁,肯定不能到处折腾,可胤禛想带馨瑶出去逛逛,毕竟机会难得。
  不成想,康熙是如此贴心,连纠结的机会都不给她,走前直接下令,南巡时把弘历接进宫,由德妃照料,等回来了再接回府。
  得了,这回不用选了。馨瑶噘着嘴,一边抱着儿子不撒手,一边看白鹭她们收拾行李。
  主子爷和侧福晋要出远门,整个府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古代人出远门很麻烦,俗话说穷家富路,出门一定要准备充足,更何况是胤禛这种身份贵重的皇子,那更恨不得把平日里常用的东西都捎带上之后,还要另外采买新的。
  如此一来其他不收重视的边边角角,自然就松懈了些。
  武氏听到主子爷和钮祜禄氏要南巡、弘历阿哥要进宫的消息后,心里且喜且忧。喜的是不仅侧福晋地位稳固,连弘历都前途无量,她这次改换门庭算是赌对了,忧的却是侧福晋一走几个月,没有能用得上她的地方,她该如何在这府里给自己和二格格挣一片天地?
  白日里忧思的多了,到晚上竟也睡不安稳,武氏辗转半晌,烦闷的坐起身来,想喝口水,透透气。守夜的紫烟听到内室的动静赶紧进来伺候,武氏摆摆手,只让她点了一盏昏暗的小灯。
  在屋里围着如意圆桌转了两圈,武氏抬头却发现东边影影绰绰有光亮,临窗而望,果然是耿氏的东厢房。她正在心里快速的盘算着,没一会儿就见两个人影鬼鬼祟祟的从东厢房出来。
  整个西后院有两个门,一个就是院子正门,另一个就是她跟她正房连着的东耳房旁边,有一道后门,耿氏必是从那里出去见李氏。
  她等了半个时辰,估摸着耿氏要回来了,便悄悄的让紫烟给她罩上一件墨色斗篷,连头都用风帽遮住,避开其他的守夜丫鬟,溜到小门一侧墙角的阴影里。
  一时耿氏回来,踏进门里,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一边走一边用极小的声音和丫鬟在咬耳朵。
  武氏不敢靠的太近,但也零星听见只言片语:“……那贱人……儿子哭……”
  不用听全貌,想也知道耿氏这八成是要对弘历下手。
  武氏回去后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想想也是,耿氏那么恨钮祜禄氏和她生的儿子,认为她挡了自己的路,偏偏这回人家要走了,依她那个蠢货的性子,怎么忍得下这口气?可不是要狗急跳墙。
  不过……倒是便宜了她。
  武氏素来身子骨有些弱,尤其冬天,小病不断,前一晚刚受了些凉风,第二日清早起来就犯了咳疾。可想想这大好的机会,她还是咬牙去了落霞阁。
  馨瑶早把武氏这茬忘在了脑后,听说她独自来请安困惑不已。她放着弘历自己玩,在楼下正堂见客。
  武氏行礼后,坐在下首的位子上,欲言又止。
  馨瑶端着茶碗,迷惑的看着武氏,武氏刚想说话,却扭头用帕子捂嘴咳了一阵,馨瑶了然,这是来找她哭穷嘛,可是她马上就要走了啊?
  好半晌武氏才平静下来,她斜签着身子,弓着背朝馨瑶小声道:“侧福晋恕罪,妾身犯了咳疾,本不该行此不敬之举,只是事出紧急,不得已而为之。”
  “……?”馨瑶见武氏这副样子,缓缓道:“我这里进屋伺候的人少,你有什么但说无妨。”
  “是。”武氏便把偷听到耿氏的只言片语都说了,还加上了自己的猜测,只隐去了去见李氏这一节,末了她又加了一句,“妾身但愿这是庸人自扰,但这种事……总还是宁枉勿纵。”
  馨瑶一时愣住,久久没有说话。
  她虽然脸上呆呆的,可手紧紧捏着帕子,保养得宜的修长指甲掐进肉里也没感觉。心里却像是翻起了滔天巨浪,各种想法翻涌而来。知道耿氏要害弘历的那一刻,她出离愤怒,有什么冲她来好了,对那么小的孩子也下得去手,该是有多下作!
  听完武氏说的话后,她又有点怀疑武氏是不是故意编了这出故事来骗她,就算最后查不出什么,也能表明她的忠心,达到投靠的目的。
  谁说她傻来着?她现在也学会思考了!
  最后,馨瑶强撑着最后一丝冷静,对武氏道:“这件事我知道了,辛苦你了。”
  打发走了武氏,馨瑶便火急火燎的找来了王嬷嬷。
  可等王嬷嬷到了,她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武氏说得对,这种事情就是宁枉勿纵,现下一定要保证弘历的安全,把潜在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可怎么查呢?她连整件事情的真实性都不能确认,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如果告诉四爷会不会出更大的乱子?
  馨瑶紧紧皱着眉头,思索了很久,王嬷嬷就一直静静的等在一边。
  最后,她冷静下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王嬷嬷,并且道:“嬷嬷,这件事我想自己查出来。”
  为母则刚,王嬷嬷并不会在这种事上触馨瑶的眉头,且她知道馨瑶暂时还不想告诉四爷,于是问道:“老奴都听侧福晋的,只是您想怎么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