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您这是……?”
  太医立马行礼:“拜见侧妃娘娘,无妨无妨,只是贵府的马车稍微快了一些。”
  馨瑶也没心情跟他寒暄,亲自打帘把太医请进去。
  那太医一看胤禛的样子,暗道不好,把了脉后,又道理一声:“得罪了。”就开始按压四爷腹部的各个地方。
  胤禛因为发高烧已经昏睡过去,太医起身对馨瑶说:“雍亲王殿下这是得了肠痈。”
  肠痈,那就果真是阑尾炎了。
  太医写好了方子又解释:“臣先给王爷开一剂大黄牡丹汤,清热解毒。服了药后,臣再佐以针灸,以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再看效果。”
  馨瑶不懂中医,迟疑着想问需不需要开刀,但看太医者信誓旦旦地模样,到底没问出口。
  可事情证明太医这一套并没有奏效。四爷的疼痛由阵痛变为持续,再加上高烧一直不退,不过一天时间,眼看着就要不好了。
  馨瑶一下子慌了神,但很快又镇定下来,她一边安慰自己,四爷肯定会没事的,一边快马让人会府上报信。
  “苏培盛!”馨瑶捏着拳头。
  “奴才在。”
  “着人去宫里禀告娘娘一声,也别说的太吓人,只让娘娘把太医院的太医都请来园子就是了。”
  “是。”
  “另外,”馨瑶拿出一封信,“把这个给十四爷送去。”
  大哥伊通阿跟着康熙去了塞外,十三爷现在又是个被厌弃的光头阿哥,馨瑶没有办法,只能请十四爷来帮忙了。
  德妃得了消息心急如焚,一个劲儿的追问情况,可报信的人也进不去内帷内帷,问不出什么来,德妃只好压抑着心里的烦闷:“皇上出去带走了一半太医,剩下在宫里值守的两个,是随侍皇太后和宫里大小主子的,不能轻动,其他的你都请去园子,有什么消息立马告诉本宫。”
  虽说后妃不是不能出宫,可这都需要皇上的差遣和许可,现在皇上远在塞外,德妃没法子私自出宫,只能干着急。
  云姑姑看德妃这样子劝道:“王爷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会没事的,娘娘若是不放心,不如去求求太后,她老人家宅心仁厚,一定会同意的。皇上回来后也会体谅娘娘一片慈母心肠。”
  德妃紧紧的捏着手帕:“也只能这样了。”
  ………
  雍亲王府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馨瑶身边得力的王嬷嬷以为近来闲着无事,所以请假回京郊探亲,歇息一阵子,再加上福晋这两年完事不管,府里就有些松懈,给了李氏活动空间。
  李氏摸摸头上的鬓角,对坐在一旁的武氏道:“妹妹现在得了个女儿可真是了不得了,三请四催的也不来一趟。”
  武氏低眉顺眼,语气平和:“侧福晋说笑了,奴才当不得一个请字。”
  李氏的耐性自然不如她,在这个档口,她得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才能成功,不然一辈子都无望,她冷哼一声:“你也不用跟我摆出这幅样子,那些年我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你的主意!”
  又来了。
  这几年李氏因为还存着靠儿子翻身的念想,所以也没有做出鱼死网破的事情,只是偶尔拿捏着那些前尘往事,暗戳戳地威胁武氏,让她帮一些不大不小的忙。
  武氏早就厌烦了,可这次不一样。她要听听李氏的计划,再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受束缚的好好的在府里活下去,给二格格谋个好人家。
  想到这里,她软了语气:“主子爷在园子里养病,府里乱成一团,我这心里也没个主心骨,也不知能帮上侧福晋什么。”
  李氏以为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略微有些得意:“我自然是盼着主子爷好的,可若真的有不忍言之事,咱们这偌大一个王府,也不能乱起来不是。所谓立嫡立长,大阿哥去了,这府里只有三阿哥是在福晋房里养大的,福晋也该出来主持局面才是。”
  武氏抬头看了一眼李氏,又快速的低下头,遮掩住眼里的精光。
  她也实在是没想到,这个女人能这么蠢。她和福晋别苗头别来半辈子,凭什么觉得福晋会站在她这一边?况且立世子全看皇上的心意,别说她们这些后宅上不得台面的女人,就是主子爷也思量思量。
  而皇上,摆明了就是属意弘历,这是全京城都知道的事情。
  李氏居然还想把弘时推上世子的位置?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这样也好,武氏心里有了计较,先是摆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半晌才点点头道:“侧福晋的意思我知道了,一定会好好劝劝福晋的。不论怎么说,福晋都是正头主子。”
  武氏出了北边小院,来到正院求见。
  福晋本不想见她,可武氏轻易来找她,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倒是想听听她说什么。
  “奴才给福晋请安。”武氏规规矩矩行了礼。
  “起来吧,什么事?”
  “奴才刚刚去见了李侧福晋。听闻主子爷重病不起,侧福晋心急如焚,她说现下这情况,合该请福晋出面主持大局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