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小胖咽了咽口水:“当然不可能啦!我师父那么多徒弟,还讲故事呢,我师娘都没这待遇!你师父还帮你干什么?!”
郁危犹豫了一下:“他有时候还会帮我修理指甲,沐发束发,洗脸擦脸……”
一片死寂。众目睽睽之下,他顿了顿,勉强加了几个字:“——在以前。”
刚上山的时候,他还活在楼家药奴的阴影里,只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也从来没有人教他。
他不会用筷子,也不会吃鱼;脸脏了想把自己洗干净,结果不会打井水差点掉进井里;指甲长了不会剪,只能像以前那样用石头慢慢地磨。上山后,第一次有人教他这些,教他剔鱼刺,教他打水洗脸,教他怎么剪指甲。
其实现在这些事他自己都能干,但已经养成了习惯,可能明如晦也已经习惯了,所以还是照旧。
即便如此,几人的神情还是很震惊,段俞半天才反应过来,咳了咳:“郁师弟,你说的这些——”
他严肃地总结道:“闻所未闻。”
何止!养儿子都没这么上心的!
众人面色复杂,莫名还有了些醋意,看郁危的眼神也变成了羡慕居多。试问谁不想成为师父的掌中宝心头肉?奈何自家师父的慈爱是有限的,一碗水总是端不平的,别说讲故事了,能和颜悦色地夸奖一句都难。
唯一的安慰是对方的师父不是什么大山头的厉害人物。想到这里,几人心里又微微平衡了些。
驴车中诡异地静了下来,所有人心照不宣地不再开口了。路还是颠簸,驴子悠悠地蹬着蹄子。郁危坐在原来的地方,意外地有些神思不属。
他低头,看见手中的锦囊已经被他揉得有些皱,原本扎紧的口子变得松了些,露出一张小纸条。
这是昨晚从那个死人手里掉出来的锦囊。郁危打起精神,把纸条展开,看了一眼。
上面大部分字迹都已经被血糊住,只剩几个字勉强能辨认,他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大概认了出来。
“人约七夕佳令时”。
每个字都认识,但拼在一起,郁危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正好段俞这时候靠了过来,郁危将锦囊收起来,索性蹙眉问他:“你知道‘七夕’是什么吗?”
段俞有些意外,还没来得及回答,身后几人已经抢答道:“我知道!我师兄说,这是一种在师门里庆祝的节日,关系好的师兄弟间可以过,不过师父只有和最喜欢的徒弟才会过七夕!”
立刻有人反驳:“不对,我怎么听说只有男女才能过?”
“我呸!你胡说!我两位师哥也过七夕!”
“我大师兄和我师父也过!”
又是一场争执一触即发,郁危大概听懂了,看向这里唯一显得靠谱的段俞:“他们说的是对的吗?”
一群十几岁的小兔崽子,没一个清楚的,段俞也好不到哪里去,又不想丢了面子,于是故作高深,不懂装懂,正色道:“嗯……是这样没错。”
“说起来,今日就是七夕。”他说,“还真是巧了。”
郁危一愣:“今天?”
“是,马上要到云方了,你现在回去,正好还能赶上过节。”段俞提议道,“你师父既然待你很好,不如你也给他准备些礼物,这节日正好是个机会。”
郁危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离山几日间都未现端倪的思念被一句话轻易勾起,他想到回去之后,就可以见到明如晦,心情莫名好了几分,说:“已经到了,前面把我放下就可以。”
段俞看了眼驴车不远处的松林,有些奇怪:“前面是昆仑山,山上有结界,我们过不去,必须要绕行的。”
郁危嗯了一声,道:“没关系,它认我。”
“?”
段俞还没反应过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话的人已经翻身从半人高的驴车上跳了下去,稳稳落地。郁危站在原地,对他们挥挥手,道别说:“我回山了,之后有缘再见。”
说完,他转身就走,身形转瞬隐没在结界后。
驴车拉着目瞪口呆的一群少年渐渐驶远,半晌,小胖才颤颤巍巍地开口:“不是?他、他说的山头,是昆仑山啊?!”
“……”
“我没说他师、师父什么坏话吧?”
“……”
旁边那丹鹤道人的弟子帮他回忆道:“你说,他师父其实没有那么厉害。”
“不是?!”小胖哭丧着脸大喊,“他师父是昆仑山主啊——!”
段俞拍拍一脸生无可恋的小胖,同情道:“今晚多买几炷香,去神像前求求情吧。”
-
上山的路已经很熟悉了,郁危走得很快。
他离开了有五日,第一次下山历练,说不忐忑是假的,临行前还失眠了,走前明如晦来送他,盯着他的熊猫眼看了半天,开玩笑说,这么舍不得我啊?
又说,别太想我。
郁危嘴硬说才不会想,说完扭头就走。
走了很久,快到山脚下的时候,他回头看,山顶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黑点。
明如晦没说错,他想他了。
他一口气爬到澹雪小筑,刚想敲门,忽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
今天是七夕,在师门中,师父会和最喜欢的徒弟过七夕。他还没准备礼物。
郁危站在门口踟蹰,想了半天,也没想好该送什么。他一转身,放在腰间的锦囊掉了下来,摔在地上,发出啪嗒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