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立冬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安和
  刘子玄
  妙算申帷幄,
  神谋出庙廷。
  两阶文物备,
  七德武功成。
  校猎长杨苑,
  屯军细柳营。
  将军献凯入,
  歌舞溢重城。
  武平一和
  庙堂不归秦,
  年后祭台新。
  文书白月围,
  汉帝远记亲。
  朝野庆年丰,
  震鼓望西东。
  此言有帝乡,
  川泽对晴空。
  秦台白帝,丰西之泽。
  刘子玄,原名刘知几,字子玄。他并不是以诗词著称,而是非常有名的史学家。曾为武皇编纂《三教珠英》,自己所著《史通》在华国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就是他出身于彭城刘氏。结合这一次的线索,也就并不难解,秦台或许知道的人不算多,但它其实就是丰县的别称。
  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
  这丰县在华国可就大大的有名了,汉高祖刘邦就是出身丰县彭城刘氏。而线索中提到的“白帝”与“丰西泽”,都指向一件事,刘邦斩白蛇起义。
  南音自己马上就解开了,还是发去给文老板看看,他或许能提供一些更详细的情况。文老板给出的结论与南音分析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细节。
  丰县位于江苏徐州市,而为几年刘邦斩蛇所建的白帝子庙,虽然在明朝时因洪水被毁,但是其地现在被称为三十里庙,到了当地十分好找,刘邦斩蛇的丰西泽斩蛇沟也就在三十里庙不远处。
  雨林听说以后十分激动,毕竟这一次线索直接指向刘邦,谁不想见一见这传说中的赤帝子呢。
  第156章 卷三·第20章 三十里庙
  千古飞龙地,一代帝王乡。
  南音三人来到丰县境内,因为时间尚早,先去参观了一下汉皇祖陵刘邦像。
  这高达四十二米的铜像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单是披风就长达二十多米,确实再现了这位千古帝王的雄风。
  人站在铜像下十分渺小,如同米芥。雨林和瓜子看着很新鲜,找各个角度拍照。南音却有些兴致索然,比起刘邦,她倒是更想见见霸王项羽。
  丰县虽然没有太多名胜古迹,因着其历史地位,游人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来看看刘邦故居,以及斩蛇起义之处。
  三十里庙虽然称作庙,其实是个村子,年十九订了农家旅店,距离斩蛇沟只有五分钟车程。
  村里旅游业发展的很不错,深谙“民以食为天”之道,一进村就能看到两边的农家外,都摆着村民们亲手做的地道丰县小吃。
  羊盘肠,五香驴肉,丰糕,水煎包……那诱人的香味直钻入鼻子里,雨林是一路走一路吃,时不时还给瓜子和龙婆婆喂两口,南音和年十九也忍不住跟着吃了一些。
  等到了预定好的住处,三个人都吃饱了。年十九便和主人家说不用准备晚饭了,直接回房间去休息,只等夜里无人时再行动。
  南音有点犯困,决定先睡一觉,雨林说吃得太撑,出去消消食,独自走到农家的小院里,年十九已经等着了。
  “我已去过邬镇,确实打听到了一些事情。”年十九低声道。
  “说来听听。”雨林看了眼门口,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
  “武十年前,武家在邬镇是很有名的,武德(邬镇武老头原名)他爹武升泰,是远近闻名的阴阳先生,据说十分神验,不仅能看家宅风水,还会驱鬼降妖。”
  “只是当时正强调科技强国,他也不敢太明目张胆,又会些医术,便开了一家医馆,对外只称是中医,家有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当地人才知道他的真正本事。”
  “有一日,镇上来了一男一女,像是两夫妻,还抱着一个婴儿。他们大热天还穿得严严实实,带着斗篷,怀中的婴儿也完全不哭闹,十分古怪,这一家人自称是武家远亲,来请武升泰救命。”
  “武升泰见到他们,询问了几句,脸色大变,直接关了医馆将他们领回家中,又打发了老婆孩子回娘家住几天,之后紧闭门窗,不知在做些什么。”
  “那时的武德才十几岁,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又常听镇里人传说爹爹有大本事,平日里从来看不见。如今好不容易来了这么几个古怪的客人,他爹却一点口风也不肯透露。”
  “武德很不服气,约了平时一起下河上树的好兄弟阿根,要夜里偷偷溜回自己家去,见识见识爹的本事。当天夜里,两个人偷偷溜出门,在约定的地方碰面,一起去了武德家。”
  “他们两个扒着草垛子上了屋顶,卸了瓦片朝屋里看,正好瞧见一张铺了黄布的大桌子,婴儿就躺在桌子上,身边还摆着一个手工粗糙的小木头人,那对夫妻低着头跪在一旁。”
  “武升泰抓了一只活鸡进屋,一刀割了鸡脖子,鸡血在桌子的黄布上画出一个阴阳太极图,婴儿与木头人正好处在太极的两个眼位上。”
  “之后武升泰围着桌子转圈,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在屋顶上偷看的阿根觉得有些困了,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呵欠。”
  “等他再朝屋里看时,却发现那个木头人正死死的盯着自己。粗糙的木头人根本连五官也没有刻出来,可这小孩就是这样感觉的。”
  “阿根吓了一大跳,想要逃跑,却感觉自己的脖子被死死掐住,他只觉得双眼发黑,耳边似乎听到了细细的哭喊声,好像在说,娘亲,不要,我好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