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赵匡国解开了身上的术,便可以对付,但是他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没有正面应战,而是转身奔向柴房,扛起马文才的尸体就跑进了夜色之中,看他的方向是去往藏剑楼。
“师父,师父!你没事吧……唉好多血!”雨林跑到南音身边,看她胳膊上的伤似乎不轻,刚才又因为拉了陶渊明一下,鲜血更是止不住。
雨林忙从背包拿出急救箱,伤口在大臂,只能用剪刀将南音的袖子从肩膀处剪开,查看伤势,先撒了一些止血粉,要再上凝胶和包扎。
“你别看着呀,过来帮帮忙。”雨林对坐在一边发呆的陶渊明喊道。
“我……我这个,男女授受不亲,祝贤弟……祝贤妹既然是女子,我怎好……”陶渊明竟然微微脸红,将头转过一边去,雨林剪开了南音的袖子,整个肩膀都露了出来。
“你能不能行了……”雨林有些无力吐槽。
“我来帮忙吧,这些是……”院士走了过来,看着急救箱也不认得。
“拿那一根黄色的胶皮带……对,就是这个,先给她扎住伤口上方扎紧,防止血流太快。”院士虽然不太认得这些器具,却能听明白意思。
雨林手下利索,很快就给南音止了血,包扎好了伤口,期间陶渊明一直背过身不敢看。
“这药真是神妙,竟然这样就止了血……”院士感叹道。
“还行吧,那个赵匡国看他样子往藏剑楼去了,会不会再出幺蛾子,咱们要不要跟上去看看?”雨林一边收拾急救箱一边说道。
“要去,赵匡国不除始终是个隐患。唉,都怪我,之前以为抓住他就没事了,始终是做不到……”南音虽然自认为不是圣母,但也做不到肆意杀戮,这一次给自己造成了大麻烦。
“九妹,心怀慈悲并不是一件坏事,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只能怪那赵匡国丧心病狂,这不是我们能预料到的。凭心而行,问心无愧即可。”院士似乎看穿了南音的心思。
“……多谢院士指点,学生明白了,”南音愣了半晌,忽然又想起刚才的事情,开口问道,“……院士,能不能问一问您的名讳?”
“咦,你竟不知道吗?哈哈,老夫王羲之。”院士捋着自己的胡子笑道。
“唉,我就说嘛!院士房中那纸墨屏风看着如此眼熟,以前我父亲……”雨林抬起头脱口而出道,却又猛的顿住了。
“刚才听到那泰阿剑灵提到二十年前修褉坏了好事,按照时间来算,二十年前可正是《兰亭集序》做成之时,又听闻院士姓王……”南音心中如同地震,似乎没有在意雨林说了什么。
史传王羲之恃才傲物,自视甚高,狂放的不可一世。根本不能与眼前这个和善惜才,风趣开明又心怀大义的老院士联系在一起,难怪之前陶渊明说旁人不理解院士。
第177章 卷三·第41章 印记十一:梁祝21
此时马文才已死,泰阿剑灵不再有可附身之处,而玉腰坠与梁祝两家的血液都在南音手里,一时也不怕赵匡国翻出什么花儿来。
雨林和陶渊明将排骨被剑气打得散落一地的骨头收拾起来,南音以宝佛像之力很快就将它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只是暂时不能再变化出分身了。
马文才的尸身被赵匡国带走了,而四九那残破的尸体还留在地上,南音拿出一块防水布让陶渊明去将其盖上,院士说要回房中去取些东西。
“院士,可以说说当年兰亭修褉之事吗?”一行人朝院士的住处走去,路上南音问道。
“当年遇上天狗食月异象,梁祝两家与我是故交,所以找上我,说唯恐镇不住那剑灵,将会导致天下大乱,请我出手相助。于是我召集十数好友,于兰亭举行修褉,以此压制泰阿剑。”
“之后我便留在了丰西书院,唉,说是看守泰阿剑,其实这儿山明水秀,环境清幽,每日读书写字,与学生们谈诗论文,这二十年来也算是享尽清福了。”
“以至于我疏忽大意,歹人在身边三年而未查,这一次若是惹出什么祸端,我有愧于老友托付,亦对不起天下人啊……”王羲之叹息道。
“学生所知这修褉同样是依照了历法十二神,月破是破日,而褉则是选在除日进行,举行祈福祭祀的活动,目的是扫除恶煞,去旧迎新。可这如何能压制泰阿剑灵呢?”南音还是有些不解。
“九妹果然聪慧,一眼就看出其中玄机。其实举行修褉不过只是一个名目,真正的目的就是我要回房去取的东西,你一会儿便知道了。”院士点头笑道。
回到院士的住处,他从柜子中取出一个匣子,摆到书案上,将其打开。
匣子中是一柄竹节刀,整体刀长约二尺,刀柄刀鞘呈竹节状,浑然一体,皆为墨黑,上面刻着的竹枝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因常年被人摩挲把玩,其质地温润细腻,泛着柔和的光泽。
刀刃笔直,如同劲竹刚直不阿,又似乎闪着隐隐水光,不用靠近就能感觉到其中剑意,正可谓昔时匣中三尺水,曾与明月斗青霜。
“当真是好刀……”南音不由得赞叹道。
“此刀名修眉,便是当年能镇压泰阿剑的秘密,世人只道我遍请天下世家,会聚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其实我是为了给此刀开刃。”
“阴阳相济,以柔克刚,我当年便是以文墨之力化解了泰阿的戾气,只是这终不是长远之计。方才交手,它身上戾气已经更甚之前了。”院士将那修眉刀取出,拿在手上轻轻抚摸着。